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汽车漆渣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杨锐豪李彬刘义颜渝森...
    903-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油漆废渣(PS)是汽车制造喷漆环节产生的危险废物,由于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金属含量高和燃点低等危险特性,PS具有很高的环境污染风险。然而,PS在储存过程中释放的VOCs的环境风险尚未被探究。本文通过环境试验箱,考察了 4种典型PS中VOCs的释放特性,并研究PS中VOCs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PS的内扩散阶段在整个释放期间占主导地位,释放的VOCs中含氧化合物比芳香烃化合物更容易从PS中扩散到空气中,油基湿式油漆废渣(OBWPS)具有较高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和较长的释放时间。PS中个体以及TVOC的累积释放通量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且相关系数R2>99%。

    汽车油漆废渣(PS)挥发性有机物(VOCs)释放特性动力学

    华南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DOM特征及藻源影响

    李丹范中亚罗千里贾政博...
    91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华南地区中小型闸控入海河流黄江河、东溪河和练江(三河)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逐月持续监测三河DOM特征,探讨DOM浓度时空分布、来源和藻类大量增殖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黄江河、东溪河和练江溶解有机碳(DOC)占总有机碳(TOC)比例分别为78。6%、81。3%和67。2%,DOC为三河有机碳主要存在形式;三河DOC年均浓度分别为2。6,4。3和5。1mg/L,低于世界河流平均浓度但高于华南地区大型河流。荧光参数结果表明三河DOM具有陆源内源双重特征,内源贡献更明显。利用吸光特征量化藻源DOC贡献,三河藻源DOC浓度分别为1。2,1。8和2。2mg/L,藻源DOC占比分别为49。6%、42。6%和48。0%,进一步表明藻类内源是三河DOM主要来源。平行因子解析出3种类蛋白组分和2种类腐殖质组分,其中,受藻类异常增殖影响,表征内源类蛋白组分C1和C3总荧光强度枯水期显著高于丰水期,表征来自陆源类腐殖质组分C2和C4总荧光强度呈练江>东溪河>黄江河。因此,藻类大量增殖是三河DOC浓度高于华南地区大型河流、枯水期类蛋白组分C1和C3显著高于丰水期的主要原因之一,外源输入及河流理化参数,包括降雨、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以及人为干扰(闸控调度)共同影响三河DOM浓度和组分。

    溶解有机质(DOM)闸控入海河流藻类增殖吸光特性三维荧光

    江苏河网区地表水沉积物中OCPs的赋存特征及风险

    韦皓元林贵英姚晓龙李建平...
    923-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我国平原河网典型区域—江苏省内重点湖泊、水库及河流等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江苏省地表水环境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解析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目标区域湖泊、水库及河流表层沉积物中20种OCPs化合物检出率为100%,残留范围为0。41~10。62ng/g dw(平均值为3。14ng/g dw)。与国内其它流域相比,江苏省地表水环境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污染负荷整体处于较低水平。OCPs单体化合物特征比值溯源结果显示,江苏省表层沉积物中的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运用风险熵值法对江苏省表层沉积物OCP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环氧七氯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其次为α-硫丹和异狄氏剂。联合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太湖梅梁湾湖区处于高风险,不同水体类型沉积物OCPs风险水平呈现为湖泊高于河流、河流高于水库的整体趋势。在国家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背景下,OCPs等传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同样需要持续关注,支撑流域水环境复合污染治理和风险防范。

    平原河网地表水沉积物有机氯农药(OCPs)风险评估

    水体富营养化及物种入侵对星云湖食物网的影响

    邓素炎郭雯温雯雯王明果...
    93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使用MixSIAR模型对消费者食物来源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初级生产者(模式A)、以碳源贡献权重(模式B)和以初级消费者(模式C)3种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基准计算的消费者营养级结果,进而构建适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食物网结构,探讨富营养化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星云湖食物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浮游碳源、底栖碳源、陆源对消费者的贡献分别为77。3%、12。2%、10。5%,且沿岸带、敞水区不同生境鱼类的碳同位素信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浮游碳源的相近,指示浮游碳源是富营养湖泊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能量传输以浮游路径为主。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基础食物源(CR)跨度大,而肉食性鱼类营养长度(NR)更高,两者的核心生态位分离,且杂食性鱼类的核心生态位面积(3。79)高于肉食性鱼类(2。46),表明杂食性鱼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模式B计算的营养级结果与消费者的食性较一致,可应用于星云湖消费者营养级计算。模式B结果显示,星云湖食物链长度为3。73,顶级掠食者为抚仙鮎,入侵物种太湖新银鱼营养级(3。37)次之,且与星云白鱼(3。01)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研究认为,富营养化导致的物源和能流的改变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星云湖土著鱼类资源衰退、食物网结构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富营养化物种入侵碳氮稳定同位素MixSIAR模型营养级湖泊食物网星云湖

    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大沙河水库为例

    张依周史强肖利娟张颖...
    94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省大沙河水库为例,通过1周年的月度调查揭示华南地区大型水库铁浓度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并对铁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水体的铁以颗粒态为主,在水平空间上,总铁浓度(TFe)随水流方向从河流区、过渡区到湖泊区逐级递;在时间上,季节性降雨导致河流区和过渡区丰水期TFe明显高于枯水期。较高的外源性颗粒态铁输入导致河流区和过渡区长期处于铁超标状态(TFe>0。3mg/L),但随颗粒态铁减少,湖泊区极少出现铁超标。溶解性铁(DFe)的时空变化趋势与TFe类似,但DFe浓度还受水温、降雨、水深和溶解氧条件的影响,高pH值和富氧环境导致表层水体DFe浓度均值长期低于0。05mg/L。而湖下层在5~10月进入缺氧状态为底泥铁释放提供条件,湖下层DFe最高可达6mg/L,铁超标严重。建议在铁污染风险预测中应综合考虑水库外源和内源铁输入特征,为保障供水安全,应采取湖泊区湖上层取水方式避免供水铁超标风险。

    热带水库时空分布影响因素

    枯水期西安水体中DOM的组成、性质和来源

    杨毅董承璇朱裕强舒麒麟...
    953-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区域水体中DOM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以西安市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和紫外光谱技术,探究西安市枯水期水体中DOM的荧光组分、来源及分子性质差异。结果表明,西安市枯水期水体DOC为2。66~9。48mg/L,DOM中含有2种类腐殖质(总贡献率平均值在70%以上)和1种类蛋白质,以富里酸为主,主要来源为生物源,自生源特征较强或很强、整体腐殖化程度较弱。浐灞河下游、皂河、临河、护城河和漕运渠中DOM的相对含量及苯环取代程度相对较高,黑河中DOM的相对含量和苯环取代程度较低,而相对分子量较高。灞河、皂河和沣河下游段DOM的相对分子量和所含富里酸比例小于上游段。水体DOC与其UV254、α355和总荧光强度呈两两正相关(r=0。850~0。939,P<0。01)。西安市枯水期水体中DOM的分子性质和来源呈空间异质性,属于类腐殖质主导型。水体DOC的UV254、α355及总荧光强度可间接表示DOM的相对含量。本研究可为制定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提供参考。

    DOM荧光特性分子特性来源空间分布

    洞庭湖流域2000~2021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特征

    邹桃红徐艳艳陈鹏刘家福...
    96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被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是评估环境保护与治理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了解洞庭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及其时空格局,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检验和强度分析法分析2000~2021年间洞庭湖流域植被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自然因素对植被EVI空间分异的驱动力解释。结果表明:1)流域内植被生长季EVI在2000~2021年间整体呈现分阶段波动上升趋势,以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逐渐增长,表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呈现持续改善的状态;2)流域内以植被EVI的改善为主,整体改善的区域占69。41%,植被退化区域仅占4。65%;3)植被EVI在2000~2010年间的变化较活跃,在2010~2021年间变化较平缓,且不同等级的植被EVI的减少和增加活跃程度不同。2000~2010年间,植被EVI的中高值和低中值区域的增加较活跃而EVI的高值区、中值区和低中值区域的减少较活跃;在2010~2021年间,EVI的高值区、中值区和低中值区域的增加较活跃而EVI中值区和低中值区域的减少较活跃。在整个研究时段内,低等级EVI主要以向高等级EVI转化为主,而高等级EVI则以向低等级EVI转变为主。4)流域内植被EVI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地貌类型、坡度、高程和土壤类型的影响,在气象因素中,温度对植被EVI的解释力大于降水。未来应更多的关注人为活动如生态工程建设对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影响,该区环境保护应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策略。

    洞庭湖流域EVI时空变化强度分析地理探测器

    乌梁素海冰封期砷与环境因子响应及风险评价

    石文静赵心亚刘轶哲李卫平...
    972-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分析冰封期冰-水-沉积物多相介质中砷(As)的分布特征,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其主要微生物群落,结合理化因子探究乌梁素海冰封期As与环境因子响应关系并识别影响As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同时综合多种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冰封期乌梁素海各点位沉积物中总砷(TAs)浓度均高于河套平原As背景值,平均浓度为背景值的1。7倍;冰-水-沉积物多相介质中As主要为As(V),且TAs浓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总排干处;综合多相介质中相关性和冗余分析,冰封期乌梁素海中铁是影响As在冰-水-沉积物相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微生物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Thiobacillus、norank_f_Steroidobacteraceae和Bacillus等菌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冰封期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大都处于轻度污染,但总排干处已经趋向于偏中度污染,且表层沉积物可能发生As的毒性效应风险,冰封期乌梁素海As的潜在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乌梁素海冰封期环境因子风险评价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价

    卿希李巍陆中桂
    984-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 16778km2和7976km2,低风险区面积总体占比增加了7。1%且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基本稳定,生态风险总体状况呈向好态势;但是,几字弯都市圈的高风险区占比增加约5%且相较其它城市群面积最大,作为兰西城市群核心的兰州市高风险区进一步扩大,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过去10年均有新的中高风险区出现。对此,建议制定并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国土空间差异化管控对策,针对已存在和潜在高风险区开展土地利用和生态风险协同管控,同时进一步加强耕地、草地、林地等的保护和修复。

    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风险土地利用协同管控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的时空异质性

    李春莹李桂娥李杰焦洋阳...
    992-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In VEST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0~2020年生境质量(HQ)、碳储存(CS)、产水服务(WY)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采用差异比较法进一步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最后利用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生境质量与碳储存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生境质量下降幅度为3。85%,碳储存下降幅度为0。51%;产水服务在2000~2020年间变化较大,总体增加87。56%。(2)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对生态系统服务均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产水服务-生境质量及产水服务-碳储存以权衡关系为主,生境质量-碳储存整体呈现协同状态。(3)建设用地面积和年平均温度变化相比于其他因子而言,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空间非平稳响应更加强烈。总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且影响因素的正负性及强度也具有时空异质性。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地理加权二元逻辑回归时空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