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港湾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港湾建设
中国港湾建设

刘亚平

双月刊

1003-3688

zggwjs@126.com

022-28348642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02号

中国港湾建设/Journal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创刊于1981年,主管单位为交通部,主办单位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杂志到2008年已连续出版正刊157期,各种增刊、专辑20余种,信息流量逾千万字。读者面已扩至亚、非、欧、美洲;国内除港口、航道、水运工程领域外,水利水电部门、道桥工程部门、工业与民用建筑部门和大专院校的读者也与日俱增。杂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水路运输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是水路运输类期刊影响面较广的期刊。《中国港湾建设》将保持其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和生动活泼的风格,使刊物从内容到形式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热诚地为从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的同行们服务,为港湾建设的技术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斯里兰卡某别墅项目人工水道水交换能力数值模拟

    杨潇周智鹏陶建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论证斯里兰卡某别墅项目人工水道水环境质量,比选人工水道平面布置方案,并从水交换能力角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MIKE21模型软件中水动力和污染物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人工水道所在海域的潮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并使用示踪剂输移扩散法模拟了人工水道的水交换情况,以水体更新时间为指标对人工水道各子区域的水交换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了2个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水道内部流场主要受涨落潮控制,但由于研究海域潮差较小,加上人工水道为半封闭且狭长的水域,人工水道的水流流速从人工水道口门至末端沿程递减,除靠近口门的2个子区域外,其余子区域的水体更新时间均较长、水交换能力较差;通过开挖渠道优化人工水道的平面布置后,所有子区域的水体更新时间明显缩短,水交换能力得到提升.

    人工水道水交换能力数值模拟水体更新时间MIKE21

    交通荷载下软土复合地基海底沉管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王祥秋冯天俊刘旭光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为研究对象,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采用界面单元模拟管节接头,通过施加重载车辆模拟振动荷载,对沉管隧道管节以及高压旋喷桩软土复合地基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车辆振动荷载可诱发海底沉管隧道管节及其复合地基产生明显的环境振动效应.当120级挂车以8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海底沉管隧道时,在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产生的最大竖向位移量达3.21 mm,最大加速度峰值达17.77 mm/s2;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顶面最大位移达1.98 mm,加速度峰值达2.38 mm/s2.沉管隧道管节接头处加速度振动级达81.9 dB,重载车辆运行对软土复合地基海底沉管隧道动力稳定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沉管隧道软土复合地基交通荷载动力响应特性有限元模拟

    浅海重力式海洋平台稳定性数值模拟与离心机试验研究

    张嘉莹王雪奎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力式海洋平台是集钻、采、贮、运等设施于一体的采油平台,广泛应用于近海边际油田中.在多重海洋荷载作用下,海洋平台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中,为满足结构安全运行的要求,需要分析确定平台结构和地基受力变形.依托旅大29-1边际油田开发项目,结合"863"项目"浅海重力式平台水下储油技术"所建议的平台设计方案,开展了数值模拟计算和离心模型试验,明确了浅海重力式平台结构变形规律、地基土体位移规律和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在环境荷载作用下平台整体结构产生较明显的侧向变形,甲板结构产生翘曲变形,地基表层土体竖向沉降量较大;平台没有设置裙板时,平台与地基之间以发生滑移变形为主,平台增加5 m长裙板时,平台与地基之间以绕底板的转动变形为主,同时上部平台结构均发生了倾斜.此结果可为重力式海洋平台的建造和结构优化提拱技术参考依据.

    重力式海洋平台离心机模型试验地基稳定性数值模拟

    码头无缆系泊对船舶运动响应和允许作业波高的影响分析

    曹景棋曹民洪梓昕孙金余...
    20-2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码头有缆系泊的诸多缺点,根据《海港总体设计规范》对允许作业波高的相关要求,基于ANSYS/AQWA系泊分析软件,以遮蔽式集装箱码头和小型驳船为研究对象,建立码头和船舶的三维系泊模型.仿真计算不同作业波高和有/无缆系泊下船舶的运动响应,对比分析有/无缆系泊的允许作业波高指标.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作业波高下无缆系泊相对有缆系泊,增大了船舶横移/纵移/横摇/回转运动约束,降低了系泊船舶运动量,提高了码头允许作业波高.初步验证了无缆系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无缆系泊技术研发提供了仿真研究基础.

    码头无缆系泊船舶运动响应允许作业波高水动力系泊分析

    基于时间序列优化估计算法的散货码头船舶停留轨迹规划方法

    刘华琳许童童李泽琦陈浩...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船舶总停留时间,提升散货码头运营效率,提出基于时间序列优化估计算法的船舶停留轨迹规划方法.通过引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构建船舶停留时间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船舶总停留时间为目标,构造船舶停留轨迹规划的目标函数,并确定约束条件.选取遗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通过其迭代优化过程,获取最优的船舶停留轨迹规划方案,从而实现船舶停留轨迹的有效规划.试验结果显示:应用时间序列优化估计算法获得的船舶停留轨迹规划模型求解迭代次数最小值为7次,船舶总停留时间降低至28 min.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船舶停留轨迹规划合理,提升了散货码头运营效率.

    船舶停留散货码头轨迹规划时间序列优化估计算法靠泊控制状态约束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基槽回淤监测及分析

    古世煌张静华宁进进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接头管节基槽晾晒期的泥沙淤积情况,保证合龙阶段接头管节与两侧管节实现精确对接,采用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终接头E23管节基槽晾晒期的地形监测数据,结合工程附近水动力观测数据,开展最终接头基槽的回淤分析.基于回淤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接头管节基槽在晾晒期内的淤积主要发生在基槽槽底区域,个别时段北边坡淤积厚度较大.接头管节基槽内泥沙回淤厚度与潮差及上游径流量的相关分析显示,槽底淤积厚度与平均潮差体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径流关系则不太显著.

    深中通道最终接头泥沙回淤水沙监测

    徐闻增容风电项目大直径单桩基础冲刷防护研究及应用

    晏伟刘春标鲁植军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迅速,由近海发展到深远海,单机容量由5 MW发展到12 MW,海上风电向大型化发展,单桩直径增大后冲深变大,选择合适的防冲刷方案对风电场长期安全运行起关键作用.文章研究徐闻增容风电项目大直径单桩冲刷,通过多频次扫测单桩周边水深,掌握单桩冲刷规律.单桩冲刷在早期进展迅速,冲刷45 d冲刷坑达最大,之后冲刷坑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徐闻海域地质冲刷坑适用于Richardson公式算出的冲深,取0.75倍计算值与实际冲深较为接近,冲坑的最大深度为桩径的0.75~0.85倍,冲刷半径为冲刷深度的5~6倍.土工布网兜石防冲刷效果明显,日均冲刷量为无防护的1.6%、为普通网兜石的38.9%.土工布网兜石在较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取得好的防冲刷效果,此方法值得推广,能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冲刷土工布网兜抛石

    疏浚砂细粒混凝土性能及含泥量影响研究

    曾佑荣郑清松江朝华王赟...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航道疏浚砂制备新型无粗骨料细粒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对比分析了石灰石粉和粉煤灰填料细粒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抗冲磨强度等物理力学及耐久性能,探讨了疏浚砂不同含泥量(1.3%、5.3%、9.3%、13.3%)对细粒混凝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石灰石粉为填料的干混物料最大堆积密度分别达2 083.8 kg/m3和1 979.9 kg/m3,最大堆积密度下填料与砂子的质量比分别为0.13和0.10,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39.8 MPa和34.1 MPa;较之1.3%含泥量,以粉煤灰为填料含泥量为13.3%的细粒混凝土 3 d、28 d和90 d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 27.8%、13.5%和16.4%.含泥量少的试样表观密度更高、泌水性降低,保水性和工作性更好.制备的细粒混凝土可以替代普通混凝土制备路面砖、联锁块、鱼槽砖、扭王块等小型预制块体,就近应用于航道整治、道路或市政工程.

    疏浚砂细粒混凝土含泥量力学耐久性能

    滨海地区砂质粉土地层深大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

    古徐莉孙海忠黄天荣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土特性对于深大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有重大影响.针对砂质粉土透水性强等技术难题,以上海临港新城某深大基坑工程为例,综合考虑水文地质等因素对基坑围护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比选,提出了 SMW工法桩加上南北、东西2个方向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方案,采取工法桩穿透淤泥质黏土隔绝外部水力联系、提前进行基坑降水到坑底以下1m以及加强水位与深部位移监测等措施,并运用结构计算软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复核.工程应用表明,基坑施工过程安全可控,围护桩位移与地面沉降等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该支护结构方案合理有效.相关结论可为类似深大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砂质粉土深大基坑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比选

    《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25年征订通知

    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