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刘春涛

双月刊

1671-6205

huxizazhi@vip.163.com

028-8542238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及华西医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尊重学术自由,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主要以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案报道、临床病理讨论、影像学诊断分析、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与通讯及国外进展等形式,报道国内外呼吸与危重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每期常设栏目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与气道炎症,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睡眠与呼吸,感染性疾病,肿瘤,危重监护等。根据杂志全年报道计划,每期开设l-2个重点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呼吸与危重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理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三环图的一些困惑

    何权瀛
    533-536页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4(第二十五次呼吸病学学术会议)

    536页

    ZFP36/ZFP36L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致润陈林何振华刘莎...
    537-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锌指蛋白 36(zinc finger protein 36,ZFP36)和锌指蛋白 36L1(zinc finger protein 36L1,ZFP36L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纳入4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21例慢阻肺稳定期和18例健康人,收集外周血标本后分别ELISA、qPCR法检测ZFP36、ZFP36L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较三组研究对象ZFP36、ZFP36L1表达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相关因素,采用受试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ZFP36、ZFP36L1对慢阻肺稳定期和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诊断及对近期频繁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慢阻肺稳定组ZFP36L1蛋白表达下调;与慢阻肺稳定组相比,慢阻肺急性加重组ZFP36蛋白表达下调.蛋白表达结果与血清中ZFP36、ZFP36L1 mRNA表达水平差异相同.ZFP36和ZFP36L1与炎症指标呈负相关,ZFP36水平与ZFP36L1、肺功能呈正相关,与吸烟指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评分、住院期间发生呼吸衰竭、3个月内再加重次数、总住院次数呈负相关.ZFP36诊断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0,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90.5%,联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诊断慢阻肺急性加重的AUC为0.985,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100%.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出院后近期再加重的敏感性66.7%,特异性88.9%.ZFP36、ZFP36L1和IL-8辅助诊断慢阻肺的AUC分别为0.889、0.989、0.981,敏感性为61.9%、90.5%、95.2%,特异性为100%、100%、94.4%.结论 外周血中ZFP36对慢阻肺急性加重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可进一步增加诊断价值.作为慢阻肺患者出院3个月内频繁加重的预测指标,预测敏感性、特异性优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等炎症指标.ZFP36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中具有抗炎作用.外周血中ZFP36L1具有良好的诊断慢阻肺的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锌指蛋白36锌指蛋白36L1白细胞介素8诊断

    常用词汇的英文缩写

    545页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中国哮喘发病和死亡分析

    张超王利泽尹思嘉郑晓桐...
    546-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哮喘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并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哮喘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数据库,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哮喘发病和死亡情况,应用Joinpoint软件分析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哮喘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 2019年,中国哮喘发病率为264.44/10万,死亡率为1.74/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300.94/10万)和死亡率(1.99/10万)均高于女性(226.51/10万和1.49/10万).1990-2019年,中国哮喘标化发病率有下降趋势,但是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死亡率有降低趋势,平均每年下降4.90%,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哮喘的发病率呈降低趋势,死亡率先呈降低趋势,然后在55-59岁年龄组有所升高.时期效应结果显示,哮喘发病风险呈下降趋势,然后在2015-2019年呈升高趋势,哮喘死亡风险趋势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出生越晚的人,哮喘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低.哮喘死亡归因于行为风险、高体重指数和烟草有升高趋势,职业风险有降低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降低趋势,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哮喘死亡归因于行为风险、高体重指数和烟草的危险因素仍呈升高趋势,应采取相应措施针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哮喘中国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发病率死亡率

    经支气管镜置入自制硅胶塞治疗外周型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张翠花刘志光陈风雨张卫东...
    552-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自制硅胶塞治疗外周型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3年5月期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应用自制硅胶塞治疗的19例外周型BP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详细病历资料,包括病因、瘘口位置、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有效率等,评估硅胶塞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58岁(42~84岁),瘘口位于右上叶8例,右中叶2例,右下叶2例,左上叶2例,左下叶5例.肺切除术后9例,自发性气胸6例,肺结节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例,晚期肺癌放化疗1例,念珠菌肺炎1例,肺结核1例.15例患者首次成功封堵,1例放置失败,3例在术后1周内硅胶塞脱落,总共置入硅胶塞40枚,平均(2.10±0.74)枚,直径平均6.4(3~9)mm.近期有效率为73.68%(14例).纳入远期随访1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5月(1.5~53个月),1例患者在第45天新发瘘口,联合小Y型单子弹头覆膜支架封堵.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重症肺炎死亡,1例术后第30月因Ⅱ型呼吸衰竭死亡,两者的死亡原因均与介入手术操作无关.远期有效率为68.42%(13例).结论 经支气管镜置入自制硅胶塞封堵器能快速、有效封堵外周型BPF,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较为肯定.

    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镜硅胶塞自发性气胸

    基于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秦少文李龙
    558-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2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并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3例患者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队列,最终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肺部功能锻炼,试验组联合实施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呼吸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PEF、FVC、FEV1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PaO2、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及每日排痰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机械振动辅助排痰的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合并2型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水平,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呼吸衰竭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膀胱内压与膈肌移动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

    郭闯储蕴张凤香崔向飞...
    563-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IP)与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excursion,DE)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020年-2023年期间住院的144例SAP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每位患者的撤机结局,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氧合指数以及撤机拔管前IP和DE等资料,根据撤机结局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P与DE是否为影响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P和DE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IP和DE对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44例SAP合并ARDS患者,其中撤机成功108例,失败36例.成功组与失败组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62.96%(68/108)比69.44%(25/36),年龄(岁):41.91±8.14 比 42.42±6.22,APACHE Ⅱ 评分(分):18.28±2.22 比 18.97±1.83,P>0.05)].成功组患者IP明显低于失败组,DE明显高于失败组[IP(mmHg):18.45±3.76比23.92±5.65,DE(mm):16.18±4.23 比 12.28±4.44,均 P<0.05].所有患者 IP 和 DE 呈显著负相关(r=-0.457,P<0.001).ROC 曲线分析显示,IP预测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95%可信区间(95%CI)为0.724~0.885,P<0.001,当截断值为19.5 mmHg时敏感度为91.57%,特异度为47.54%;DE预测SAP合并ARDS患者撤机结局的 AUC 为 0.738,95%CI 为 0.641~0.834,P<0.001,当截断值为 11.5 mm 时敏感度为 84.82%,特异度为 59.38%.结论 SAP合并ARDS患者IP与DE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并且二者对撤机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膀胱内压膈肌移动度撤机结局预测价值

    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对气道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管腔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胡小娟曼古努·石那别克胡昕于敏杰...
    569-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沉默气道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33,ADAM33)基因表达对共培养体系中气道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s)增殖、管腔形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PMECs)的共培养体系.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沉默ADAM33基因表达,将实验对象分为内皮细胞空白组、共培养组、共培养+shRNA阴性对照组、共培养+ADAM33-shRNA组.ELISA方法检测共培养体系sADAM33、VEGFA、VEGER2、ang-1和ang-2的表达;CCK-8、Transwell实验观察HPMECs的增殖、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blotting 方法检测 Tie2/PI3K/Akt/mTOR 信号通路关键分子 Tie2、PI3K、AKT、mTOR 的蛋白表达和 AKT、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与共培养组(0.851±0.036)和共培养+shRNA阴性对照组(0.828±0.047)相比,共培养+ADAM33shRNA 组 OD 值(0.699±0.038)显著减低(P<0.05);②与共培养组(159.169±15.740)和共培养+shRNA阴性对照组(157.357±21.612)相比,共培养+ADAM33shRNA组的成管长度(120.812±2.791)也显著减低(P<0.05);③沉默共培养体系中HASMCs的ADAM33基因表达后,VEGFA、VEGFR2、ang-1和ang-2等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含量明显减低(P<0.05),同时Tie2、PI3K、p-Akt、p-mTOR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沉默ADAM33的基因表达能够减少sADAM33从气道VSMCs的细胞膜上脱落释放,通过降低VEGF/VEGFR的表达、抑制Tie2/PI3K/Akt/mTOR通路活性而调控气道VECs的增殖和管腔形成能力,进而参与哮喘气道血管重塑.

    支气管哮喘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气道血管重塑

    虾青素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构的影响

    李萌张令轩宋歌高福生...
    575-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虾青素(astaxanthin,AST)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生理盐水致敏+生理盐水激发组(对照组)、支气管哮喘组(哮喘组)、支气管哮喘+虾青素5 mg/kg灌胃处理组(AST 5 mg/kg组)、10 mg/kg灌胃处理组(AST 10 mg/kg组)、50 mg/kg 灌胃处理组(AST 50 mg/kg 组).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白介素 5(interleukin-5,IL-5)、白介素 13(interleukin-13,IL-13)、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 β(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血清总IgE水平;肺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脱落程度;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 schiff,PAS)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程度;Masson染色观察气道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的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肺组织中黏蛋白 5AC(mucin 5A and C,MUC5AC)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鼠气道上皮MUC5AC蛋白表达.结果 哮喘组大鼠BALF中IL-5、IL-13、TGF-β、MDA、血清总IgE分别为[(36.73±2.29)、(53.99±2.70)、(60.89±2.54)ng/mL、(18.65±0.76)umol/L、(54.50±2.91)ng/mL]、炎症细胞(46.24±4.26)、嗜酸性粒细胞(2.09±0.13)、脱落上皮/气道上皮[(6.09±0.45)%]、杯状细胞/上皮细胞面积比值[(13.65±1.90)%]、胶原纤维/基底膜下20pm区域面积[(17.58±2.14)%]、肺组织MUC5AC mRNA、肺组织MUC5AC蛋白表达IOD值(187±12)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或 P<0.001),IFN-y[(26.38±1.70)ng/mL]、SOD[(16.37±1.22)U/L]低于对照组(P<0.001);AST处理组IL-5、IL-13、总IgE、TGF-β、MDA水平、气道上皮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程度、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程度、气道上皮下有胶原纤维沉积程度、肺组织MUC5AC mRNA、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表达均低于哮喘组(P<0.05或P<0.01或P<0.001),IFN-γ、SOD高于哮喘组(P<0.05或P<0.01).结论 虾青素可抑制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下调气道MUC5AC蛋白表达,抑制杯状细胞增生,减轻气道重构.

    虾青素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构黏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