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AEs和APs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

    刘银娥罗孝俊黄晨晨王璐...
    4674-4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13种新型增塑剂(APs)在广东清远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体内PAEs总浓度分别为24~974ng/g ww和264~370ng/g ww,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为主要污染物;APs总浓度分别为1。25~181ng/g ww和27~62ng/g ww,以对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为首要污染物。电子垃圾拆解区各水生生物中PAEs和APs的浓度和组成差异显著,与其食性、生长阶段和代谢能力紧密相关。北江段鲮鱼和罗非鱼间无明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其具有相似的栖息环境、摄食行为和脂肪含量有关。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湿重浓度和脂重浓度均与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呈显著正相关,其营养级放大因子(TMF)分别为1。65和1。88。此外,邻苯二甲酸二苯酯的脂重浓度与δ15N呈显著正相关,TMF为1。91。

    邻苯二甲酸酯新型增塑剂水生生物生物积累食物链传递

    不同硒水平地区居民硒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估

    黄蕾杨沁怡李晨秦立强...
    4683-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来自不同硒水平地区人群的硒营养状况,在温汤镇招募到本地居民76名(暴露人群)、苏州、无锡、常州及上海的外地游客116名(对照人群)参与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生活习惯、膳食频率等,采集温汤镇和临湖镇土壤、水、大气颗粒物以及温汤镇食物样品检测硒含量,并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经典健康风险评估"四步法"分析两地居民硒外暴露水平、主要暴露途径以及健康风险。温汤本地居民的日均饮食硒摄入量显著高于外地游客,两地居民饮食硒摄入贡献最高的均是蛋类和畜禽肉类。本地居民的平均总硒暴露量也显著高于外地游客,其中饮食是主要暴露途径。本研究中生活在温汤的居民日均硒摄入量基本达到标准,且不存在因硒摄入过量产生的非致癌风险,而88。76%的外地游客硒摄入量不足,这提示生活在非富硒地区的居民需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来源来提高硒摄入量。

    暴露评估暴露途径健康风险评估

    微生物降解聚己二酸丁二烯对苯二甲酸酯塑料的研究进展

    胡颖杨钰婷陈姗姗栾天罡...
    4690-4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加剧,聚己二酸丁二烯对苯二甲酸酯(PBAT)作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代表,其被微生物降解的速率与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比了PBAT在水体、土壤和堆肥环境中的降解规律,解析了不同因素对微生物降解PBAT的影响,总结了目前已筛选到的PBAT降解菌并对比其降解速度,阐述了微生物在胞外和胞内两个层面的PBAT降解机制和降解产物。最后从影响因子研究、PBAT降解指标统一、微生物群落构建和PBAT降解机制探究技术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聚己二酸丁二烯对苯二甲酸酯微生物降解高效降解菌水解胞外酶

    生态环境民生理论与新时期发展任务探究

    王金南张晓婧薛强路路...
    4700-4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我国民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为止,生态环境民生概念的内涵尚不清晰,理论逻辑、任务路径等研究要点分散,未能形成学界共识。为建立生态环境民生从理论框架、战略路径到任务体系的整体架构,本文开展理论溯源分析,厘清了其在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相关概念、发展路线和研究方向,总结了生态环境民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传承关系、与环境正义的演化关系和与人类福祉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验证关系。文章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研究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初步解析了生态环境民生理论内涵,给出了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内在联系与时代特征等理论要点,根据新时期对生态环境民生建设的需求建立了以数量、质量、效率三个维度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民生发展途径,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设定生态产品价值供给区、生态福祉效益释放等主要任务,以期促进生态环境民生研究的系统性发展,并对新时期生态环境民生建设方向提供参考。

    生态环境民生民生福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

    我国焦化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及应用

    吴汾奇张伟红董军祝凯...
    4709-4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科学地为焦化地下水污染场地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构建了"我国焦化场地污染修复数据库",提出了焦化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流程,并从技术可应用性、社会和环境、修复费用及修复时长4个维度构建了修复技术筛选体系,基于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修复技术筛选体系指标权重,并应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了场地信息,减少了场地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某焦化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筛选,结果表明,抽取-处理技术在四个维度的得分排名均在前两名且总分排名第一(21。6680),推荐采用抽取-处理技术进行修复,与实际场地应用情况一致。

    焦化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环境司法的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效应

    黎晓青李毅刘佳琦
    4719-4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21年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的环境诉讼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环境司法对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司法对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司法通过政府环境执法的"联动效应"、企业环境治理的"震慑效应"、公众环境关注的"引导效应"影响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数智化水平越高、地区法治环境越好、以及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时,环境司法对多元主体环境责任协同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

    环境司法环境责任协同效应数智赋能

    典型轮胎可回收性评估及生态设计

    赵树杰许竣媛曾现来
    4731-4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广泛的消费利用引起了废旧轮胎的激增,废旧轮胎具有显著的资源环境属性而备受关注,如何提高轮胎的可回收性、改善其生态设计是解决废旧轮胎问题的关键。本研究采用统计熵与等级确定规则的模型,根据轮胎初始态与回收最终态的差异程度以及主流的处理处置技术,首次建立了轮胎可回收性评估模型,收集典型轮胎的理化组成,评估了现有轮胎的可回收性。结果发现,相比其他产品,轮胎因其显著的能源化比例,而可回收性较高,从高到低排序大体为卡车轮胎、轿车轮胎、货车轮胎、公共汽车轮胎、越野车轮胎,5种汽车应用类型轮胎的可回收性为82-93%bit-1。相关研究结果为轮胎的资源化、能源化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指导,建立的方法对于轮胎生态设计及行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参考。

    生态设计轮胎可回收性模型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