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刘春涛

双月刊

1671-6205

huxizazhi@vip.163.com

028-8542238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及华西医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尊重学术自由,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主要以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案报道、临床病理讨论、影像学诊断分析、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与通讯及国外进展等形式,报道国内外呼吸与危重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每期常设栏目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与气道炎症,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睡眠与呼吸,感染性疾病,肿瘤,危重监护等。根据杂志全年报道计划,每期开设l-2个重点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呼吸与危重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理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诊断慢阻肺时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适应证到底是什么?

    何权瀛
    229-230页

    硅酮支架治疗三种常见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对照研究

    苏江翁涛平张先明
    231-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硅酮支架对三种常见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总结2019年11月-2023年10月期间因良性中心气道狭窄于我院行气道Dumon硅酮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资料共40例,其中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性狭窄14例,气管插管后狭窄14例,气管切开后狭窄12例.术后定期复查支气管镜,分析统计三组病例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支架相关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共成功植入硅酮支架48例次,所有患者植入硅酮支架后mMRC评分、KPS评分、血氧饱和度、气道最狭窄处直径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间治疗效果比较TBTB组不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植入硅酮支架后主要支架相关并发症为肉芽增生、痰液潴留及支架移位,3组患者间比较肉芽增生、痰液潴留的发生率TBTB组高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肉芽增生及痰液潴留发生率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并发支架移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硅酮支架治疗三种常见良性中心气道狭窄均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性较高,治疗难治性良性气道狭窄建议优先选择硅酮支架;且TBTB组治疗效果不如气管插管组及气管切开组,但TBTB组易于并发明显肉芽增生及痰液潴留,建议对植入硅酮支架的TBTB患者实行更精细的随访管理,以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预后.

    硅酮支架金属支架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治疗效果并发症

    泛素结合酶E2Q1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蒋微王羽超徐春华邹珏...
    237-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泛素结合酶E2Q1(Ubiquitin-conjugatingenzymeE2Q1,UBE2Q1)的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了选取了 2013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4例Ⅰ~Ⅲ期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UBE2Q1蛋白表达水平,根据染色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卡方检验分析UBE2Q1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UBE2Q1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UBE2Q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UBE2Q1低表达较UBE2Q1高表达患者有更长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P均<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UBE2Q1高表达是DFS、OS的危险因素,其中TNM分期是DFS、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BE2Q1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腺癌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晚及较差预后相关,UBE2Q1是肺腺癌的危险因素.

    泛素结合酶E2Q1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中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脂蛋白研究

    王终平久太耿玉梅白振忠...
    24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高原低氧暴露对健康人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中、高海拔地区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脂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245例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汉族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前长期居住地海拔高度,将患者分为两组,1500 m~2500 m的中海拔组119例,2500 m~4 500m的高海拔组126例.另外纳入年龄、性别配对的同时期中、高海拔组健康体检人群各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肺动脉收缩压(PAS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进行比较,并对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各相关变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COPD-PH组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对照组与 COPD-PH 组的体重指数、PASP、TC、TG、HDL-C、LDL-C、TG/HDL-C、HDL-C/LDL-C 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健康对照组中,高海拔组与中海拔组相比,仅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PD-PH患者组中,与中海拔组相比,高海拔组的PASP、BMI、TC、HDL-C和TG/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年龄、性别、吸烟、饮酒、TG、LDL-C和HDL-C/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当纳入性别、年龄、海拔、体重指数、PASP、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对脂蛋白(TC、TG、HDL-C、LDL-C)构建多因素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不同海拔(中海拔较高海拔)仅对HDL-C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b=-0.046,t=-2.209,P=0.02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健康对照组中,PASP与一般指标(年龄、海拔、体重指数)及血脂(TC、TG、HDL-C、LDL-C)均无相关性(P均>0.05);但在COPD-PH组,PASP与血脂指标(TC、HDL-C和LDL-C)呈负相关;PASP与海拔(低氧危险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以海拔高度为主要特征的低氧环境因素与COPD-PH患者肺动脉压力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较高的肺动脉收缩压压又与低水平的TC、HDL-C和LDL-C密切相关.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海拔血脂水平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张静王徽徽邓华英赖芳...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将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并根据28天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MS组和非MS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病情及预后指标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S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乳酸(lactate,LAC)、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尿素(urea phosphate,Urea)、血肌酐(creatinine,SCr)水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气管插管发生率,死亡率,ICU治疗费用、总治疗费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1)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S的重症肺炎死亡风险比没有合并MS的高1.276倍(95%CI:1.013,5.114,P=0.047);亚组分析结果也显示,合并MS的非病毒性重症肺炎死亡风险比没有合并MS的高2.147倍(95%CI:1.175,8.428,P=0.023).结论 合并MS的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可能更重,预后可能更差.

    代谢综合征重症肺炎预后

    哮喘患者中不同气流阻塞表型的肠道微生态特征研究

    李浩轩陈耀鑫陈新铭陈鑫遥...
    25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固定气流阻塞哮喘、可逆气流阻塞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并分析关键差异菌群分布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固定气流阻塞哮喘组15例(FAO)、可逆气流阻塞哮喘组13例(RAO),并纳入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11例,收集临床资料,行肺功能及诱导痰检查,对血液、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状态,分析肠道菌群丰度与患者血常规、IgE、肺功能及诱导痰的关系.结果 三组的优势菌群构成相似,但存在部分物种丰度差异;与RAO组相比,FAO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显著增多、巨单胞菌属显著减少.厚壁菌门与哮喘病程呈负相关;拟杆菌门、拟杆菌属与哮喘病程呈正相关;拟杆菌门与Pre-BD FEV1/FVC呈负相关;巨单胞菌属与Pre-BD FEV1呈正相关,大肠杆菌属与Post-BD FEV1/FVC、Post-BD MMEF呈负相关,拟杆菌属与Post-BD MMEF呈负相关.厚壁菌纲、月形单孢菌目与外周血EOS%呈负相关;肠杆菌目、肠杆菌科与外周血IgE水平呈正相关;厚壁菌纲、月形单孢菌目与诱导痰EOS%呈负相关.结论 固定气流阻塞哮喘患者、可逆气流阻塞哮喘患者和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拟杆菌、大肠杆菌在固定气流阻塞哮喘组中富集,可逆气流阻塞哮喘组的厚壁菌增多,这三种菌群可能共同作用在Th2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上,影响气道重塑的进程,进而干扰固定气流阻塞哮喘的发生.

    哮喘表型固定气流阻塞肠道菌群16SrDNA测序

    熊果苷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马琳李艳梅李多
    264-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熊果苷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PF级BC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苷组、熊果苷+PI3K抑制剂组.熊果苷组及熊果苷+PI3K抑制剂组分别使用相应药物干预;LPS滴鼻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6h后处死小鼠.肺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计算湿干重比(W/D);ELISA法测定血清及BALF中TNF-α与IL-6含量;测量肺内ROS含量、MDA水平、MPO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加重,W/D、肺损伤评分升高,血清及BALF中IL-6、TNF-α升高,肺内ROS含量、MDA表达、MPO活力升高,肺内Beclin-1、LC3Ⅱ/Ⅰ表达升高,肺内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降低(P<0.05).熊果苷组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W/D、肺损伤评分降低,BALF及血清中IL-6、TNF-α水平降低,肺内ROS含量、MDA表达、MPO活力降低;肺内Beclin-1、LC3Ⅱ/Ⅰ表达降低,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熊果苷+PI3K抑制剂组在使用PI3K抑制剂后,上诉表现被阻断.结论 熊果苷通过PI3K/Akt/mTOR通路调节自噬改善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在LPS所致急性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急性肺损伤熊果苷PI3K/Akt/mTOR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侵袭性肺迟缓曲霉病一例报道

    黄超刘倩茜卿雯琪郭珊珊...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本病例及综述以提升对侵袭性肺迟缓曲霉病早期病原学诊断的重视,并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我科诊治的1例COVID-19感染后继发的侵袭性肺迟缓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既往文献总结分析肺迟缓曲霉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用药方案.结果 患者79岁,老年男性,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4月余.胸部CT提示:双肺数个结节灶,部分结节内空洞形成;散在实变影.G实验、GM结果阴性.气管镜肺泡灌洗液送检mNGS查见迟缓曲霉菌.给予伏立康唑治疗后效不佳,且继发肝功能异常,调整为艾沙康唑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征象好转.复习文献,共有12例个案报道,其中8例存在免疫抑制状态,4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为器官移植术后.临床选药以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居多,虽经治疗仍有66.7%(8例)患者在确诊后7周内死亡.结论 本例为国内外首次使用艾沙康唑成功治疗侵袭性肺迟缓曲霉病的报告.侵袭性肺迟缓曲霉病属于罕见病,免疫抑制状态是其高危因素.该病进展迅速,具有高度耐药性,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病原学诊断尤为关键.

    迟缓曲霉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艾沙康唑

    静脉滴注脂肪乳致肺脂肪栓塞综合征1例

    那嵩刚丽
    275-278页

    多发空洞样病变的转移性肺癌二例

    王莹莹何呈朋张廷伟康弟...
    279-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