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港湾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港湾建设
中国港湾建设

刘亚平

双月刊

1003-3688

zggwjs@126.com

022-28348642

300222

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1002号

中国港湾建设/Journal 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批准创刊于1981年,主管单位为交通部,主办单位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杂志到2008年已连续出版正刊157期,各种增刊、专辑20余种,信息流量逾千万字。读者面已扩至亚、非、欧、美洲;国内除港口、航道、水运工程领域外,水利水电部门、道桥工程部门、工业与民用建筑部门和大专院校的读者也与日俱增。杂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水路运输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是水路运输类期刊影响面较广的期刊。《中国港湾建设》将保持其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和生动活泼的风格,使刊物从内容到形式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热诚地为从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教学的同行们服务,为港湾建设的技术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采用固化土防护技术的海上风机单桩基础防冲刷效果数值分析

    张诗怡张研刘畅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机基础桩周易发生局部冲刷.固化土防护技术在路基处理、桥墩防护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并逐步在海上风机工程中开展试点研究.针对江苏省东部某沙脊群海域的海上风电工程项目,使用Flow-3D软件建立恒定流作用下单桩式风机模型.模拟结果与经典试验和经验公式对比,发现无固化土防护的单桩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流场形态并预测最大冲刷深度.此外,固化土防护下的模拟结果与工程现场地形扫测图对比,发现有较好的吻合性.通过对比固化土的保留率和最大冲刷深度,发现固化土的最佳防护半径为2倍桩径.在流速超过4m/s的流域,固化土防护效果较差,验证了实际工程中通常将固化土的抗冲刷能力设定为能够承受4 m/s的水流冲刷.

    海上风机单桩基础冲刷固化土防护数值模拟

    大型工程综合影响下徐圩海域近岸海床演变特征分析

    赵志伟朱鹰袁文昊刘红...
    9-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旗台防波堤、徐圩防波堤、灌河口导堤等工程建设完工,连云港—徐圩海域海床演变由自然演变向工程条件下的演变转变,灌河口沙嘴的稳定对徐圩航道建设至关重要.基于连云港—徐圩海域地形测量资料,采用地形对比分析法和潮流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开展大型工程综合影响下徐圩海域海床演变分析.研究表明:大规模工程建设以来,工程附近海域地形调整明显,其中近岸工程掩护区内海床淤积,2 m浅滩持续向外海淤长,防波堤和导堤的堤身外缘及堤头附近局部冲刷,2013-2018年期间地形冲淤幅度达到最大;2018年以后,工程海域海床仍处于调整过程中,但地形冲淤幅度和等深线变化速率均有减缓;灌河口沙嘴向外淤积速率较自然演变期间有所增大,但2018年以后,沙嘴附近较大风浪的发生频率低,沙嘴总体保持稳定.研究成果为大型海岸工程对周边海域影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徐圩海域大规模工程建设灌河口沙嘴海床演变

    船闸闸门新型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设计及应用

    覃仕华冀温源熊先华禤德钊...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船舶进出闸速度的提高,碰撞闸门风险增大.为保障船闸与船舶的安全性,基于重力消能原理提出一种船闸闸门新型重力消能式防撞装置,具有满足水位变幅大、机构简易、易于维护等特点.同时根据长洲四线船闸工程设计了主要由双卷筒卷扬机、消能配重组件、浮筒机架、拦阻链索4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防撞装置.现场撞击试验表明:当3 000吨级满载散货船分别以0.3 m/s和0.6 m/s的速度撞击拦阻链索时,配重与浮筒的高度被提升,拦阻链索最大拉力为8.6 t,船舶的制动最大距离为12.8 m,均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该防撞装置能有效抵挡船舶的撞击,保护船闸闸门,提高船闸的通航安全性和通航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船闸防撞装置消能系统

    三峡库区油品码头的大高程差工艺管道水击分析与防护

    刘轩章南欢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三峡枢纽油品翻坝装卸码头工程项目中,针对罐区与码头面存在大高程差、沿线管道走势曲折、有多个翻越点的问题,重点考虑在该设计条件下日常码头卸船作业中可能出现开关阀水击工况,借助水击计算仿真软件AFT Impulse 9对项目实际管道进行了详细建模,设计不同关阀方案,对比分析关阀时间和关阀方案对于水击的影响,得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水击压力的具体二段式关阀方案,最终对该段工艺管道提出了合理的水击防护措施,对于同类码头项目的设计及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大高程差翻越点油品装卸码头水击分析AFT仿真

    深中通道最终接头推出段支撑滑轨研究及应用

    郭朝韩涛陈振婷刘祥玉...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部分的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应用,最终接头推出段将通过布置在最终接头扩大段内的支撑滑轨实现水下推出完成沉管隧道合龙.该滑轨作为始终与最终接头推出段接触的辅助安装设施,它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最终接头推出段能否成功实施.为此,创新研发了一种分段式超高平整度低摩擦系数最终接头推出段支撑滑轨,解决了常规滑轨方案在承受复杂可变荷载时适应性差、滑轨结构不能有效固定滑轨顶部滑板、滑轨钢结构表面平整度不足及整体调平困难等设计及工艺难题.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滑轨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可靠性,最终该滑轨在最终接头推出段水下推出阶段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整体预制水下推出式最终接头推出段的首次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滑轨结构可为类似大型结构出运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滑轨MGB

    土工合成材料约束碎石桩承载特性数值分析

    葛安定曹晓航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实践中碎石桩常因缺乏足够的侧向约束力导致其应用效果不佳,复合地基沉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为解决普通碎石桩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土工合成材料约束桩复合地基模型,研究不同桩体长径比、桩体模量、土工合成材料强度等因素对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有效地为碎石桩提供侧向约束并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土工合成材料约束桩加固地基机理,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约束碎石桩土工合成材料数值模拟承载特性

    小庙洪航道渔船航路及警戒区设置探讨

    贾雨少卢行长黄志扬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南通沿海港区与渔港相关基础资料,分析了小庙洪航道商渔船通航安全风险,并探讨了渔船航路及警戒区布置方案.结果表明,与东灶渔港渔船习惯性航路重合的三夹沙南航道转弯段横流大、航行条件复杂,通航安全风险较大,可考虑沿东侧天然汊道布置渔船航路或东灶渔港搬迁方案.吕四中心渔港和蒿枝港渔船习惯性航路与小庙洪航道交叉,存在一定的通航安全风险,可在商渔船交会处设置警戒区,引导通航秩序和改善通航环境.

    小庙洪航道通航安全渔船航路警戒区

    应力路径对盐城粉质黏土动剪切模量影响试验研究

    王喆恺谭慧明陶小三
    44-4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海地区地下土常受到地震、施工、波浪等各种动力作用的影响.为了研究应力路径对粉质黏土动力特性的影响,选取盐城地区不同深度的粉质黏土原状样进行循环应力路径下的共振柱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历史对土动力参数响应的影响显著,加卸载路径间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max和动剪切模量G之间有明显差异;在围压0~80 kPa时,Gmax快速上升,变异性减小;地质年代和埋深对土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起重要作用.随着埋深增加,各应力路径下Gmax和围压变化时G的差异不断扩大,当地质年代发生变化时,G显著增加;根据试验提出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围压间的拟合关系式并提供不同应力历史粉质黏土的拟合结果,为盐城以及相关沿海地区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粉质黏土共振柱试验动剪切模量应力路径应力历史土动力参数

    墩塔钢筋部品优化设计与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胡守增陈林松郑和晖张龙...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墩塔钢筋工业化发展,提出了3种钢筋部品构造优化设计,以主筋与箍筋连接方式、箍筋构造和有无劲性骨架为参数,开展了 2个钢筋混凝土梁的四点弯曲试验(新型钢筋部品混凝土梁简称为新型梁、传统绑扎钢筋混凝土梁简称为传统梁),研究新型墩塔钢筋部品优化设计构造的受弯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传统梁相比新型梁的裂缝分布更为密集,传统梁的峰值荷载高于新型梁5%左右,传统梁的延性略高于新型梁;2个试件钢筋应变随荷载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荷载下新型梁的箍筋应变大于传统梁50%(500 με)左右,新型梁的箍筋约束能力和持荷分担比例更高.总的来说,新型梁的抗弯力学性能与传统梁基本一致,墩塔的主箍筋焊接连接和新型箍筋构造可用于实际工程中.

    钢筋部品墩塔混凝土梁装配式

    聚羧酸减水剂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孙悦锋黄帅祖国家高艺博...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合成聚羧酸减水剂对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所用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针对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不同生产工艺及复配不同实例,对机制砂石粉含量及不同含泥量适应性进行研究,并探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针对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物理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坍落度随石粉含量增加而减小;同时为保证相同的坍落度及1h坍落度损失,随石粉含量增加,减水剂的掺量也需适当增加;当石粉含量达到一定限值时,应将该部分石粉计算至胶凝材料中,以确定配合比中减水剂实际使用量.经工程实际应用,EPEG工艺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表现出较好的保坍性以及和易性,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聚羧酸减水剂机制砂石粉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