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何汉漪

双月刊

1001-9308

coog@cnooc.com.cn

0312-2824318

074010

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大街22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石油行业,不仅刊载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油气测试、油气田开发、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报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动向和新进展,也刊载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有参考意义的学术理论、应用技术及其它区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一个新领域--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刘光鼎
    151-152页

    对海上找气的思考

    陈斯忠宋建民陈伟煌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国近海近年来的天然气勘探实践进行了总结,并与陆上天然气勘探实践作了比较,指出"油气并举,向气倾斜"的勘探方针是正确的,但需要加大天然气成藏研究和勘探实践的力度.含气盆地(凹陷)成气条件的比较性评价是寻找天然气勘探方向和进行天然气勘探决策的地质依据.在中国近海5个含气盆地(凹陷)中,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远景最好,其次是莺歌海盆地和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再次是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尽管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勘探在4个方向上的探索均未取得大的突破,但却从失利中明确了下一步找气的方向.由崖城凸起、陵水低凸起和松涛凸起及其周围组成的北部隆起带以及位于南部深水区的南部隆起带是找气的有利地带.

    中国近海天然气勘探勘探方针含气盆地(凹陷)成气条件找气方向

    东营三角洲高频层序特征与岩性圈闭分布

    方勇邓宏文王红亮王居峰...
    160-16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营三角洲前缘所形成的浊积砂体岩性圈闭是胜利油田沙三段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三角洲演化过程、构造坡折带发育类型及不同期次三角洲与构造坡折带的配置关系研究,总结出与东营三角洲有关的浊积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岩性圈闭分布规律,从而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东营三角洲高频层序浊积砂体岩性圈闭

    平湖油气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陈桂华李友川付宁胡根成...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湖油气田是在我国东海发现的第一个以天然气为主的复合型油气田,其油气层主要分布于平湖组和花港组.纵向上油气藏分带特征明显,自下而上可分为正常原油带、含油凝析气带和轻质原油带;平面上不同区块的油气分布组合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发现,这种复杂的油气分布特征主要受控于盖层质量、构造(尤其是断层)分布以及不同期次油气充注所引起的蒸发分馏作用.

    平湖油气田油气分布盖层质量断层分布蒸发分馏作用

    南海南部海域南薇西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

    徐行姚永坚王立非
    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薇西盆地主体奠基在南沙地块上,发育古新世-第四纪地层,最大沉积厚度为11000m.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盆地沉积演化史,认为南薇西盆地是在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裂解形成的.成盆初期(初始裂陷期)与华南大陆相连,其沉积特征与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类似,为陆相沉积环境.晚始新世以后,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南沙地块裂离华南大陆并向南漂移,发生大规模海侵,盆地进入主裂解扩张期;至早渐新世,盆地渐次由海陆交互相过渡为海相;晚渐新世-中中新世,盆地逐渐由断陷转为断拗,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整体处于海相沉积环境.晚中新世以后,盆地进入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的裂后热沉降期.通过对比解释大量地震资料,在盆地内划分出3个超层序、6个层序,结合地震相的分析,对上新统以下的4个层序进行了沉积相推断解析.

    南薇西盆地南沙地块地震层序地震相沉积相沉积特征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张铭樊孝峰方勇宋国英...
    176-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及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及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今后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

    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调整挖潜

    绥中36-1油田储层驱替特征研究

    芦文生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绥中36-1油田油层多、厚度大、渗透率高以及储层反韵律明显等特征,通过物理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了注水速度、油水粘度比、储层韵律性以及油藏润湿性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揭示了该油田的驱油特征和机理.绥中36-1油田油藏润湿性为中性偏弱亲水性,油水粘度比和储层韵律性是影响水驱油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其采出程度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而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绥中36-1油田注水速度油水粘度比韵律性润湿性驱油效果

    原油沥青质絮凝初始点的测定--以渤海绥中36-1油田稠油为例

    赵凤兰鄢捷年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质在原油中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原油对沥青质的溶解能力.当溶解能力下降到某一临界值后,沥青质就会从原油中絮凝析出,该临界值即为沥青质絮凝初始点.采用透光率法、粘度法和显微镜法对常压下渤海绥中36-1油田稠油沥青质的絮凝初始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粘度法和显微镜法测定结果比较准确、合理,而透光率法因受原油色深和分光光度计光源条件的限制而使沥青质絮凝初始点滞后;在给定压力下,温度升高会使原油沥青质絮凝初始点提前.

    沥青质絮凝初始点测定方法稠油SZ36-1油田

    2003年海峡两岸及北美地区华人石油和石化科技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

    190-190页

    井约束地震反演中对声波和密度测井的油气信息补偿与消除

    徐国庆侯志强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井约束地震反演常用于预测油、气层的分布范围和含油、气饱和度或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但是油、气层反映在测井与地震资料上的信息差异,却使得反演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文中分析了含油、气对地层性质的影响和油、气层在地震和测井资料上产生信息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在地震有井约束反演前,必须要根据其反演目的决定对测井资料进行油气信息补偿与消除,并从非理想气体定律和Richard公式出发,给出了对密度测井和声波测井的油气信息补偿与消除的方法.应用实例显示了油气信息补偿前、后井约束地震反演的实际效果.

    井约束地震反演声波测井密度测井油气信息补偿油气信息消除非理想气体定律Richard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