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耿世刚

双月刊

1008-813X

yurenxz52@sina.com

0335-5315724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73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 EMCC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环境与资源研究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监察,环境法学、生态学、环境工程与产业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简报、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红线与生态功能区转移范围的关联性研究

    付素静万宝春李霄宇张晓晴...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了以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转移支付范围的关联性,将现有生态转移支付县(市、 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占比情况进行空间分类研究,提出超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平均值水平的区域应纳入生态转移支付范围.结合河北省重要生态功能区、 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情况,对占比高的区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应将15个县(市、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的结论.

    生态保护红线转移支付空间分类生态功能区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

    蒋旭蔡运洁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4—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 空间分析方法,探析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其空间分异特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乡村人居环境质量速率热点区由东部地区逐渐向西部地区移动.

    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中国

    基于环境质量改善的煤炭消费空间布局优化

    胡耘朱法华周锡琨张明...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发达经济体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预期,计算中国大陆各省区实现同等环境质量时需满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水平,将大陆3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除西藏自治区外)划分为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区18个、 控制区10个、 增长区2个.削减区合计应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5.33亿t,控制区合计可增加10.1亿t,增长区合计可增加1.38亿t,30个省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8.69亿t.在此基础上,对大陆地区煤炭消费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建议.

    煤炭消费布局优化环境质量改善

    淮河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周庆婷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淮河经济带经济发展程度和生态环境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并判断其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淮河经济带经济发展系统得分总体低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19个地市处于高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普遍在0.56以上,良好协调类型占总数的68%.从空间分布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上、 下游区域为高度耦合;同时其协调度也高于经济较落后区域.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淮河经济带

    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研究

    金兰何刚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性,选取表征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序参量,计算子系统的有序度;基于协同理论和集对分析,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为例,测算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市的水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偏低,但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最高.蚌埠市和滁州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为0.50,处于最低水平.亳州市和宿州市的水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度较高,位居第二.

    水资源社会经济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度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分析

    舒婷雷思友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选取评价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26项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模型对2007年、2012年、2017年安徽省16地市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测度,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7—2017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空间分异明显,且呈现一定的集聚特点,耦合协调度类型基本保持一致,从失调衰退型演变为协调发展型,后期所有地市均呈现生态环境滞后型发展态势.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

    旅游交通碳足迹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冯雪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分析、 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来研究旅游交通碳足迹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与旅游交通碳足迹之间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国内旅游收入与旅游交通碳足迹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国内旅游经济增长构成旅游交通碳足迹的Granger原因.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与"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旅游交通碳足迹旅游经济VAR模型

    济南市建成区绿色休憩地空间特征

    刘长龙常军刘娜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济南市建成区的绿色休憩地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RS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基于Sentinel-2A影像数据提取了济南市建成区绿色休憩地,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市建成区的绿色休憩地总体上呈现较均匀分布的趋势,但在局部地区存在失衡现象,尤其东部地区最为严重,呈现绿色休憩地资源过剩态势等.

    济南市绿色休憩地空间分布GIS

    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赵晓莉郭众一王艳艳石志慧...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硝酸盐的来源及危害,介绍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的特点.三维生物电极反应器用于处理硝酸盐污水具有去除效率高、 处理成本低的优势.详述了反应器中关于电极材料的应用现状,包括石墨、 钛棒、RuO2/Ti的阳极材料,多孔性发泡镍、 活性炭纤维的阴极材料以及海绵铁、 硫磺、 蒽醌活性炭的粒子电极材料,指出了电极材料易腐蚀、 易析氧等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寻找耐腐蚀、 电流效率高的电极新材料.

    3D-BER电极材料反硝化

    狄氏剂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王文洁孙玉焕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物理、 化学、 生物修复技术及优选技术进行狄氏剂污染土壤修复的特点;其中物理、 化学修复技术具有修复周期短、 范围广,但易产生二次污染及成本高等特点;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 环境效益好,但修复周期长等特点;优选技术通过联合多种修复技术,其修复效果显著,但应用范围有限.结合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 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各修复技术的联用是今后狄氏剂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方向.

    狄氏剂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优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