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罪认罚视角下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悉权保障

    李飞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侦查、审判阶段,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认罪选择的自愿性保障有其特殊性.犯罪嫌疑人充分知悉在案证据材料信息是其理性认罪的前提.着眼于律师辩护全覆盖向起诉阶段延伸的司法改革,宜从检、辩协同的视角出发,构建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的二阶保障机制.原则上,将辩方证据阅卷、核实证据与控方证据开示结合,从两个角度共同向犯罪嫌疑人展示完整的证据信息.当辩护律师尤其是指定辩护律师出现未妥善履职情况时,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出发,再由检察官以中立视角为犯罪嫌疑人全面开示证据信息.在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有必要确立"应当型"证据阅核与证据开示,并构建犯罪嫌疑人证据信息知悉权保障的递补机制.

    认罪自愿性知悉权证据开示阅卷-核实证据

    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的适用问题与完善建议

    宋凯利王婷婷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案件中赔偿保证金制度的探索适用,既有利于保障各方权利,又有利于防范权利滥用.通过对比各地赔偿保证金制度运行现状,可以发现目前这一制度的适用范围比较窄,数额的计算标准参差不齐,同时还存在被害人地位"边缘化"以及沦为逮捕功能异化的产物的风险.有必要完善赔偿保证金制度适用程序,修正将赔偿保证金提存作为捕诉先决条件的司法观念,推动赔偿保证金制度侧重点向经济弥补与精神修复并重转变,推进制度规范运行.

    赔偿保证金刑事和解被害人权利保障

    浅析行刑反向衔接案件中的"没收违法所得"

    冯孝科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关于没收违法所得的性质、范围等规定并不一致,检察机关在办理行刑反向衔接案件中如何把握"没收违法所得",是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综合考量"没收违法所得"具有行政处罚性质,以及"违法财物"和"非法财物"二者的区分标准,检察机关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8条第2款规定,坚持依法没收违法所得的原则.同时,不能认为只要和违法行为相关的所得均属于"违法所得"的范围,要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例外情形,依法作出合理判断.

    没收违法所得行刑反向衔接行政处罚行政检察

    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中处罚必要性审查标准的把握

    董锐李子瑜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最高检出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双向衔接工作文件,行刑反向衔接成为检察机关工作的重点之一.从行刑反向衔接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来看,检察机关内部、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在具体案件中认定被不起诉人是否有处罚必要性时,出现了审查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行刑反向衔接工作衔接机制的不完善、缺乏原则性指导、主观认识存在错位等.针对这一实践困境,可以从搭建行刑反向衔接协同机制、以比例原则辅助、建立问题分级解决机制以及加强信息共享等路径进行推进.

    行刑反向衔接处罚必要性审查标准比例原则

    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的软约束性

    郑涛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起诉前提出检察建议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创新,为全方位实现公益维护提供了诉讼外的制度契机.诉前检察建议的软约束性并非制度缺陷,而是社会治理逻辑下实现协同共治的制度优势.一味追求诉前检察建议的硬约束和强程序化可能引发过度行政化和司法混同的弊病.诉前检察建议是行政公益诉讼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审判程序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且维持着动态平衡.诉前检察建议改革应坚持治理型定位,通过引入全过程听证程序,实现建议内容的实体性突破.

    诉前检察建议软约束性非司法化治理型定位

    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实践反思

    胡淑梅滕妃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立法及司法实践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面临着法律制度供给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体系行政问责机制缺失、事后救济型公益诉讼占主导等诸多困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造成潜在伤害.未来可通过构建预防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科技赋能检察工作现代化等路径,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预防功能

    检察视角下信息市场著作权的合法化流转

    戴广栋娄毅武梦娜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迭代发展,智力成果侵权门槛日益降低.目前,国家通过制度设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版权人能够从市场交易中获取前期创作的对等报酬,但由于司法保护力度不足、孤儿作品利用许可机制缺乏及单个事前授权执行难度较大等问题,使得现有法律武器仍不足以应对无孔不入的侵权行为.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法治力量,检察机关应注重统筹,通过畅通著作权侵权案件的行刑双向衔接机制,推动建立版权查询平台,建立权利人事后退出机制等措施,有效遏制信息市场中侵权行为的泛滥之势.

    信息市场著作权合法化流转知识产权保护

    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评价标准的构建

    郭冰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规范检察权运行,增强监督实效,是新时代强化法律监督职能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对于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的评价标准尚不统一,导致说理不充分、不规范、不透彻.法律文书释法说理评价标准应遵循合法性、公正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原则,内容完整、逻辑严谨、找准焦点、语言规范,健全配套适用机制,实现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评价标准司法公正

    案件流程监控和质量评查融合化推进路径探索

    刘晓涛王茉莉邹悦平王岭...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案件流程监控和案件质量评查作为案件管理的两项主要业务,是检察业务微观管理两个重要方面.新时代检察履职背景下,两项业务融合化推进可扩大各自业务优势.在实务操作中,如何厘清融合边界点、如何适应智能化发展等问题仍存操作困境.实务操作中,通过将流程监控结果向质量评查系统推送、分析质量评查结果进而更好开展流程监控等方式,探索融合化推进两项业务实践路径,可更好助力案件管理发挥枢纽作用.

    案件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融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