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海上油气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海上油气
中国海上油气

姜伟

双月刊

1673-1506

coog@cnooc.com.cn

010-84522635

10002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小街6号海油大厦21层

中国海上油气/Journal 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海上油气》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主办的石油及天然气科学综合性技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CN 11-5339/TE),重点报道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采工程及海洋石油工程。《中国海上油气》的前身为《中国海上油气(地质)》和《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分别创刊于1987年和1989年。《中国海上油气》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核心期刊,已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近20个数据库或刊物收录。《中国海上油气》的前身为《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分别创刊于1987年和1989年。《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曾多次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获全国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海上油气(工程)》曾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两刊于2001年同时进入“中国期刊方阵”,位于“双百”和“双效”层面。《中国海上油气(地质)》与《中国海上油气(工程)》己被“联合国《水科学与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石油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等近20个数据库或刊物收录或列为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近海天然气成因类型及运聚特征

    邓运华刘丽芳沈朴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海主要含气盆地(凹陷)有3盆4凹,即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东海盆地、白云凹陷、惠州凹陷、渤中凹陷和辽中凹陷,大量资料揭示中国近海天然气的成藏地质条件复杂,气源岩成因类型多样,生气强度、排气效率变化大,汇-运方式不同,成藏主控因素亦不同,这就要求勘探研究的重点应随之变化.中国近海新生代含气盆地内主要发育3类气源岩:第一类为海陆过渡相煤系气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气强度大,断层-砂体是主要汇-运通道,断背斜是主要的聚气圈闭,煤系气源岩规模是成藏主控因素;第二类是滨浅海环境陆源海相气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生气强度较小,泥底辟是重要的汇-运通道,底辟背斜和深水水道岩性圈闭是主要的聚气圈闭,汇-运通道是成藏主控因素;第三类是中—深湖相泥质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生气强度较高,不整合面-砂体是主要汇-运通道,潜山和披覆背斜是重要的聚气圈闭,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是成藏主控因素.

    中国近海天然气气源岩成因类型运聚特征成藏主控因素

    中国海油陆上致密砂岩气勘探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

    祝彦贺赵志刚路媛媛刘畅...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2年,中国海油登陆获得矿权,开始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先后经历局部突破阶段、快速增储阶段和稳步增储阶段,探明地质储量超2 800 × 108m3,年产气量超过27 × 108m3,为建设中国海油陆上万亿大气区做出卓越贡献.经过10余年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形成了盆缘致密砂岩气"选择性-非连续"成藏富集新认识,建立了三级选区技术、有效储层预测技术和地质甜点刻画技术,指出了未来增储领域和技术攻关方向.研究认为:①受控于有效储层非均质性和生烃强度不同,平缓带自南向北天然气向煤系烃源岩聚敛式富集,纵向具有"选择性-非连续"成藏规律,南部中—高生烃强度区多层系发育气层,北部低生烃强度区气层少且集中在煤系烃源岩内;②紫金山隆起带和断阶带构造活动强,断层组合样式多,中—高生烃强度区局部发育构造-岩性气藏,低生烃强度区只发育水层;③基于成藏主控要素,建立了"烃源控潜、断砂定层、优储富集"的三级选区技术;④针对不同有利沉积微相的岩性组合,形成了有效储层及气层预测技术,结合天然气充注机理,建立了精准预测-钻井学习-逐级迭代的地质甜点多级刻画技术.以上认识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支撑了储量落实和高效井台的建立.今后中—低生烃强度区内构造变形区将以寻找构造-岩性气藏为主,构造稳定区以寻找甜点型岩性气藏为主.优质储层形成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认识深化,断裂和含气砂体精细刻画等关键技术,是下一步重点攻关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致密砂岩气勘探历程成藏理论勘探技术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陈旋贾雪丽王波刘俊田...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丘东洼陷是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接替领域.针对丘东洼陷多口水平井试采油气产量及含水率差异大,深层致密油气平面及纵向差异富集的因素不明等难题,基于勘探开发实践,利用地震、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三工河组致密砂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工河组致密油气源于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顶部湖相泥岩,湖相泥岩平面分布稳定,厚度20~40 m,既是烃源岩,又是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与八道湾组煤系烃源岩及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河道砂体形成"三明治"型源-储-盖(源)组合,具备较好的成藏条件;②三工河组断-缝体系为深层油气纵向、侧向运移提供有利通道,同时,有效改善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是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富集关键因素;③三工河组顶部泥岩区域稳定发育,岩性较纯,为下部油气在三工河组储层富集保存提供良好盖层条件;④丘东洼陷近源斜坡区三工河组断-缝-盖体系发育,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是寻找深层致密砂岩油气藏有利区.该成果对吐哈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深层致密砂岩断-缝-盖富集因素三工河组吐哈盆地丘东洼陷

    渤海变质岩潜山内幕高陡反射刻画技术——以渤南低凸起为例

    张中巧焦新奇谢祥潘永...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西段太古界潜山裂缝储层普遍呈现高陡地震反射特征.由于印支、燕山及喜山多期复杂构造运动影响,导致储层横向变化快,常规技术方法难以准确刻画储层展布范围,严重制约潜山勘探部署.针对潜山裂缝储层地震响应机理及储层反射特征突显与识别,首先通过地震正演模拟明确裂缝储层与高陡反射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矢量分解算法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在此基础上,通过Canny算子对滤波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边缘检测,获得反映潜山断裂及裂缝等地质目标的边缘体;进而利用梯度结构张量算法计算边缘体的倾角,并依据倾角滤掉水平地层,保留有效地质信息.结果表明,通过矢量分解、边缘检测及梯度结构张量算法的联合创新应用,能更加准确提取地震资料中的不连续反射信息,从而明确潜山裂缝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研究结果有效指导渤南低凸起西段太古界潜山勘探并成功发现渤中26-6油田,实现渤海海域潜山勘探新突破.

    高陡反射刻画太古界潜山渤中26-6裂缝储层矢量分解滤波边缘检测梯度结构张量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中时频域单频能量谱初始建模技术

    李芳任婷黎孝璋姜占东...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弹性波全波形反演(EFWI)是一个高度病态的非线性过程,反演精度十分依赖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的精度和多分量炮集中的可用低频成分.当初始模型精度过低且输入的三分量炮集中缺少有效的低频信息时,反演往往不能收敛于全局极小,导致反演失败.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时频域单频能量谱反演的EFWI初始模型构建方法:先利用S变换从缺失低频信息的炮集数据中提取不同频率的单频能量谱,然后推导了时频域能量谱反演的目标函数、梯度表达式以及伴随震源公式,实现了多分量数据的弹性波单频能量谱反演,以单频能量谱反演结果作为初始模型进行混合域多尺度EFWI,最终实现了低频信息缺失情况下多波数据的高精度的EFWI.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多分量地震数据缺失低频信息时反演得到良好的初始纵横波速度模型,进而提高EFWI的反演精度.

    弹性波全波形反演S变换单频能量谱反演低频模型目标函数

    海上低渗油藏规模化注气开发关键技术与矿场实践

    雷霄鲁瑞彬马帅阮洪江...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低渗油藏注气开发注入气组分差异大、注气井井筒温压耦合计算更复杂、注气开发过程气窜程度表征困难.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气源混合气注入相态变化规律及混相机理,结果表明注气驱较注水驱提高采收率约30个百分点且混合气源注入过程中油藏混相压力逐渐上升;建立了井筒流体温压耦合模型、储层吸气能力方程,通过两者的进一步耦合得到了注气井实时动态监测图版;提出了采用无效循环气体地下体积占比定量表征气窜程度的方法,实现了注气开发过程对气窜程度的定量表征.研究成果指导了海上第一个注气项目涠洲12-1油田生产优化及海上最大混相驱项目文昌9-7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在南海西部低渗油藏中应用效果较好.

    海上油田低渗油藏注气机理注气监测气窜表征

    海上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表征与数值模拟

    张利军赵林谭先红徐世乾...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陆上相比,海上低渗油藏开发井距更大,低压力梯度区范围更广,基质非达西渗流现象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海上压裂规模相对较小,裂缝应力敏感现象对产能影响更大.建立了考虑残余边界层效应的基质非达西渗流模型及考虑支撑剂参数的裂缝应力敏感模型,并将其应用至可精细刻画压裂裂缝形态的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中,研究非线性渗流对低渗压裂油藏流场及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非达西渗流对衰竭开采油井的高峰年产油量和累产油量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其中无因次初始边界层厚度较残余边界层厚度的影响更为突出;裂缝应力敏感对高峰年产油量的影响比对累产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支撑剂铺砂浓度对累产油量影响幅度较大,支撑剂直径对累产油量影响幅度较小.非线性渗流在压裂井水驱开发中使波及面积减小和见水时间延缓.不考虑非线性渗流时,见水后的含水率上升更快.本文方法为海上低渗透油藏产能预测和开发优化提供了高效工具.

    海上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裂缝应力敏感三维嵌入离散裂缝生产动态

    基于LBM的海上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驱动用机理及提采效果研究

    李南谭先红杨仁锋张利军...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低渗油藏水驱后孔隙中仍存在大量剩余油,采用烃气驱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但动用机理尚不明确.以南海北部湾海域涠洲12-1油田为研究对象,根据铸体薄片实验结果抽提孔隙特征,利用格子玻尔兹曼微观孔隙尺度模拟方法,开展了水驱后烃气驱微观模拟,探究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特征、烃气驱对剩余油的动用机理及不同气驱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驱后孔隙中剩余油主要以并联孔道、膜状、盲端孔隙、小孔喉盲端孔隙等形式赋存;注入烃气可通过溶解萃取、原油膨胀、改善流道等动用剩余油,提高波及系数;烃气与原油混相时,气体突破时间延后25.29%,波及系数提高24.87%;不同注气方式中水气交替驱替效果最好,注入水可有效封堵高渗通道,提升注入气利用率,以1∶1的水气段塞时注入气利用率可提升41.43%.该研究对海上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驱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LBM海上低渗油藏孔隙尺度混相程度烃气驱

    深水控压钻井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分析

    畅元江许磊王保琳张晏铭...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控压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MPD)技术是深水钻井解决钻井液密度窗口较窄问题的重要钻井技术,但目前对于深水MPD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研究较少.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在常规钻井隔水管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管内高压及钻井液流速的影响,采用直接刚度矩阵法建立深水MPD隔水管系统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理论模型进行离散并采用MATLAB软件开发MPD隔水管数值计算求解器.以南海某1 600 m深水井为例,在同样的计算参数下,分别使用本文求解器与ABAQUS软件计算MPD隔水管系统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本文求解器与ABAQUS软件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开展深水MPD隔水管系统连接作业窗口分析,并研究管内高压和钻井液流速对作业窗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内高压对MPD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影响较大,而钻井液流速对作业窗口影响较小,MPD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稍大于常规隔水管连接作业窗口,从而可提高深水钻井时效.

    控压钻井隔水管管内高压钻井液流速安全作业窗口

    粉砂影响下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和生成规律实验

    唐青隽李国亮胡广文刘慧...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存在低温高压、出砂强度大、井底气液分离效率低等问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内流体实际为甲烷-水-粉砂三相流,并存在水合物堵塞风险.研发了适用于甲烷-水-粉砂三相条件下的甲烷水合物反应釜,并开展考虑粉砂影响的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和生成规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粉砂可以改善气液间传热和传质速率,在粉砂影响下甲烷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将向右水平移动1.0~1.2 ℃;随着粉砂含量增加,水合物生成速率和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水转化率均随之升高,因此粉砂会增加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管线内水合物堵塞风险.本研究成果可为制定高效的水合物流动保障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甲烷水合物粉砂水合物堵塞相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