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何汉漪

双月刊

1001-9308

coog@cnooc.com.cn

0312-2824318

074010

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大街22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Geology)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创刊于1987年,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本刊面向国内外石油行业,不仅刊载海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油气测试、油气田开发、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报道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动向和新进展,也刊载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有参考意义的学术理论、应用技术及其它区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

    王振峰何家雄裴秋波
    293-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程度,CO2运聚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分布特点,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模式,从而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莺-琼盆地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类型运聚分布特征控制因素

    三肇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初步研究

    薛永超付广彭仕宓
    298-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肇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泉头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深层天然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天然气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提出了该地区深层天然气的4种成藏模式:沿不整合面短距离运移至基岩风化壳圈闭;自源岩区内一次运移至火山岩体;沿砂体侧向运移至地层超覆圈闭;沿不整合面和断层长距离运移至古隆起之上的各种圈闭.并指出,三肇凹陷西缘及东南缘古隆起尚未钻探的基岩风化壳、地层超覆圈闭和沙河子-营城组源岩内的火山岩体,是该地区下一步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三肇地区深层天然气藏成藏条件分布特征成藏过程成藏模式有利目标

    镜质体反射率与砂岩孔隙度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赵阳刘震谢启超戴立昌...
    303-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有关孔隙度和有机质热成熟度的理论公式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Ro与砂岩孔隙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用该模型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层有机质的成熟度进行了估算,指出该烃源层有机质已达到成熟.

    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有机质成熟度渤南洼陷

    以地震反演资料为基础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在BZ25-1油田的应用

    崇仁杰刘静
    307-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钻井资料相对较少,但三维地震资料品质相对较好,而地震反演数据体可以反映储层砂体的岩相分布与物性分布.因此,在BZ25-1油田的开发方案研究中,尝试了一种以地震反演资料为基础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结果表明,成功应用这种储层建模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常规建模方法中经常存在的物性分布与岩相分布不匹配的"两层皮"现象,获得与地质认识相一致的结论,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与效率,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震反演资料相控储层建模油田开发BZ25-1油田

    深层稠油油藏注CO2开采可行性研究--以辽河油田冷42块稠油油藏为例

    罗瑞兰程林松
    31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冷42块深层稠油油藏为例进行了注CO2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注CO2开采效果的各种因素(包括原油粘度、油层深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孔隙度、油层厚度等油藏参数以及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压力等施工工艺参数),在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优选该油藏注CO2施工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矿场先导性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开采效果.结果表明,注CO2是冷42块深层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合适的CO2气源是实施注CO2开采的必要条件.

    深层稠油油藏注CO2数值模拟影响因素矿场先导性试验

    挥发油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相态变化

    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孙良田...
    317-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气液两相相平衡热力学模型研究了某挥发油油藏在注天然气过程中油藏体系相态特征的变化规律.挥发油油藏注天然气,对原始油藏体系的相态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在P-T相图上:主要改变泡点线,而对露点线影响小;使气液两相相边界曲线向上方移动,临界点也相应地向左上方偏移;使泡点线抬高,气液两相相边界曲线变宽,气液两相区范围扩大.挥发油油藏注天然气,使油藏的饱和压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挥发油油藏注天然气相态特征P-T相图

    油田开发阶段的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其应用

    王西文周嘉玺
    320-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落实构造,克服单一采用地震或测井解释进行构造成图的局限性,本文针对目前老油田在构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测井解释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油田开发阶段的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思路与流程,包括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常规三维地震解释、全三维地震解释、研究区变速场建立、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以及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等技术.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港深18-2断块东侧发现了一个圈闭面积为0.8km2的GS18-2东断块,推测为含油断块,建议部署两口探井.

    全三维地震解释油田开发构造研究唐家河油田GS18-2东断块

    地震技术在复杂岩性油藏勘探与开发中的综合应用--以涠洲12-1油田北块为例

    韩文明
    331-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性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地震技术三维可视化方差体属性分析全三维解释正演模拟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岩性油藏涠洲12-1油田北块

    地震平衡技术及其在地震反演中的应用

    林桂康余钦范储勇
    335-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平衡技术是一种在地震反演中改善井震关系的新技术.它通过单井对比、空间分形建模以及平衡处理的手段,克服地震反演中子波空变的影响,使得经过地震平衡技术处理的地震剖面井震关系得到较好改善,从而可以用统一的子波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反演.

    地震平衡技术单井对比空间分形建模平衡处理子波空变井震关系地震反演

    测井约束反演在东营凹陷永63块Es中3油藏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刘伟窦齐丰彭仕宓王韶华...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资料具较好的横向分辨率,而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的效果.本文采用测井约束反演的方法,对东营凹陷永63块Es中3油藏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最终预测的砂体厚度不仅井点处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其展布趋势也与地质分析相吻合,从而为正确认识该地区Es中3油藏砂体分布特征提供了依据,对该区的新井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测井约束反演砂体预测Es中3油藏永63块东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