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术后冠状面平衡变异性与骨盆倾斜(pelvic obliquity,PO)方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14 年 1 月至2021 年 1 月于我院接受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治疗的 71 例 DLS 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固定节段数、近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UIV)、远端固定椎(low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截骨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终末随访相关影像学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 obliquity angle,POA),主弯 Cobb's 角(main curve Cobb,MC Cobb),腰骶半弯(lumbosacral fractional curve,LFC),L4 倾斜角(L4 tilt),L5 tilt,躯干倾斜(trunk shift,TS)即 C7 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至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的水平距离.PO 低髂嵴侧定义为 PO 方向.C7PL 位于 PO 低髂嵴侧时定义为 TS/PO 方向一致,TS 为正值,C7PL 位于 PO 高髂嵴侧时定义为 TS/PO 方向不一致,TS 为负值.根据矫形术后患者 TS 绝对值<3 cm或≥3 cm分为冠状面平衡组(coronal balance group,CB group)和冠状面失衡组(coronal imbalance group,CIB group),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上述影像学参数.再根据终末-术后冠状面平衡变异性分为 3 组,A组:C7PL朝向 S1 中心位移>1 cm;B组:C7PL位移绝对值≤1 cm;C组:C7PL偏离 S1 中心位移>1 cm.比较术后至终末随访的影像学参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影响术后随访过程中冠状面平衡变异性的可能因素.结果 71 例 DLS 患者经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后,MC Cobb 矫正率(70.5±14.2)%;LFC 矫正率(64.9±20.7)%;术前 CIB 发生率由 23.9%增至 35.2%.术后平衡组与失衡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融合节段数、随访时间、UIV及 LIV选择、是否截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 LFC、术后 L4 tilt、术后 POA,术前、术后 TS/PO 方向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 MC Cobb、术前L4 tilt、术前及术后 L5 tilt、术前 TS、术前 POA,术后 L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至终末随访期间冠状面平衡变异性情况分组,3 组术后 TS 及终末随访 TS、术后 POA、术后 TS/PO 方向一致性及终末TS/PO 方向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终末随访 MC Cobb、LFC、L4 tilt、L5 tilt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终末随访 TS 和 POA 较术后有明显改善,B 组终末随访 TS、POA 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终末随访 TS 较术后有明显加重(P=0.007)、终末随访 POA 较术后有明显改善(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 3组终末-术后 TS和 POA进行 Pearson相关性分析,仅 A组终末-术后 TS与 POA呈正强相关(r=0.807,P=0.000);B组、C组及终末-术后 ΔTS与 ΔPOA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 TS/PO方向一致可能是影响术后即刻 CIB 恢复的影响因素;随访期间冠状面平衡自我矫正受术后 TS/PO 方向一致性差异影响,术后 TS/PO 方向一致有利于冠状面平衡自我矫正,而术后 TS/PO 不一致不利于冠状面平衡自我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