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是尿素生产大国,且小颗粒和中颗粒尿素居多,多采用造粒塔使熔融尿素在降落过程中进行冷却成型,但由于造粒塔喷头缺陷、尿素颗粒强度及操作等原因,在降温冷却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尿素粉末,夹带在从造粒塔塔底进入的冷却空气中,形成具有一定尿素粉末的外排废气.采用自然通风的造粒塔结构使尿素熔融物成型的工艺,年有8000万t产能,根据物料平衡核算,尿素产生的理论粉尘量为1.2kg/t,则年外排粉尘量约为9.6万t/a,不仅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更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近两年来,随着环境形势的日趋严峻,造粒塔排放治理成为继锅炉烟气治理后的重点关注对象.许多老式造粒塔属于A型结构,塔体高度低,顶侧排气,所排放的尾气粉尘含量相对较高,一般排放浓度在300~600mg/m3.新型造粒塔为B型结构,塔体相对较高,顶中排气,尾气排放粉尘浓度相对较低,一般在100~300mg/m3.粉尘排放浓度大大高于现有锅炉外排烟气粉尘浓度要求(10mg/m3以下).随着近些年造粒塔的产能逐渐加大,外排气体总量也随之加大,年产尿素40万t的造粒塔所需的冷却风量在60万m3/h,外排气体粉尘浓度按150mg/m3计算的话,年排放尿素粉尘量在720t/a.若将此部分尿素进行回收,不仅可产生环境效益,也增加了尿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