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胸发生风险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价

    周文邵灿谭洁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COPD患者气胸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50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胸部CT或X线胸片为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气胸分为气胸组和对照组,以患者是否发生气胸为因变量,纳入的预测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将纳入的危险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OPD患者发生气胸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气胸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用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500例COPD患者共计104例患者发生气胸,发生率为20.8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病程长、C反应蛋白、机械通气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血清白蛋白(ALB)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气胸风险预测模型,最终得到公式:Logit(P)=12.427+2.241×COPD病程+0.899×吸烟+7.715×C反应蛋白+0.208×机械通气史-0.514×ALB-0.243×FEV1%-0.286FEV1/FV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是0.815,C-Index是0.781(95%CI:0.856~0.891),表明构建的COPD患者气胸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区分气胸患者与非气胸患者.结论 C反应蛋白、ALB、FEV1%、FEV1/FVC、吸烟、机械通气史是COPD患者气胸发生风险影响因素.据此成功构建COPD患者气胸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气胸预测呼吸功能试验C反应蛋白质尿素人体质量指数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徐家庭王敏兰智勇
    213-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3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5例.两组均予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予伪rTMS治疗,两组持续治疗8周.评价两组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个人与社会表现功能量表(PSP)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含量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PANSS阴性评分、SANS评分分别为(16.45±3.98)分、(35.41±6.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08±4.16)分、(41.76±7.36)分(t=-7.46、-6.85,均 P<0.05),PSP 评分为(66.85±8.93)分,高于对照组的(58.79±8.28)分(t=5.62,P=0.001);两组PANSS阳性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BDNF含量为(12.05±2.13)μg/L,高于对照组的(8.86±1.94)μg/L(t=9.73,P<0.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NF与PANSS评分、SANS评分均呈负相关(r=-0.81、-0.85,均P<0.001),与PSP评分呈正相关(r=0.82,P<0.001).结论 高频rTMS可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促进患者BDNF分泌,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征和症状疗效比较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痰浊饮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及对Cys-C、CRP、UAER、CCr水平的影响

    余宏伟潘中良范绍荣徐国强...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痰浊饮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马鞍山市中医院2019-2021年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血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方痰浊饮治疗,两组疗程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ys-C、CRP、UAER、CC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治疗后,治疗组 Cys-C(2.04±0.08)mg/L、CRP为(3.97±1.71)mg/L、UAER(91.18±18.68)μg/min均较治疗前下降(t=12.14、5.59、4.73,均 P<0.05),CCr(56.3±5.01)mL/min较治疗前升高(t=-8.56,P<0.05);对照组 Cys-C(2.17±0.04)mg/L、CRP(4.66±1.47)mg/L、UAER(103.93±22.62)μg/min均较治疗前下降(t=4.05、5.00、2.24,均 P<0.05),CCr(45.9±4.9)mUmin较治疗前升高(t=-3.98,P<0.05),治疗组Cys-C、UAER、C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2、-2.29、7.82,均P<0.05).结论 痰浊饮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降低Cys-C、UAER的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肾病C反应蛋白质白蛋白尿血糖血压医学,中国传统疗效比较研究

    本期广告目次

    222页

    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疗效观察

    倪毅萍吕红仙杨霞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揿针组、艾灸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揿针组采用穴位揿针(印堂、双迎香、双鼻通)治疗,艾灸组采用温和灸百会穴治疗,治疗组在揿针组的基础上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于治疗后2 h、24h、48h、72h比较三组患儿鼻塞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均高于揿针组的 75.0%(30/40)及艾灸组的 65.0%(26/40)(x2=4.50、9.04,均P<0.05);治疗后 2h、24h、48 h、72 h,治疗组鼻塞症状评分分别为(2.05±0.55)分、(1.80±0.64)分、(1.33±0.59)分、(0.90±0.18)分,揿针组分别为(2.43±0.59)分、(2.15±0.57)分、(1.73±0.84)分、(1.18±0.80)分,艾灸组分别为(2.50± 0.59)分、(2.13±0.78)分、(1.88±0.81)分、(1.45±0.81)分,三组治疗后 2 h、24 h、48 h、72 h 鼻塞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9.27、16.17、20.22,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简明婴儿睡眠问卷情况中白天睡眠时间、夜间睡眠时间分别为(3.41±0.31)h、(12.36±1.17)h,均长于揿针组的(2.95± 1.07)h、(11.33±1.38)h及艾灸组的(2.93±0.98)h、(11.21±1.93)h,治疗组夜醒时间、夜醒次数、入睡潜伏时间分别为(18.74±2.21)min、(1.64±0.18)次、(15.43±2.03)min,均短于揿针组的(21.13±3.78)min、(2.15±0.66)次、(17.63±5.24)min 及艾灸组的(20.53±2.90)min、(2.11±0.32)次、(17.22±2.88)min,治疗组患儿睡眠效率为(0.91±0.03),高于揿针组的(0.87±0.06)及艾灸组的(0.87±0.05),三组患儿睡眠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7、12.31、15.93、15.36、10.11、23.45,均P<0.05).结论 穴位揿针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婴儿外感风寒型伤风鼻塞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鼻塞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针刺穴位灸法鼻塞睡眠疗效比较研究婴儿

    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钟振华李广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声带良性病变患者2 21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单双侧病变、诊断等情况,根据入院诊断将2 214例患者分为六组:息肉组、Reinke水肿组、白斑组、肉芽肿组、囊肿组和其他良性病变组,随访0~1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复发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手术复发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2 214例患者中,息肉组1 953例(88.21%),肉芽肿组41例(1.85%),囊肿组67例(3.03%),白斑组87例(3.93%),Reinke水肿组34例(1.54%),其他良性病变组32例(1.45%).复发率:息肉组4.86%(95/1953),肉芽肿组31.70%(13/41),白斑组 14.94%(13/87),囊肿组 2.98%(2/67),Reinke 水肿组 8.82%(3/34),其他良性病变组 9.37%(3/32).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病变(95%CI6.899~17.289,P<0.001)、吸烟(95%CI 1.282~2.564,P=0.001)、饮酒(95%CI 1.173~2.346,P=0.001)等因素与复发显著相关;白斑(95%CI 1.375~27.011,P=0.017)、肉芽肿(95%CI 3.053~60.980,P=0.001)与囊肿相比,术后的复发率更高.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双侧病变(95%CI 6.680~16.900,P<0.001)、吸烟(95%CI 1.572~16.157,P=0.007)术后复发风险更高.肉芽肿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95%CI4.691~97.667,P<0.05).结论 双侧病变、吸烟是声带良性病变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肉芽肿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

    声带声带功能障碍白斑息肉显微镜检查,电子因素分析,统计学

    血浆置换用于自身免疫疾病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靳艳艳张璟
    23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对需肾替代治疗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诱导的相关性血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血液净化中心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4例的临床资料,共行19例次治疗,其中运用单重血浆置换方案3例、15例次,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方案1例、4例次,记录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及相应的生化检查结果.结果 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指标均改善,3例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阶段,1例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由76 g/L升高至83 g/L,血肌酐由 703.6 μmol/L下降至526.2 μmol/L,抗Sm抗体由>400 RU/mL下降至<2 RU/mL,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由255.49 RU/mL下降至15.64 RU/mL,环核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ANCA)转阴.其中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抗过敏对症处理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血浆置换对需肾替代治疗的TMA及ANCA相关血管炎(AAV)的治疗安全有效.

    血浆置换自身免疫疾病急性肾损伤血栓性微血管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研究

    李会会赵利芳范解放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23年2-6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5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常规硬膜外置管后给予0.1%盐酸罗哌卡因3 mL,并于3 min后予镇痛药物3 mL,无特殊反应者3 min后给予镇痛泵内药物9 mL并连接镇痛泵,开启至分娩后拔出导管.观察组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前给予试验量0.1%盐酸罗哌卡因3mL,常规置入硬膜外导管,3 min后产妇躺平再次给予镇痛泵内药物3mL,3min后给予镇痛泵内药物9mL,连接镇痛泵并开启至分娩后拔出导管.观察两组硬膜外置管不畅发生率,产妇硬膜外穿刺前(T1)、镇痛开始30 min(T2)、宫口开全(T3)3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产妇自主追加镇痛泵次数,产妇满意度,转剖宫产例数,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置管不畅发生率为1.3%(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5%(8/76)(x2=5.79,P<0.05).观察组T2、T3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为(0.89±0.08)分、(2.1±0.0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5±0.07)分、(3.35±0.07)分(t=238.54、133.17,均P<0.001).观察组自主追加镇痛泵次数[(1.00±0.84)次]少于对照组[(4.00±0.65)次](t=29.47,P<0.001).观察组产妇满意度[100.0%(76/76)]高于对照 组 [ 92.1%(70/76)](x2=6.25,P<0.05),转剖宫产率为 0(0/76),低于对照组的52.6%(4/76)(x2=4.10,P<0.05).结论 行硬膜外置管分娩镇痛时于置入硬膜外导管前给予试验量0.1%盐酸罗哌卡因3 mL有利于置管且可显著提高分娩镇痛效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麻醉和镇痛镇痛,硬膜外镇痛,产科镇痛,病人控制疼痛测定阿普加评分随机对照试验

    产时人工破膜对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李晓丹张锋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产时人工破膜对B族链球菌(GBS)感染产妇及其胎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生殖道GBS感染产妇4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入组产妇按照破膜方式不同分为人工破膜组155例、自然破膜组313例,人工破膜组在临产后或破膜前进行抗生素治疗.比较人工破膜组与自然破膜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人工破膜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9%(2/155)、6.45%(10/155)、4.52%(7/155),自然破膜组分别为 1.92%(6/313)、3.83%(12/313)、1.92%(6/3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1.58、1.72,均P>0.05);人工破膜组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GBS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1.29%(2/155)、9.68%(15/155)、0.65%(1/155),自然破膜组分别为 1.60%(5/313)、0.64%(2/313)、11.82%(37/313)、1.60%(5/3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22、0.03、0.48、0.18,均P>0.05).结论 在抗生素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对GBS感染产妇实施人工破膜方式分娩,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人工破膜技术可作为自然破膜分娩的有效补充手段.

    分娩链球菌感染羊膜妊娠结局分娩并发症婴儿,新生

    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多器官损害1例并文献分析

    高磊刘钱伟赵锋郭发刚...
    247-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及心功能损害发病特点和诊疗过程,提高全科医师对该病的认知,明确该病的诊断,进而提高全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对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2月诊治的因四肢乏力伴阵发性咳嗽2年、加重10d入院的抗合成酶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炎及心功能损害患者1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随访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全科医师SOAP问诊、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了疾病的诊断,再由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专家共同会诊,然后转入风湿免疫科进行专科专病治疗,最后由全科门诊随访,该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健康.结论 多学科联合下针对抗合成酶综合征的诊治方案,能够提高全科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明确该疾病的诊断,并发挥全科医学科多学科协诊和基层首诊的优势.

    肌疾病肺疾病,间质性雷诺病心肌炎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