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何汉漪

双月刊

1001-9308

coog@cnooc.com.cn

0312-2824318

074010

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大街22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石油行业,不仅刊载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油气测试、油气田开发、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报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动向和新进展,也刊载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有参考意义的学术理论、应用技术及其它区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海前第三系及油气勘探方向

    戴春山李刚蔡峰吴志强...
    22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海前第三系可划分为北黄海盆地区中朝地块型和南黄海盆地区扬子地块型.重、磁反演和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表明,黄海前第三系分布受近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控制,表现为近东西向的前寒武系-古生界分布区及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青龙群残留凹陷分布区和北东*.北东东向分布的侏罗系-白垩系断陷盆地分布区.研究区属多旋回的残留盆地,具备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含油气系统.盆地和隆起区因演化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油气系统,近期主要勘探方向应是南黄海北部盆地和北黄海盆地.

    前第三系油气成藏条件含油气系统勘探方向黄海

    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分布与断层关系研究

    王大华苏宪锋魏艳萍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已发现油气藏纵、横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垦东凸起上第三系油气运聚与断层的关系,认为断层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圈闭控制了上第三系油气的横向分布,断层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控制了油气的纵向分布,指出垦东凸起油气勘探目标应以与断层有关的构造油藏为主,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藏次之.

    垦东凸起油气藏断层运移通道油气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形成时期及成藏模式研究

    付广吕延防孟庆芬
    236-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可分为火山岩烃类气藏和火山岩CO2气藏.在研究两种气藏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气源岩排气期、断裂活动期和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研究,以及包裹体均一温度资料分析认为,火山岩烃类气藏主要形成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期,火山岩CO2气藏主要形成于青山口组沉积期,其次为嫩江组沉积末期.成藏模式分析认为,火山岩烃类气藏为源岩内天然气沿裂缝短距离运移聚集于火山岩圈闭中形成,火山岩CO2气藏为幔源CO2气沿深大断裂长距离垂向运移聚集于火山岩圈闭中形成.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气藏形成时期成藏模式

    东海平湖油气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傅宁李友川陈桂华陈明...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油藏地球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东海平湖油气田进行了原油族群划分、油藏连通性预测以及原油运移、充注方向研究.平湖油气田原油均属同一族群和同一组群;PH1井和PH4井H2油层连通性很好,PH4井和PH5井P3、P8油层连通性较好,PH2井和PH6井H4b油层以及PH4井和PH5井H6油层的连通性较差;平湖主断层、放二断层和放一断层均为油气主要运移通道.

    油藏地球化学原油族群油藏连通性运移充注平湖油气田

    北康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张莉王嘹亮易海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北康盆地20000余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盆地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演化史.北康盆地为陆块裂离后的被动边缘断坳盆地,经历了早期断陷(E1-E22),中期断拗-走滑、挤压隆升(E32-N21)和晚期区域沉降(N31-Q)三大演化阶段,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Tg、T5、T3等3个主要不整合界面.

    北康盆地成因类型形成演化史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侏罗系砂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及次生孔隙预测

    钟大康朱筱敏文应初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砂岩储层为河流环境下形成的各类细粒岩屑砂岩.岩石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和晚期自生高岭石充填等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及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溶蚀作用发生于晚成岩"A"期的中期,对应的地质年代为晚第三纪早期.次生孔隙在现今埋深为2000~2800m的河道砂岩中最发育,其形成主要受成岩演化阶段控制,其次受沉积微相控制.

    侏罗系砂岩成岩作用孔隙演化次生孔隙预测阜东斜坡区

    利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确定砂岩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若干问题探讨

    萧德铭毕海滨
    25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始含油饱和度是影响地质储量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主要有油基泥浆取心法、压汞法、测井解释和经验公式等四大类,其中油基泥浆取心是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用其它间接方法进行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对比验证的依据.在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分析原始含油饱和度时,要充分考虑取心井所处油藏构造部位、储层特征及油水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结合测井资料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图版,对尽可能多的有效储层进行解释,最后采用有效孔隙体积权衡法选取油藏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值.

    原始含油饱和度油基泥浆取心地质储量产油层油水系统

    动态分析法在地层原油粘度评价上的应用

    张义堂王星于立君李炎波...
    256-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层原油粘度是影响油田开发方式优选、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结合油藏静、动态资料,利用试井解释、产能分析等动态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地层条件下的K/μ值;然后用据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及其它方法所确定的地层有效渗透率进行地层原油粘度的评估.应用实例表明,当实验室测试分析所获得的地层原油粘度与生产井产能间出现较大矛盾时,这种地层原油粘度动态分析方法是值得采用的.

    地层原油粘度动态分析法试井解释产能分析

    海上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傅旦丹何汉漪朱宏彰沈丽丽...
    259-263,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海上油气勘探长期存在着用纵波地震勘探难以解决的地震模糊带和岩性假亮点等问题.近几年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我国近海相继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二维、三维多分量地震勘探,研制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商业化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OMS,并对南海两次采集的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表明:这套自主研发的海上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比较成熟,转换波处理效果很好.此后,在二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又自主开发了部分三维转换波处理功能,并对渤海采集的部分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试验性处理.目前三维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比较多,三维转换波处理方法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了下一步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方向.

    海上多分量地震二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地震资料处理纵波转换波处理技术

    储层参数对多波AVO效应的影响

    王云专孙立志任晓乔
    264-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AVO效应反映了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利用AVO效应可以预测储层参数并识别油气异常.综合应用纵波AVO与横波AVO,不仅有利于解决由单纯的纵波AVO检测油气异常产生的多解性问题,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岩石物性参数.以三层介质模型为基础,对不同储层参数的介质模型进行了多波AVO效应分析.结果表明,AVO效应与泊松比、速度、储层厚度等参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为利用AVO效应反演储层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波AVO效应泊松比速度储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