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何汉漪

双月刊

1001-9308

coog@cnooc.com.cn

0312-2824318

074010

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大街22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石油行业,不仅刊载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油气测试、油气田开发、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报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动向和新进展,也刊载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有参考意义的学术理论、应用技术及其它区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邓运华
    359-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富生油凹陷、区域性盖层、下生上储构造-沉积条件和小凸起-大圈闭配置等4项内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的成藏控制因素.按背斜类型把区内上第三系油藏划分为5类.对盆地上第三系油气勘探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概括,强调加强研究区内针对上第三系油藏的浅层勘探及改进油藏测试方法的重要性.

    上第三系富生油凹陷区域性盖层下生上储小凸起大型圈闭油藏类型渤海湾盆地

    正确理解油气储量6P分类的3个关键问题

    林金成
    365-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油气储量6P分类在石油公司中已逐渐流行.要正确理解油气储量6P分类及其相关概念,需要注意3个关键问题:(1) 6P分类的对象;(2) 如何正确理解油气商业性概念?(3) 如何认识地质把握程度?文中对上述关键问题提出了看法,并阐述了在准确理解和应用6P分类中应注意的问题.

    油气储量6P分类分类对象油气商业性地质把握程度

    南黄海南部盆地前第三系烃源岩成熟度及生烃期次研究

    杨树春蔡东升冯晓杰袁玉松...
    370-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盆地热史及剥蚀量的恢复结果对南黄海南部盆地前第三系(主要为二叠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及生烃期次进行了研究.古生代-中生代所经历的持续高热流过程以及早侏罗世-中侏罗世间大的抬升剥蚀,对该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及生烃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为三叠纪;后续埋藏过程对大部分地区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没有明显影响,但南四凹及南五凹地区二叠系烃源岩因新生界沉积厚度较大而于新生代再次生烃.

    南黄海南部盆地前第三系烃源岩热史剥蚀量成熟度生烃期次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深层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杨长俊陈发亮申守广
    376-380,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古生物、岩心和测井资料,建立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构造因素对陆相层序地层演化的控制作用,对该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发育两个沉积层序,分别属于湖盆断陷早期的"早厚晚薄"型和湖盆断陷晚期的"早薄晚厚"型两种层序地层模式.东濮凹陷深层对应于湖盆断陷早期的"早厚晚薄"型层序,烃源岩发育,生储盖配置好,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很大,但由于目的层埋藏过深,且油气多赋存于各类非构造隐蔽圈闭中,因而具有较大的勘探难度和钻探风险.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模式深层油气资源潜力

    孤北洼陷沙二段小型隐蔽油藏成藏特征及滚动勘探开发

    吴永红訾庆居曲丽黄秀芬...
    38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北洼陷沙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与滩坝沉积,前者主要发育于洼陷周围边界断层下降盘,后者发育于中央低凸起两翼.受沉积类型和构造因素的控制,在洼陷不同位置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型油藏,其中断层侧向封堵型油藏主要分布于洼陷的东、西部边缘区,主要为小断块油藏,同生断层对下降盘砂体展布和上倾方向封堵起到了关键作用;地层超覆型油藏与透镜体型油藏主要沿中央低凸起两侧分布,古地貌形态和水动力条件是砂体分布的主控因素.以上述成藏认识为指导,在该洼陷部署了3口探井和7口滚动开发井,老井复查补孔1口,共发现了3个含油断块,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2万t.

    孤北洼陷沙二段隐蔽型油藏成藏特征滚动勘探开发

    埕岛油田已开发区稳产对策研究

    陈清汉秦宗瑜
    384-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埕岛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极浅海海域,其主要产油层系是馆陶组.在对馆陶组油藏特征和初期开发方案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借助于油藏数值模拟,对影响埕岛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细分优化分注井段、采用变注采比分层注水方式、局部井网完善、动用Ng1+2油层组、调剖堵水、合理优化提高采油速度等稳产措施.

    馆陶组稳产措施变注采比分段注水高速开采埕岛油田

    涠洲12-1油田储层损害及其防治

    马勇新
    389-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钻完井及修井过程中,涠洲12-1油田储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这影响了该油田的投资回收和原油产量.文中根据该油田的地质情况、实际施工工艺及室内实验结果,重点分析了钻井液液相侵入产生的乳化堵塞对低压、低渗油层产能的影响,提出了提高钻井液暂堵性能,采用防漏的一次性不压井管柱完井工艺,以及使用防漏压井液等防治措施.这一研究成果为该油田新开发井的顺利投产、老井修井效果的提高,以及减少修井工作量提供了技术支持,对该地区同类油田的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涠洲12-1油田储层损害乳化堵塞防治措施钻井液暂堵性管柱完井防漏压井液

    对LT33-1岩性体综合解释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陈志宏
    394-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LT33-1岩性体的综合解释与评价应用了多项地震识别技术,但该岩性体最终钻探失利.在对失利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震识别技术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认为:运用地震识别技术对非构造圈闭进行评价,要遵循一定的地质规律;基础工作要做得精细、扎实;对所用技术方法的适用条件、局限性要有透彻的理解,强调适当应用;要将各种研究成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佐证.

    LT33-1岩性体地震识别技术综合解释非构造圈闭莺歌海盆地

    渤海海域AVO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以JZ31-1构造为例

    穆东海夏庆龙颜志华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油气勘探方向逐渐向寻找隐蔽型油气藏转化,AVO技术已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以渤海海域JZ31-1构造为例,结合地质、测井和叠前地震资料,对叠前地震信息随偏移距变化与油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VO属性分析对该区有利勘探目标进行烃类检测是可行的.

    AVO技术AVO属性烃类检测JZ31-1构造渤海

    黄海地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其对地震勘探技术的挑战

    吴志强
    407-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海海域发育新、中生界碎屑岩和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独特的地层构造及岩石物理特征,使得该地区地震勘探中长期存在海底多次波与层间多次波发育,碳酸盐岩与中、深层碎屑岩地层地震反射成像差、品质不好等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震反射机制及地震勘探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具体对策及建议.

    黄海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勘探技术挑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