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伤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国骨伤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

董福慧

月刊

1003-0034

zggszz@sina.com

010-84020925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

中国骨伤/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骨伤》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骨伤科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骨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是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骨伤》杂志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被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收录的中文版骨伤类医学期刊。同时,还被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 《中国骨伤》1987年创刊,为月刊。《中国骨伤》的办刊宗旨是:坚持中西医并重原则,突出中西医结合的特色,执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中国骨伤》主要报道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骨伤科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理论探讨和临床诊疗经验。《中国骨伤》刊登中国和国际的稿件,尤其重视刊登有国家和地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学术论文。论文的主要类型有:专家述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骨伤论坛、临床经验交流、文献综述、正骨手法介绍、学术讲座、科研思路和方法、病例报告、继续教育园地等。另外,还有读者来信、国内外骨伤科学术动态及医学书刊评价等文章。 《中国骨伤》杂志重视学术导向,及时反映和传授中、西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领域的新知识、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骨伤科的学术交流。 读者对象为骨科、创伤、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教学工作者以及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数字骨科技术在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张洪美
    843-847页

    人工智能数字骨科关节置换

    AI-HIP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及联合偏心距和截骨的作用研究

    孙国源蒋言坤李彤丛雪峰...
    848-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规划效果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连续性应用AI-HIP系统行初次单侧THA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43~81(62。2±10。9)岁,将其纳入AI-H1P组;根据配对原则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模板方法规划的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40~80(60。9±12。1)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假体的准确率,以及术前规划和术后实际联合偏心距差值、下肢长度差值、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和顶肩距以评价规划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5±2。1)个月。AI-HIP组规划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完全准确率、近似准确率分别为72。2%、100%和58。3%、88。9%,均优于对照组的44。4%、83。3%和33。3%、66。7%(P<0。05);规划股骨头假体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组术后实际联合偏心距差值、联合偏心距差值(实际-规划)分别为1。0(0。2,2。4)mm、1。1(-2。1,3。2)mm,优于对照组的3。0(1。4,4。9)mm、3。5(-1。6,6。5)mm(P<0。05)。两组间术后实际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组术后实际下肢长度差值、下肢长度差值(实际-规划)、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实际-规划)、术后实际顶肩距、顶肩距差值(实际-规划)分别为 1。5(0。2,2。8)、1。1(-0。3,2。2)、2。1(-2。3,4。1)、(15。3±4。1)、-2。2(-4。8,0。3)mm,优于对照组的 2。6(1。3,4。1)、2。5(0。3,3。8)、5。8(-2。4,7。7)、(13。0±4。3)、-5。7(-9。4,-2。2)mm(P<0。05)。末次随访,两组 Harris 评分中功能、疼痛、功能、畸形、总分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HIP组Harris评分中活动度评分(4。8±0。6)分,高于对照组(4。4±0。8)分(P<0。05)。结论: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较传统模板规划,在初次单侧THA中对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恢复联合偏心距、规划下肢长度、截骨高度和顶肩距方面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临床效果满意。

    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规划人工智能

    基于人工智能动态影像识别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步态分析研究

    张明眭亚楠王铖张浩冲...
    85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早期步态特征及临床结果。方法:自2023年2月到2023年7月采用TKA治疗单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26例,男4例,女22例;年龄57~85(67。58±6。49)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 18。83~38。28(26。43±4。15)kg·m-2;左膝 14 例,右膝 12 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Ⅲ级6例,Ⅳ级20例;病程1~14(5。54±3。29)年。使用智能手机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拍摄患者起立行走、行走侧拍、蹲起、仰卧屈膝的影像视频,通过人体姿势估计框架OpenPose分析步频、步长、步长时间、步速、膝关节主动屈膝角度、步幅、双下肢支撑相时间以及蹲姿中最大屈髋、屈膝角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00±0。57)周。WOMAC 总分由术前的(64。85±11。54)分,减少至术后 6 周的(45。81±7。91)分(P<0。001);KSS 由术前(101。19±9。58)分,提高至术后6周的(125。50±10。32)分(P<0。001)。患侧步速、步频、步幅分别由术前的(0。32±0。10)m。s-1、(96。35±24。18)步·分-1、(0。72±0。14)m,提高至术后的 6 周的(0。48±0。11)m·s-1、(104。20±22。53)步·分-1、(0。79±0。10)m(P<0。05)。双下肢支撑时间和主动屈膝角度由术前的(0。31±0。38)s、(125。21±11。64)°,减少至术后6周的(0。11±0。04)s、(120。01±13。35)°(P<0。05)。术前可以完成蹲起动作的11例,术后6周可以完成的13例,术前和术后6周同时可以完成的9例。9例蹲姿最大屈膝角度由术前的76。29°~124。11°提高至术后6周的91。35°~134。12°,最大屈髋角度由术前的103。70°~147。25°提高至术后6周的118。61°~149。4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识别步态分析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患者步态的变化。KOA患者在行TKA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功能得以改善,TKA术后患肢的支撑能力有所改善,患者的步频、步幅、步速得到了提升,双下肢整体运动节律更为协调。

    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智能膝骨关节炎

    机器人与遥感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

    唐海张洪美单鹏程胡佩岩...
    862-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遥感导航(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 A)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60例因重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行初次单侧TK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RSNA组和RA组,每组30例。RSNA 组男 5 例,女 25 例;年龄 56~81(66。33±7。16)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 19。87~38。54(28。40±6。18)kg·m-2;病程5~36(18。20±8。98)个月;采用RSNA系统辅助进行定位截骨。RA组男7例,女23例;年龄55~82(67。83±8。61)岁;BMI 为 19。67~37。25(28。01±4。89)kg·m-2;病程 3~33(17。93±9。20)个月;采用 RA 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周隐性失血量、下肢血栓发生率。测量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HKAA 偏差、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并于术前及术后 3、6 个月采用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进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 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6个月。RSNA组手术时间、术后2周隐性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94。35±5。75)min、(130。54±17。53)ml、(14。73±2。14)cm,RA 组分别为(102。57±6。88)min、(146。33±19。47)ml、(16。78±2。32)cm,RSNA组优于RA组(P<0。05)。两组术后2周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RSNA组5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RA组8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NA组术前HKAA、LDFA、MPTA分别为(173。00±5。54)°、(86。96±3。45)°、(82。79±3。35)°,术后 1 周分别为(178。34±1。85)°、(89。92±0。42)°、(89。84±0。73)°;RA 组术前 HKAA、LDFA、MP-TA 分别为(173。31±6。48)°、(87。15±3。40)°、(82。99±3。05)°,术后 1 周分别为(178。52±1。79)°、(90。03±0。39)°、(90。15±0。47)°;两组术后1周HKAA、LDFA、MPT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间HKAA、LDFA、MPTA、P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HKAA偏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1,P=0。456)。两组术前与术后3、6个月WOMAC、K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KSS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RA与RSNA系统辅助TKA均可获得精准的截骨,RA手术精准性更高,RSNA系统辅助手术创伤较小,操作较简捷。

    机器人辅助遥感导航系统全膝关节置换术

    两款不同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回顾性研究

    王洪平王明友唐茁栋陶崎峰...
    870-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国产HURWA与进口 Brainlab Knee3手术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早期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行TKA的93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根据使用机器人系统不同分为BRATKA组和HRATKA组。BRATKA组40 例,男 16 例,女 24 例;年龄 55~90(64。3±7。0)岁;Kellgren-Lawrence(K-L)分级 Ⅲ 级 27 例,Ⅳ级 13 例;右侧 18 例,左侧22例;病程1~30(15。3±7。6)年;采用进口 Brainlab Knee3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HRATKA组53例,男18例,女35例;年龄52~81(64。4±8。5)岁;K-L分级Ⅲ级30例,Ⅳ级23例;右侧21例,左侧32例;病程1~32(16。4±7。9)年;采用国产HURWA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髋膝踝(hip-knee-ankle angle,HKAA)偏移度,术后1 d矢状面胫骨组件角(later tibal compo-nent,LTC)、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FFC)、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ater femoral component,L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rontal tibal component,FTC);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90 d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两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1~18(14。4±2。1)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BRATK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分别为(132。1±34。6)min、(12。9±1。9)cm,HRATKA组分别为(94。1±10。8)min、(14。8±2。1)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前HKAA偏移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BRATKA组HKAA偏移角、FFC角、LFC 角分别为(1。90±0。91)°、(87。90±1。51)°、(9。00±3。20)°,HRATKA 组分别为(0。93±1。04)°、(89。03±0。96)°、(7。63±0。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C、L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90 d膝关节静息和运动VAS、KSS及膝关节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款机器人系统术后影像学检查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下肢力线,国产HRATKA组较进口 BRAT-KA 组有更好的LFC、FFC角度及HKAA偏移角度,但在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缓解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

    膝骨关节炎手术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术

    遥感导航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李园源何名江单鹏程胡佩岩...
    878-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遥感导航定位(remote sensing navigation alignment,RSNA)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精准性及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选取60例初次行单侧TKA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为Ⅲ-Ⅳ级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 A)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RSNA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30例。RSNA组男6例,女24例;年龄55~86(68。06±8。23)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15~34。58(28。20±3。01)kg·m-2;病程 2~60(18。80±14。80)个月;K-L 分级Ⅲ级 13 例,Ⅳ级 17 例。传统手术组男 8 例,女 22 例;年龄 57~85(67。26±6。32)岁;BMI 为 23。94~34。55(27。49±2。32)kg·m-2;病程 3~60(21。30±16。44)个月;K-L分级Ⅲ级14例,Ⅳ级16例。分别于术前与术后3、6个月采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术前测量下肢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股骨远端外翻角(femoral valgus angle,FVA)和股骨远端屈曲角(distal fermoral flexion angle,DFFA)。术后1周测量HKAA、HKAA偏移角并计算下肢力线不良率、股骨假体外翻角(femur prosthesis valgus angle,FPV A)和股骨假体屈曲角(femoral prosthesis flexion angle,FP-FA)。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 Ⅰ期愈合。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术前 WOMAC、KSS、HKAA、FVA及DFF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RSNA组力线不良率、HKAA、HKAA 偏移角、FPVA 偏移角、FPFA 分别为 6。7%、(178。74±1。56)°、(1。25±1。56)°、(1。84±0。16)°、(4。85±2。46)°,传统手术组分别为20。0%、(176。73±3。46)°、(3。27±3。46)°、(2。44±0。26)°、(6。60±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WOMAC、K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NA系统可以降低TKA术后下肢力线不良率、FPVA偏移角和FPFA,在保证术后疗效的同时较传统髓内定位手术更精准,操作更简便。

    全膝关节置换术遥感导航定位假体力线定位标记

    单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合并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临床疗效

    王春久田向东谭冶彤薛志鹏...
    886-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术(distal tibial tubercle-high tibial osteotomy,DTT-HTO)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伴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MMPR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1例接受DTT-HTO治疗的内翻型KOA伴MMPRT患者,男3 例,女 18 例;年龄 49~75(63。81±6。56)岁;病程 0。5~18。0(5。9±4。2)年;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为 Ⅱ 级 4 例,Ⅲ级14例,Ⅳ级3例。MMPRT损伤分型为1型14例,2型7例。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内侧半月板突出(medial menis-cusextrusion,MME)距离、下肢力线比率(weight-bearing line ratio,WBLR);分别于术前,术后1、6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iarthritis Index,WOMA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1例患者完成随访,时间12~18(13。52±1。72)个月。MME距离由术前的(4。99±1。05)mm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1。87±0。76)mm(P<0。05)。WBLR 由术前的(15。49±7。04)%增加至术后 12 个月的(62。71±2。27)%(P<0。05);VAS 由术前的(7。00±1。14)分降至术后 1、6、12 个月的(2。04±0。80)、(0。90±0。62)、(0。61±0。50)分(P<0。05);WOMAC 由术前的(147。90±9。88)分降低至术后 1、6、12 个月的(103。43±8。52)、(74。00±9。54)、(47。62±9。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 评分由术前的(46。04±7。34)分增加至术后 1、6、12 个月的(63。19±8。93)、(81。10±6。41)、(89。29±3。04)分(P<0。05)。结论:DTT-HTO 治疗内翻型KOA伴MMPRT,能够减少内侧半月板突出距离,改善下肢力线比率,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截骨术膝骨关节炎内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内侧半月板突出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张文辉豆洋洋杨风光何宗儒...
    893-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 例,女 9 例;年龄 27~61(43。0±15。0)岁;病程 6~24(14。0±7。0)个月;L2-L37 例,L3-L4 12 例,L4-L55 例;结核感染19例,布氏杆菌感染5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 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13。0±6。0)个月。手术时间(132。5±21。4)min,术中出血量(227。3±43。1)ml。ESR、CRP 分别由术前的(82。34±18。62)mmol·h-1、(53。08±21。84)mg·L-1,降低至术后 1 个月的(33。52±17。31)mmol·h-1、(15。48±8。36)mg·L-1(P<0。05)。VAS 由术前的(7。52±1。36)分降至术后 1 个月的(1。74±0。87)分(P<0。05)。JOA 评分由术前的(17。86±3。95)分提高至术后1个月的(24。72±3。19)分(P<0。05)。术前4例有神经症状,ASIA分级为D级,术后1个月全部恢复为E级。术后1例出现腰大肌受损,3周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予胃肠减压、灌肠后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特别是病灶位于中段腰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腰椎特异性感染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腰椎感染微创手术入路

    关节造影辅助下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周慧敏许益文陶春杰范江荣...
    899-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3例桡骨颈骨折患儿(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钉组)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11例;年龄2~12(7。36±1。89)岁;根据Judet骨折分型,Ⅲ型14例,Ⅳ型9例。另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患儿(弹性钉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14(7。50±1。91)岁;Judet分型,Ⅲ型15例,Ⅳ型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采用Metaizeau评价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Tibone-Stoltz标准评价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获得随访,时间12~24(16。56±6。34)个月。弹性钉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6。64±19。27)min、(21。13±7。87)次,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钉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为(40。33±11。50)min、(12。10±3。5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etaizeau评价标准,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钉组优11例,良9例,可3例,差0例;弹性钉组优5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按照Tibone-Stoltz 标准评价,关节造影结合弹性钉组优14例,良8例,可1例,差0例;弹性钉组优12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较经皮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折复位良好的优势,关节造影可将儿童桡骨头颈骨软骨等解剖结构显影,充分显示骨折复位及肱桡关节对位情况,更精准地指引弹性髓内钉植入桡骨颈的深度,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关节造影弹性髓内钉儿童桡骨颈骨折

    特应性疾病与骨关节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张明琛林安桑志成葛琳...
    904-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研究探讨特应性疾病(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选择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作为工具变量,通过IEU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最新及病例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量较多的数据,使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varianceweighted,IVW)方法作为主要的MR评估方法,根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 AS)中膝及髋关节汇总数据进行单一线性回归估计因果关系。绘制森林图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散点图、漏斗图等进行基因多效性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同时选择哮喘、特应性皮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质疏松症与OA进行多变量MR分析排除GWAS数据中水平多效性对结果的影响。结果:MR-IVW结果显示,哮喘与OA存在因果关系[OR=1。41,95%CI(1。07,1。85),P=0。02],使用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法(multivariat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MVMR)对BMI、骨质疏松症进行调整后,结果发现哮喘对OA的因果效应保持不变[OR=1。57,95%CI(1。03,2。39),P=0。03]。特应性皮炎与 OA 的两样本 MR 结果为[OR=1。01,95%CI(0。97,1。04),P=0。76],MVMR结果为[OR=1。02,95%CI(0。99,1。05),P=0。25],均提示二者无明确的因果关系。讨论:哮喘会增加OA的发病风险,特应性皮炎与OA的发病无明显关系,特应性疾病与OA的关系仍需讨论。

    特应性疾病骨关节炎哮喘特应性皮炎孟德尔随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