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朱金祥郭龙玮陈文娟阎丽...
    80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检测在早期胃癌(EG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胃黏膜病变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54例、EGC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CTC及血清PG Ⅰ阳性率,比较单独使用CTC及血清PG Ⅰ对EGC的诊断效能,分析EGC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计算CTC及血清PG Ⅰ对EGC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GC组CTC、血清PG Ⅰ阳性率分别为79.17%(38/48)、70.83%(34/48),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的 14.81%(8/54)、20.37%(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50、26.25,均P<0.001).单独使用CTC、血清PG Ⅰ对EGC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C、血清PGⅠ阳性是EGC患者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0、8.57,均P<0.001).采用CTC、血清PG Ⅰ以及logisitc回归模型的P值预测概率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0.643、0.504、0.633.结论 CTC联合血清PG Ⅰ对EG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种检测手段对EGC发病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胃肿瘤肿瘤细胞,循环胃蛋白酶原A早期诊断胃黏膜

    NCPM模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评价

    李玉黄哲思邢乐幸房宇坤...
    806-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使用基于标准营养诊疗流程(NCPM)模型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干预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干预方式,研究组使用NCPM模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人体测量指标[上臂肌围(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17.37±1.78)分、(16.48±1.2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21±2.01)分、(25.11±1.36)分(t=20.82、29.33,均P<0.001);研究组 BMI、TSF、MAMC 分别为(19.62±0.18)kg/m2、(9.85±0.23)mm、(25.81±0.40)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32±0.25)kg/m2、(9.71±0.16)mm、(25.16±0.33)cm(t=6.16、3.16、20.12,均P<0.05);研究组 HB、TP、ALB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93、4.41、6.15,均P<0.05);研究组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64、3.44、3.62、7.71,均P<0.05);研究组 CD4+、CD4+/CD8+分别为(44.12±5.93)%、(1.94±0.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8±5.21)%、(1.52±0.28),CD8+为(23.18±2.11)%,低于对照组的(27.01±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5.18、7.02,均P<0.0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基于NCPM模型下的干预方式能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规范营养管理流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非小细胞肺营养疗法营养评价模型,组织管理生活质量情绪人体测量术蛋白质类

    3种不同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查对TBSRTC Ⅲ~Ⅴ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比较

    邵春晖赵君智向燃
    81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及超声造影(CEUS)3种不同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RTC)Ⅲ~Ⅴ类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术后病理确诊且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病理诊断为TBSRTC Ⅲ~Ⅴ类的甲状腺实性结节106例,均采用ACR TI-RADS分级、RTE及CEUS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CRTI-RADS、RTE、CEUS单独以及联合对TBSRTCⅢ~Ⅴ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节大小分布、结节血供分布情况及TBSRTCⅢ~Ⅴ类结节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7、42.56、26.09,均P<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6例TBSRTC Ⅲ~Ⅴ类结节经手术病理确诊恶性结节69例,良性结节37例.ACR-TIRADS、RTE及CEU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860[95%CI(0.779~0.920)]、0.712[95%C/(0.616~0.796)]及0.788[95%CI(0.698~0.862)],灵敏度分别为85.51%、66.67%及73.91%,特异度分别为86.49%、75.68%及83.78%,约登指数分别为0.719、0.423及0.577;3种检查方法单独检查中ACR TI-RADS诊断效能最高,RTE诊断效能最低.ACR TI-RADS 比 RTE、ACR TI-RADS比CEUS、RTE比CEUS 3种方法ROC成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2、3.02、2.78,均P<0.05);联合检查方法中 ACR TI-RADS+RTE+CEUS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 AUC(95%CI)最高,分别为 94.20%、89.19%、0.834、0.917[95%C/(0.847~0.962)],RTE+CEUS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AUC(95%CI)最低,分别为76.81%、78.38%、0.552、0.776[95%CI(0.685~0.851)].联合检查 ROC 成对比较,ACR TI-RADS+RTE 比 RTE+CEUS、ACR TI-RADS+RTE比ACR TI-RADS+RTE+CEUS、ACR TI-RADS+CEUS 比 ACR TI-RADS+RTE+CEUS、RTE+CEUS 比 ACR TI-RADS+RTE+CEUS、ACR TI-RADS+CEUS 比 RTE+CEU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3、2.40、2.16、4.07、3.32,均P<0.05);ACR TI-RADS+RTE 比 ACR TI-RADS+CEUS 两者 ROC成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P>0.05).结论 ACR TI-RADS、RTE、CEUS联合应用可从恶性风险分层、结节弹性及造影剂灌注情况等多方面提供甲状腺结节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TBSRTCⅢ~Ⅴ类可疑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内镜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针吸静脉造影术诊断

    PD-1/PD-L1抑制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CC-Ag、CEA及CA125水平的影响

    吴芳萍陈纪武周伟弢赵楚楚...
    817-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放化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PD-1/PD-L1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CC-Ag、CA125及CEA及人附睾蛋白4(HE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6.20、14.74、4.06,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4、8.95、8.38,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2、6.53、5.27,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宫颈癌生存质量评估量表(FACT-Cx)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4.35、5.17、5.24,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x2=3.85、3.87、5.08、4.44,均P<0.05);观察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0.00%(27/45)比40.00%(18/45)],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365 d比22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患者血清SCC-Ag、CEA及CA125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宫颈肿瘤生物标记,肿瘤免疫生活质量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NSCLC患者T淋巴细胞、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其化疗效果的关系

    胡卫敏苏彦娥
    824-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T淋巴细胞、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与其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108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时间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8例为对照组,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观察组化疗前与化疗后T淋巴亚群、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以及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T淋巴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NSCLC患者化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8+均高于对照组(t=22.64、32.29、28.72、24.53、28.29、18.72,均P<0.001);化疗后NSCLC患者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t=16.85、27.15、19.15、16.03、21.10、13.50,均P<0.001);化疗无效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 CD8+分别为(6.08±0.67)mPa·s、(10.45±1.09)mPa·s、(15.59±1.61)mPa·s、(25.58±2.61)%,均显著高于化疗有效组的(4.86±0.51)mPa·s、(8.12±0.91)mPa·s、(11.86±1.28)mPa·s、(23.14±2.41)%,CD4+、CD4+/CD8+分别为(37.82±3.96)%、(1.48±0.15),均显著低于化疗有效组的(40.05±4.14)%、(1.73±0.19)(t=10.24、11.36、11.52、4.65、2.56、6.55,均P<0.001);多因素法分析显示: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及CD8+是NSCLC患者化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5、1.697、1.705、1.719,均P<0.05),CD4+、CD4+/CD8+是保护因素(OR=0.534、0.628,均P<0.05).结论 NSCLC 患者普遍伴有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且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患者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可用于此类患者的疗效评估.

    癌,非小细胞肺T淋巴细胞血液流变学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阿美替尼二线治疗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伴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比较

    冯蕾孙谦胡东玉李兰芳...
    829-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阿美替尼二线治疗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与安全性、医疗费用.方法 以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采用阿美替尼二线治疗的NSCLC患者72例,设为阿美替尼组;选取采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NSCLC患者66例(期间脱落1例,有效患者为65例),设为奥希替尼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奥希替尼组采用奥希替尼治疗,阿美替尼组采用阿美替尼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日均医疗费用.结果 阿美替尼组与奥希替尼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67%(66/72)、90.77%(59/65),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3.06%(31/72)、41.54%(27/6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理状况评分[(21.05±4.18)分比(19.16±3.95)分,t=4.05]、社会家庭状况评分[(19.38±2.65)分比(17.26±2.28)分,t=3.11]、情感状况评分[(18.83±3.07)分比(17.00±2.86)分,t=3.20]、功能状况评分[(22.02±3.83)分比(20.14±2.98)分,t=3.83]及附加关注情况评分[(26.11±5.00)分比(24.33±4.30)分,t=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美替尼组、奥希替尼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94%(5/72)、10.77%(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美替尼组日均医疗费用低于奥希替尼组(t=4.83,P<0.05).结论 阿美替尼二线治疗伴EGFR突变晚期NSCLC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费用相对低廉,优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在近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相似.

    癌,非小细胞肺表皮生长因子突变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生活质量阿美替尼奥希替尼

    渐进式阻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应用效果

    陈燕詹汉柽
    835-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渐进式阻力训练结合徒手淋巴引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渐进式阻力训练,观察组给予渐进式阻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比较两组术后1年的上肢淋巴水肿情况、上肢功能障碍测定量(DASH)上肢功能障碍症状情况、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功能指数(UEFI)、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B)各维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1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9.76%(4/41)]低于对照组[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观察组术后1年疼痛、肿胀发生率[2.44%(1/41)、2.44%(1/41)]均低于对照组[(14.63%(6/41)、14.63%(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1、3.91,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UEFI评分、FACT-B各维度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减低,UEF1评分、FACT-B各维度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5.93、7.61、6.20、2.85、8.92,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P<0.05).结论 渐进式阻力训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上肢淋巴水肿以及DASH上肢功能疼痛、肿胀,减轻疼痛,提高上肢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

    乳腺肿瘤淋巴引流,体位上肢视觉模拟量表生活质量

    经胸乳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丁朦燕郭新海赵罕胤
    841-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胸乳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和疼痛递质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舟山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PTC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腔镜组与传统手术组,各50例.腔镜组行经胸乳腔镜手术治疗,传统手术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5 d甲状腺功能,应激反应和疼痛递质变化.结果 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手术组[(147.84±27.95)min比(112.31±23.16)min],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手术组[(20.81±4.24)mL比(37.74±6.56)mL],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手术组[(32.34±6.84)mL比(47.96±12.31)mL],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4.06±1.31)d 比(6.87±1.54)d](t=6.92、15.33、7.84、9.83,均P<0.001).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6.00%比20.00%)(x2=4.33,P=0.037).术后5 d,腔镜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均低于传统手术组,而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传统手术组(t=5.57、8.69、10.17,均P<0.001).术后5 d,腔镜组患者皮质醇(Cor)和丙二醛(MDA)均低于传统手术组(t=9.31、17.21,均P<0.001).术后5 d,腔镜组患者P物质(SP)、神经肽Y(NPY)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均低于传统手术组(t=9.84、13.65、10.94,均P<0.05).结论 经胸乳腔镜手术治疗PTC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甲状腺功能改善明显,应激反应小,并可抑制疼痛递质释放.

    胸腔镜检查外科手术甲状腺肿瘤癌,乳头状手术后并发症氧化性应激

    隐睾症患儿腹腔镜下手术时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林海伟刘海阳刘成良
    846-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隐睾症患儿腹腔镜下手术时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接诊的隐睾症患儿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全部接受手术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作为截断值分为低年龄组(n=75)和高年龄组(n=75).纳入调查患儿手术时机的选择情况.对隐睾症患儿腹腔镜下手术时机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并建立腹腔镜下手术时机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手术时机患儿的家庭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父母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属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7、21.70、9.28、9.52、7.73,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医疗费用支付形式为自费、患儿父母受教育程度偏低、居住地为农村的隐睾症患儿为腹腔镜下手术时机发生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1、0.21、0.08、0.05、0.12、0.13、0.14、0.21、0.42,均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13.利用各独立影响因素、P值预测概率对手术时机情况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22.67%、22.67%、25.33%、28.00%、22.67%、60.00%.结论 接受隐睾症手术的患儿仍然会出现手术时机延后的情况,部分影响因素造成手术拖延,利用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隐睾腹腔镜泌尿生殖系统家庭手术时间

    《中国基层医药》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8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