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十而立 笃行致远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编辑部
    1页

    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增快48例的疗效观察

    钱海舟殷琳玲吴智强杨欢...
    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继续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临床转归.在治疗后90d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评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临床转归,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共有92例患者按照要求完成所有观察指标,其中研究组48例,对照组44例.两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ADL评分及病变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90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4.00±1.95)分比(4.91±2.08)分;t=-2.16,P=0.033]、ADL 评分[(82.71±9.56)分比(76.25±11.47)分;t=2.94,P=0.004]及转归良好率[70.83%(34/48)比50.00%(22/44);x2=4.18,P=0.041]较对照组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病变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152.33±9.58)cm/s 比(157.41±11.77)cm/s;t=2.27,P=0.025]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90.00±8.30)cm/s 比(94.45±9.07)cm/s;t=-2.46,P=0.016]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0.97±1.06)比(1.01±1.21);t=1.69,P=0.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转归不良组比较,转归良好组患者出院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降低(均P<0.001),且转归良好组患者采用序贯疗法比例更高[60.70%(34/56)比38.90%(14/36);x2=4.18,P=0.041].结论 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大脑中动脉血流轻中度增快患者,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脑梗死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血流动力学大脑中动脉神经系统血流速度日常生活活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阿尔茨海默病102例睡眠障碍特点分析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效果研究

    潘权肖娇周琴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老年人102例为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临床问诊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其睡眠障碍特点.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1例,甲组予以常规西医干预,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干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患者与健康体检老年人睡眠障碍类型;观察甲组及乙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 观察组尖叫、入眠困难、日间过度嗜睡、夜间躁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片段睡眠发生率依次为13.73%(14/102)、58.82%(60/102)、49.02%(50/102)、49.02%(50/102)、24.51%(25/102)和 98.04%(100/102),均高于对照组的1.96%(2/102)、23.53%(24/102)、17.65%(18/102)、4.90%(5/102)、5.88%(6/102)和50.98%(52/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76、26.22、22.58、50.40、13.73、59.46,均P<0.05);乙组干预后失眠、头晕耳鸣、精神恍惚及健忘积分依次为1.00(0.00,1.00)、0.00(0.00,1.00)、0.00(0.00,1.00)和 1.00(1.00,1.00)分,均低于甲组的 1.00(1.00,2.00)、1.00(1.00,2.00)、1.00(0.00,1.00)和 1.00(1.00,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86、-2.13、-2.36、-2.00,均P<0.0.5);乙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改良爱泼沃斯嗜睡量表(mESS)评分分别为(7.56±1.93)分、(13.02±2.06分),均低于甲组的(10.87± 2.21)分、(16.44±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6.91,均P<0.001).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障碍主要特点包括尖叫、入眠困难、日间过度嗜睡、夜间躁动、OSAS及片段睡眠,中西医结合干预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其睡眠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昼夜节律性综合疗法医学,中国传统灸法耳穴疗法嗜睡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郭海霞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加曲班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常规组的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P=0.012).治疗后,研究组巴氏指数[(65.3±7.3)分]高于常规组[(59.8± 7.5)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2±0.4)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6±0.7)分]均低于常规组[(2.4±0.6)分、(7.6±1.1)分](t=-4.07、12.89、17.82,均P<0.001);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均低于常规组(t=10.10、18.25、14.15,均P<0.001);研究组一氧化氮高于常规组,而内皮素1、血栓素A2均低于常规组(t=-7.65、10.77、21.90,均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其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整血清炎症因子,值得临床应用.

    脑梗死药物疗法,联合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质肿瘤坏死因子α生活质量银杏酮酯滴丸阿加曲班

    贵州省2017-2021年克-雅病临床特征分析

    吴萍蒋维佳贺电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7-2021年克-雅病(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为贵州省CJD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贵州省9家医院报告的CJD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信息,同时结合患者脑脊液、血液、皮肤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至2021年,贵州省共报告47例疑似病例,发现CJD病例22例,其中散发型CJD(sCJD)临床诊断病例18例(18/22),sCJD临床疑似病例2例(2/22),遗传型CJD(gCJD)确诊病例2例(2/22).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快速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辅助检查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异常为主(16/20);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率较高(14/21),血液中朊蛋白基因(PRNP)129个氨基酸和219个氨基酸均为M/M纯合子和E/E纯合子.除2例gCJD确诊病例PRNP基因检测发现T188K、E200K突变外,其余的都没有发现突变,5例病例的皮肤朊病毒蛋白(PrPSc)呈阳性.病例的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男女性别比例为13∶9,年龄中位数为64岁,主要为汉族,流行病学史未见特别之处.结论 2017年至2021年,贵州省发现的CJD病例以sCJD为主,其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均符合sCJD的发病特点.

    克-亚综合征疾病特征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监测回顾性研究贵州省

    血清缺血修饰蛋白、钙调蛋白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

    杜良鹤赵国豪李巧燕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钙调蛋白(CaM)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SVD患者的140例临床资料,在患者入院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aM水平,采用白蛋白-钴结合实验测定患者血清中IMA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参照国立神经病学与中风研究所(NINDS)评价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情况,评价患者尿失禁情况、步态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分析CSVD患者血清IMA和CaM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CSVD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血清IMA和CaM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步态障碍、有无尿失禁等与患者血清IMA、CaM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头晕和眩晕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血清IMA表达水平[(38.5±5.3)×103U/L、(38.5±4.7)×103U/L、(39.0±4.4)×103U/L]、CaM 表达水平[(190.4±34.5)µg/L、(191.2±26.7)μg/L、(199.7±24.8)μg/L]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无头晕和眩晕患者、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27.3±4.4)×103U/L、(21.0±3.8)×103U/L、(20.5±5.1)×103U/L、(180.6±29.6)µg/L、(179.5± 28.6)µg/L、(168.6±32.4)µg/L](t=14.10、24.36、22.50,均 P<0.05).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受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38/16/9)、头晕和眩晕(39/16/8)、短暂性脑出血(35/16/9)、NIHSS评分[(3.6±0.8)分、(7.5±0.9)分、(16.2±3.2)分]、CaM 表达水平[(125.3±20.5)μg/L、(185.5±23.6)µg/L、(237.9±54.3)µg/L]、IMA表达水平[(21.2±3.5)×103U/L、(38.5±4.3)×103U/L、(74.9±5.4)×103U/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87、11.28、12.42、34.59、151.73、147.84,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OR=1.578,95%CI:1.043~2.386)、短暂性脑缺血(OR=2.396,95%CI:1.156~4.969)、头晕和眩晕(OR=1.906,95%CI:1.086~3.345)、NIHSS 评分(OR=2.171,95%CI:1.162~4.056)、CaM 水平(OR=2.022,95%CI:1.268~3.224)、IMA水平增加(OR=2.090,95%CI:1.313~3.325)均是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血清IMA、CaM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5.45、8.33,均P<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IMA、CaM表达水平的升高是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大脑小血管疾病受体活性修饰蛋白质类钙调蛋白认知功能障碍头晕脑缺血发作,短暂性危险因素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刘景妨刘景艳宋广文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治疗的AD患者9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多奈哌齐组、联合组各45例.多奈哌齐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和口服美金刚片,两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AD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生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S100β)]的变化.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ADL、BEHAVE-AD、MMSE评分分别为(78.9± 6.1)分、(5.2±0.5)分、(22.8±2.2)分,多奈哌齐组分别为(65.2±5.9)分、(9.6±0.9)分、(19.4±2.4)分,联合组ADL、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多奈哌齐组(t=10.83、7.01,均P<0.001),BEHAVE-AD评分低于多奈哌齐组(t=-28.67,P<0.001).治疗后,联合组血清 Hcy、NSE、S100β 水平分别为(17.8±3.6)µmol/L、(16.8±2.7)μg/L、(17.4±7.5)μg/L,均低于多奈哌齐组的(21.5±3.3)μmol/L、(20.4±3.7)μg/L、(23.5± 5.1)μg/L(t=-5.08、-5.27、-4.51,均P<0.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6/45),高于多奈哌齐组的8.9%(4/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502).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可有效改善AD患者的精神行为异常症状和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联合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运动性行为日常生活活动半胱氨酸磷酸丙酮酸水合酶S100蛋白质类多奈哌齐美金刚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周桂妃余静李倩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将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干预方案为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干预方案为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67.59%(25/38)(Z=2.41,P=0.016).治疗后,两组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大(t=4.73,P<0.001;t=-10.58,P<0.001;t=6.42,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大(t=-7.33,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更大(t=3.72,P<0.001;t=-5.02,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核心肌群的徒手肌力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的提高幅度更大(t=3.31,P<0.001).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核心肌群肌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脑梗死针刺穴位康复运动疗法运动活动肌力治疗结果临床对照试验

    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脑梗死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75例效果观察

    汤静雯杨芮沈慧芸王恩...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脑梗死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丽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脑梗死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应激指标及炎症指标,评价两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6.16±4.36)h、(385.35±41.28)mL、(5.35±1.28)d,均短于、少于对照组的(27.27±6.34)h、(447.07±32.07)mL、(7.07±2.07)d(t=12.50、10.22、6.12,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抗利尿激素(A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288.33±19.53)mmol/L、(29.17±4.26)μg/L、(4.08±1.08)mU/L、(38.27±8.72)ng/L、(6.69±1.35)µg/L、(6.37±1.5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27.22±22.01)mmol/L、(39.32±5.54)µg/L、(5.36±1.22)mU/L、(51.24±13.23)ng/L、(8.67± 2.29)µg/L、(11.44±3.13)mg/L(t=11.44、12.57、6.80、7.08、6.45、12.63,均 P<0.001).观察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4.67%(71/75),优于对照组的82.67%(62/75)(x2=5.3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6/75),略低于对照组的14.67%(11/7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P>0.05).结论 应用内镜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脑梗死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可快速止血,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及应激指标,安全性高.

    脑梗死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内窥镜去甲肾上腺素四氢皮质醇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研究

    朴慧英朱正宁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2019年8月至2023年2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择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下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插管前对照组实施表面麻醉结合环甲膜穿刺麻醉,对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SLNB)联合环甲膜穿刺麻醉.监测患者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插管操作耗时,评价插管过程中镇静及呛咳反应程度,检测插管前后血清应激反应因子含量,调查患者对于插管操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气管导管进入声门即刻(T1)、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T2)时点心率(HR)依次为(84.08±8.25)次/分,(82.64±7.81)次/分、平均动脉压(MAP)依次为(92.57±8.32)mmHg(1 mmHg=0.133 kPa),(103.27±9.16)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92~12.56,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43,P=0.652~0.726);观察组插管操作耗时(8.96±1.1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47±1.39)min(t=6.84,P<0.001);观察组插管过程中Ramsay镇静评分3(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3)分;而呛咳反应评分1(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分(Z=9.26、4.37,均P<0.001);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等应激反应因子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4.58~25.94,均P<0.05);观察组对于插管操作的总体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x2=4.51,P=0.034).结论 SLNB结合环甲膜穿刺用于困难气道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管理,可提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和镇静程度,缩短气管插管操作耗时,减轻操作过程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插管法,气管内超声检查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喉神经支气管镜检查应激,生理学血流动力学病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