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何汉漪

双月刊

1001-9308

coog@cnooc.com.cn

0312-2824318

074010

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大街22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石油行业,不仅刊载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油气测试、油气田开发、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报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动向和新进展,也刊载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有参考意义的学术理论、应用技术及其它区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及含油气远景

    姜亮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有效勘探面积24×104km2,最大沉积厚度15000m,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开发尚处在起步阶段.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和丽水凹陷.西湖凹陷局部构造条件优越,发育3套烃源岩(平湖组为主力烃源岩),下第三系多旋回沉积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具有好的含油气远景;西斜坡断阶带和南部中央构造带是西湖凹陷最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丽水凹陷发育2套烃源岩(下古新统月桂峰组是主力烃源岩),古新统储盖组合发育良好,存在古新统含油气系统和古新统-始新统复合含油气系统,具有相当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好的勘探前景;丽水西次凹南部邻近凹陷中心且与断裂分布有关的构造带以及凹陷北部的西斜坡带是丽水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现状含油气远景西湖凹陷丽水凹陷

    东海盆地主要地质特点及找气方向

    陈斯忠
    6-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括东海盆地在内的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内张外挤"的双带构造性质,裂陷内带不断由陆向洋扩张离散,从而形成了2个不同时代的裂陷带,即晚白垩世-古新世裂陷带和始新世裂陷带.西湖凹陷是位于始新世裂陷带内的继承性凹陷,具有优越的生烃条件和一批大、中型构造,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条件,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以及晚期断层强烈活动造成油气散失,限制了大气田的形成,其勘探工作应以寻找富集断块为重点,要"着眼构造、着手断块、探索岩性".丽水凹陷是位于晚白垩世-古新世裂陷带内的间断型凹陷,其含气前景存在两大风险,即大规模的削蚀破坏和CO2的存在;灵峰潜山披覆构造带和东次凹西坡的潜山超覆带是该凹陷优先勘探的地区.

    东海盆地构造性质裂陷带找气方向地质风险西湖凹陷丽水凹陷

    关于东海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的若干见解

    赵金海唐建薄玉玲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油气勘探历经28年,已查明局部构造约200个,发现8个油气田、4个含油气构造,获探明加控制地质储量2000多亿m3(气当量).东海新生代盆地经历了3次重大的陆壳裂离改造及演化,从而奠定了新生代不同时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第一次裂离区是寻找古新统领域油气的主要地区;第二次裂离区是寻找始新统、渐新统和中、下中新统领域油气的主要地区;第三次裂离区是寻找中、上中新统领域油气的地区,其中第二次裂离区为重点勘探区域,有望在该区找到大中型油气田.

    东海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裂离弧后盆地残留火山弧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陈志勇葛和平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90%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储盖组合条件较好,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反转构造油气聚集西湖凹陷东海盆地

    东海大陆边缘基底性质与沉积盆地

    杨香华李安春
    25-2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基底性质分析,探讨了东海大陆边缘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重磁异常、岩浆活动、重矿物组合等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第三纪盆地的基底性质与大陆裂谷盆地的基底性质类似.东海陆架沉积盆地具有断陷盆地的结构特征,具多物源供给条件,断裂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发展演化,并且与中国东部地区断陷盆地一样,也经历了断陷-断拗-拗陷的演化进程.

    东海大陆边缘基底性质断裂构造沉积盆地

    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王国纯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东海盆地构造格局主要烃源岩油气勘探焦点问题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

    冯晓杰蔡东升王春修高乐...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海陆架盆地为发育于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据区域地质、盆地充填序列和盆地结构研究,该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白垩纪弧前盆地和晚白垩世末-新生代弧后裂陷盆地等3个构造演化阶段.白垩纪以来,东海陆架盆地的演化受控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随着俯冲角度逐渐变陡,裂陷期由西向东逐渐变新,早白垩世岩浆弧位于浙闽东部,陆架盆地为弧前盆地,至晚白垩世末-早古新世,陆架盆地转变为弧后盆地,并先在西部坳陷带发育古新世裂陷,后在东部坳陷带发育始新世裂陷.

    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构造属性演化模式

    东海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剖面及其解释

    高德章唐建薄玉玲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863"子课题研究成果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对东海南部方向为118.68°、长度为725km的重力、磁力、地震综合探测剖面进行了综合解释与研究,制作了该剖面的岩石圈地学断面图.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地壳结构、冲绳海槽盆地的成因与性质,以及菲律宾板块西缘俯冲带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基隆凹陷深部地层及岩浆岩的分布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东海地球物理综合探测地壳结构基隆凹陷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葛和平陈志勇方来富沈伟锋...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油气对比及有机包裹体分析入手,综合构造反转活动史等资料,对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丽水凹陷主要有两次油气成藏过程,始新世中晚期是主要成藏期.保存条件是丽水凹陷油气勘探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丽水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探讨

    东海西湖凹陷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聚探讨

    张明利王震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西湖凹陷不同时期断裂、褶皱构造组合特征分析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利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及其两侧深凹区油气主要成藏期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了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构造应力是本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在中央背斜带及邻区,油气主要向应力低值区运移聚集;中新世晚期,NNE向断裂相对封闭,WNW向断裂相对开启.

    应力场数值模拟油气运聚西湖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