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航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王一然

月刊

1002-7742

zhanghuiting@spacechina.com

010-68767202;68767670

100048

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6号航天科技大厦1019房间

中国航天/Journal Aerospace Chin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专业性情报期刊,每月19日出版。《中国航天》侧重于宣传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各国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为提高技术水平发表真知灼见;为广大热爱、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有识之士提供一块献计献策的园地。《中国航天》的主要读者为各部门(包括部队)和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和航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专题报道:"嫦娥"六号任务研究

    胡浩
    6页

    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任务综述

    胡浩王琼胡浩德祝寒友...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进程中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就.阐述了"嫦娥"六号任务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从主要指标、工程系统组成和任务载荷等方面概述了任务总体方案,分析了在大系统中引入"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月球背面与地面测控站后导致的任务实施难度显著增加等任务特点与挑战,并与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任务"嫦娥"五号进行了对比,从科学价值、工程能力突破、国际合作等方面总结了"嫦娥"六号任务的创新之处.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特点实施情况

    "嫦娥"六号任务轨道设计技术创新与启示

    孟占峰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嫦娥"六号任务是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其飞行任务的轨道设计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研制团队在"嫦娥"五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的新任务为目标,以"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任务之间的差异分析为抓手,突破了逆行环月轨道设计与控制、飞行时序适应性调整、三脉冲定时定点与按时起飞的近月制动控制策略、变射向变转移时间地月转移轨道设计和返回轨道适应性调整等关键技术.首先给出了"嫦娥"六号的飞行阶段划分,随后介绍了轨道设计的技术创新和亮点,最后阐述了轨道设计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与启示.

    "嫦娥"六号任务轨道设计逆行环月轨道定时定点着陆与按时起飞策略飞行时序

    "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场系统总体设计

    刘鹰辛腾达同江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场系统充分发扬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严密组织实施,狠抓质量管控,确保了"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针对"嫦娥"六号任务测试发射需求,制定了该任务发射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实践表明,该总体设计方案可靠保障了"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可为后续深空探测发射任务的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嫦娥"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场航天发射测试发射

    "嫦娥"六号任务测控系统方案设计与任务实施

    黄磊李海涛孙威樊敏...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嫦娥"六号任务针对测控需求开展了任务特点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成功解决了发射及早期轨道段X频段测控、多目标X频段同时测控、交会对接段高精度远程导引、轨返分离点导航初值确定、再入返回测量链设计等主要技术难题.通过制定稳妥可靠的测控总体方案,实现了可靠跟踪、精确测量,准确控制,有效确保了任务的圆满成功,并可为我国后续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和载人探月任务等的测控设计提供借鉴.

    "嫦娥"六号测控探月工程四期月背采样系统设计

    "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着陆场系统设计与实现

    孙威李晨阳叶建设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球采样样品于北京时间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返回着陆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完成了我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国家.其中,再入回收段是"嫦娥"六号任务的收官阶段,针对"嫦娥"六号任务再入回收段任务需求,提出了返回过程跟踪测量与实况记录策略,设计了返回器搜索回收及转运方案,实施了高效敏捷的月背样品回收.实践表明,基于该系统设计,任务实现了返回器再入返回和乘伞着陆全过程的跟踪测量与实况记录,返回器着陆后搜索直升机同步降落,按流程通过固定翼飞机安全快速转运到北京,敏捷高效地完成了搜索回收任务,为后续其他返回式航天器的回收任务积累了成功经验.

    "嫦娥"六号着陆场返回器再入返回搜索回收转运

    "嫦娥"六号返回器轻质防热材料研究

    梁馨程泽林贺朝晖吴永智...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述了"嫦娥"六号返回器防热材料在特殊热环境和苛刻质量要求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烧蚀试验考核、烧蚀机理分析及工艺技术突破."嫦娥"六号防热材料保障了世界首次月背采样安全返回,促进了我国航天器热防护技术发展.

    复杂热环境轻质烧蚀防热材料匹配优化可靠性

    巴基斯坦立方星ICUBE-Q任务综述

    吴树范Qamarul Islam曾小勤M.Rizwan Mughal...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嫦娥"六号任务搭载的国际载荷之一,巴基斯坦ICUBE-Q立方星于2024年5月3日随"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升空.5月8日16时,ICUBE-Q在周期为12h的环月大椭圆轨道的远月点附近与"嫦娥"六号轨道器分离,随后成功拍摄第一幅影像.任务实现"成功分离,获得遥测"的既定目标,取得圆满成功.重点从卫星总体方案、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卫星总体研制情况、在轨运维情况及研制经验等多个方面对ICUBE-Q立方星进行介绍,为未来深空探月纳卫星任务积累技术基础.

    立方星对月成像在轨智能处理地月测控

    航天器数字化发展思考与建议

    王亚琼梁桂林张巍梁秀娟...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数字中国"到"数字航天",数字化转型成为落实我国航天"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的重要行动之一,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为推动MBSE技术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系统调研了国内外大型航天机构、企业开展MBSE应用的实践现状;研究剖析了MBSE应用发展趋势和前景,深入挖掘了我国航天领域MBSE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我国航天发展现状和特点,探索提出了MBSE技术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国航天实现"宇航智造"和建设"数字航天"提供参考借鉴.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航天器数字航天宇航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