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耿世刚

双月刊

1008-813X

yurenxz52@sina.com

0335-5315724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73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 EMCC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环境与资源研究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监察,环境法学、生态学、环境工程与产业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简报、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雾霾天气碳税立法之偏见与新解

    张遂朱月明
    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排放交易制度和环境保护税法的全面实施,不少研究陷入碳税立法已成为假命题的认识误区.其实不然,环境保护税无法取代碳税立法的特定目的及实际效果;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固有缺陷亦难以消解,碳税立法仍有其必要性.审慎推进碳税立法,探索碳税与碳排放交易双管齐下的最优路径,应先厘清碳税立法目标,明确碳税立法原则,合理设计碳税的税制结构,使其成为碳排放交易制度的有益补充.

    大气治理雾霾碳税立法税制设计

    贷款人环境民事责任的认定

    王月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贷款人环境民事责任是指银行、 自然人等作为贷款人,因造成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需要承担的,或与造成环境污染、 生态损害的行为人共同承担的民事责任.其中,贷款人实施了加害行为是认定贷款人环境民事责任的前提.我国在认定贷款人环境民事责任时,可比较研究美国贷款人责任制度,借鉴其对参与管理经营行为、 所有关系、 占有关系等的认定,通过危险控制和共同侵权理论进行制度构建.

    贷款人加害行为环境民事责任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垃圾分类监管困境

    董宇翔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垃圾分类在我国的实施出现民众参与度低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下的垃圾分类立法、 实施与理论更注重宣传、 激励和惩罚等传统措施,而忽视了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注.通过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可知,政府和居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恰恰是垃圾分类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对此,未来的监管应注重对症下药,借鉴域外采取的撤除公共垃圾桶、定时定点投放、 群众共治和透明垃圾袋等政策,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信息管理制度.

    垃圾分类信息不对称博弈论定时定点投放

    我国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审视与完善

    夏慧慧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信用评价是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行为作出的信用评价,是环境信用体系的基础,能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支持.目前我国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 信用评价的参与主体单一、 信用评价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法律法规、 国家政策、 技术标准三个层面优化法治环境,并且调整环境信用评价范围,以及明确环境信用评价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助于推进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的实施,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轨发展.

    环境信用评价绿色金融环境经济信用体系

    我国乡镇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

    赵洋
    16-1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现行相关法律的规范分析,发现我国乡镇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并不明确.完善乡镇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的出路在于:在立法层面,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根据法律层级的特点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在监管机制层面,加大乡镇人民政府环保机构及人员的配置,实现与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的衔接;在司法层面,推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纳入原告资格范围.

    乡镇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职责垂直管理环境公益诉讼

    "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

    彭晓霞周伯煌
    20-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侵权案件现有的赔偿方式,已无法合理地减轻环境侵权对环境本身造成的损害,有必要规定"惩罚性赔偿".通过对42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裁判文书的统计与分析得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现有"填平性赔偿"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无法赔偿环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并严重侵害生态与社会利益.在剖析司法审判实践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立法构建,以期推动此类案件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提升.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立法构建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环境绩效评价

    万李红程云鹤余乾
    23-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BM模型、ML指数评价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环境绩效.结论表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环境绩效总体无效,区域间的发展有差距;新型城镇化环境绩效总体走势相对平稳,没有太大波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主要因为技术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指数偏低但呈上升趋势.由此提出优化空间格局、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各省市间协同发展等相关建议.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环境绩效SBM模型ML指数

    环境治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着力点

    骆清
    27-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集中体现,如何构建起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是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这就必然要求通过搞好顶层设计、 完善制度体系、 加强执法督查、 坚守生态红线来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强化生态责任、 注重利益导向来充分落实企业的主体地位;通过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支持环境公益诉讼来全面促进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治理体系

    安徽省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杨静雯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 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安徽省16个省辖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安徽省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均逐年提升;但其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皖江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优,皖南地区次之,皖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不协调.

    技术创新生态环境耦合度协调发展安徽省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周荣刘鹏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PSR模型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定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安全等级;构建灰色预测模型测算土地生态安全指数.以湖北省为例,评价其2013—2017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预测其2018—2022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论表明2013—2017年综合指数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预测2018—2022年湖北省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达到Ⅳ级.基于分析,提出大力加强环境监管和城乡环境整治工作、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节约型社会等建议来改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熵权法土地生态安全PSR灰色预测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