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隋莹柳瑛袁媛刘岚...
    1281-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吸入性肺炎(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采用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两组训练8周.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反复唾液次数、经口进食质量(FOIS)评分、肺功能[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症状(mMRC评分)、呼吸肌肌力[最大呼气压百分比(MEP%)、最大吸气压百分比(MIP%)]、生活质量(SWAI-QOL评分)、心理状态(DASS-21评分)、AP发生率、Rosenbek误吸程度.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x2=5.18,P=0.023).训练4周、8周后,研究组反复唾液次数、FOIS评分分别为(3.86±0.25)次、(4.35±0.30)次、(5.29±0.61)分、(5.94±0.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5±0.28)次、(3.81±0.32)次、(4.73±0.58)分、(5.18±0.54)分(t=8.46、9.54、5.15、8.00,均P<0.05);研究组 FVC、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mMRC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88、6.05、7.34、7.35、3.82、4.32、4.63、9.23,均P<0.05);研究组MEP%、MIP%均高于对照组(t=3.84、3.82、0.65、3.69,均P<0.05);研究组SWAI-QOL评分分别为(179.26±20.17)分、(189.54±21.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62.75±18.43)分、(170.61±20.35)分,DASS-21 评分分别为(28.03±2.74)分、(25.71±2.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15±2.96)分、(28.20±3.17)分(t=4.68、5.01、4.07、4.65,均P<0.05).训练期间,研究组AP发生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15.0%(9/60)(x2=4.90,P=0.027).训练 8 周后,研究组 Rosenbek 误吸程度低于对照组(Z=2.54,P=0.01 1).结论 个性化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AP发生率.

    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抗阻训练呼吸功能试验呼吸困难肺炎,吸入性

    rTMS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改善轻中度VD患者认知与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研究

    孙枞昊陈浙丽金欣费锦锋...
    1288-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与精神行为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VD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进行rTMS治疗,观察组进行rTMS+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持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AD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相关评分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e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14.92±2.43)分、(14.83±2.56)分,治疗后分别为(22.81±3.05)分、(25.62±4.07)分;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BE-HAVE-AD评分分别为(45.28±6.27)分、(44.95±6.38)分,治疗后分别为(27.54±2.22)分、(23.07±1.79)分;治疗后,BE-HAVE-AD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分别为(23.17±1.43)分、(22.83±1.64)分,治疗后分别为(38.27±3.25)分、(41.52±4.26)分;治疗后,两组 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PSQI 评分分别为(16.423±1.51)分、(15.86±1.49)分,治疗后分别为(9.16±1.12)分、(7.07±1.07)分;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5).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 Hey、NSE 水平分别为(54.27±8.21)ng/L、(55.13±7.64)ng/L 和(59.66±9.51)µg/L、(60.97±10.29)µg/L,治疗后分别为(30.63±1.95)ng/L、(25.57±2.06)ng/L 和(49.23±6.12)µg/L、(37.21±7.01)μg/L;治疗后,两组血清Hey、NS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8、8.16,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P<0.05).结论 rTMS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可更加有效改善VD患者的认知与精神行为,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痴呆,血管性经颅磁刺激认知疗法智力测验日常生活活动半胱氨酸

    不同时长抗癫痫药物治疗急性脑炎综合征儿童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的效果比较

    吴芳窦香君齐红艳
    1295-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不同时长的抗癫痫药物(ASM)治疗急性脑炎综合征(AES)患儿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的AES患儿186例.两组均接受ASM治疗,按照治疗时长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治疗4周)93例和对照组(治疗12周)93例.比较两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治疗有效率及癫痫发作复发率,同时根据复发结果将患儿分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癫痫发作复发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脑电图异常率、治疗有效率及癫痫发作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90、0.98、0.36,均P>0.05).186例患儿随访1年的癫痫发作复发12例,未复发17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在意识状态、脑电图、儿童大脑表现类别量表(PCPC)评分方面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6、4.40、5.88,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意识状态(重度昏迷)、PCPC评分3~4分是AES患儿癫痫发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4周与12周ASM治疗AES患儿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效果相当.重度昏迷、PCPC评分3~4分与急性症状性癫痫发作复发显著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脑炎综合征癫痫治疗结果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替罗非班与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较

    刘晓燕彭小祥朱晨仪
    1300-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替罗非班与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性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分为替罗非班组(33例)及阿加曲班组(35例).两组按各自的治疗方案治疗7 d,根据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临床结局,比较两组治疗后90 d时优秀临床结局(mRS评分0~1分)、良好临床结局(mRS评分0~2分)、症状性颅内出血以及病死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优秀临床结局为30.3%(10/33),低于阿加曲班组的65.7%(23/35)(x2=8.53,P=0.003);但两组良好临床结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18/33)比74.3%(26/35)](x2=2.90,P=0.089).两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病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或阿加曲班是有效的、安全的.阿加曲班组取得优秀临床结局可能性更大,但需要更大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进一步证实.

    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抗凝药治疗结果死亡率随机对照试验替罗非班阿加曲班

    多巴丝肼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117例疗效观察

    乔娜娜邵贺
    1306-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巴丝肼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咸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治疗的PD患者2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多巴丝肼组(多巴丝肼治疗,113例)和联合组(多巴丝肼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117例),两组疗程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血清Hcy、YKL-4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周,联合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9.76±1.57)ng/L、(27.02±3.41)ng/L、(10.29±1.89)ng/L、(6.62±0.99)mg/L,均低于多巴丝肼组的(12.34±1.97)ng/L、(30.84±4.73)ng/L、(13.83±2.18)ng/L、(8.77±1.5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8、-7.04、-13.16、-12.58,均 P<0.05);血清 Hcy、YKL-40 分别为(19.08±5.70)μmol/L、(3.33±0.97)g/L,均低于多巴丝肼组的(22.54±5.62)µmol/L、(4.03±1.2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4.81,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2%(110/117),高于多巴丝肼组的78.76%(89/113)(x2=11.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丝肼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PD,可降低炎症反应和血清Hcy、YKL-40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帕金森病药物疗法,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质半胱氨酸软骨蛋白聚糖类多巴丝肼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杨茹
    1311-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盐酸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替扎尼定治疗.采用Ashworth分级法来衡量上肢屈肌肌群的肌张力,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衡量人体上肢活力,使用Barthel指数来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张力痉挛程度、FMA评分和Bathel指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肌张力痉挛等级程度均显著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43);观察组肌张力降低2级有16例,对照组有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P=0.03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肢功能FMA评分为(48.67±3.65)分,高于对照组的(37.00±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P<0.01);观察组治疗后Bathel指数为(46.83±5.94)分,高于对照组的(31.83±4.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3,P=0.015).结论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好,不仅能够降低肌肉紧张度,提升上肢运动功能,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偏瘫肌痉挛状态脑血管障碍上肢康复替扎尼定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315页

    创伤一体化救治方案用于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陈国豪孔来法曹玉平
    1316-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一体化救治方案用于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4例按救治方案不同分成A组与B组,A组57例采用急诊常规救治方案,B组57例采用创伤一体化救治方案.观察两组的急诊救治效率(急诊室停留时间、辅助检查等待时间、多学科会诊等待时间、急诊转手术时间)、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高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B组急诊室停留时间、辅助检查等待时间、多学科会诊等待时间、急诊转手术时间[(21.94±6.21)min、(5.78±1.12)min、(10.58±2.47)min、(8.57±2.01)min]短于 A 组[(32.59±6.83)min、(9.46±2.57)min、(17.36±3.71)min、(15.36±4.49)min](t=8.71、9.91、11.48、10.42,均P<0.001);B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9.78±2.32)s、(21.16±2.60)s、(39.35±4.60)s]均短于 A 组[(21.83±2.63)s、(23.28±2.95)s、(42.16±5.52)s](t=4.41、P<0.001,t=4.07、P<0.001,t=2.95、P=0.002);B 组治疗后的 NIHSS 评分为(13.55±3.17)分,低于 A 组的(18.36±3.83)分(t=7.30、P<0.001);B 组并发症发生率[7.02%(4/57)]低于 A 组[22.81%(13/57)](x2=5.60、P=0.018);B组预后良好率[66.67%(38/57)]高于 A 组[47.37%(27/57)](x2=4.33、P=0.037).结论 创伤一体化救治方案用于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急诊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与神经功能,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预后.

    颅脑损伤临床方案急诊处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预后

    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斑块面积的影响

    孔玲张静牛少丽牛晓梅...
    1322-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PA)的影响.方法 选择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治疗组(41例)、常规治疗组(41例),所有患者超过溶栓时间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降脂,强化治疗组予以强化降脂治疗,均持续治疗6个月,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动脉粥样硬化指标(颈动脉IMT、PA),记录治疗期间患者肌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血脂、炎症因子、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LDL-C、T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3.44±0.42)mmol/L比(4.81±0.53)mmol/L,(3.46±0.35)mmol/L 比(2.41±0.27)mmol/L](t=12.97、15.21,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 IL-6、CRP 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79±0.53)mg/L 比(6.97±0.81)mg/L,(38.45±4.14)pg/L 比(49.66±5.07)pg/L](t=14.42、10.97,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颈动脉IMT、PA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0.98±0.10)mm 比(1.17±0.12)mm,(13.04±1.37)mm2 比(17.96±1.89)mm2](t=7.79、13.50,均P<0.001);治疗期间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强化降脂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安全性与常规降脂治疗相似.

    脑梗死斑块,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降血脂药物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

    湖北省武汉市汉中社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朱晨仪韩丹青彭小祥
    1327-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汉中社区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及各项危险因素情况,制定下一步防治措施.方法 2023年5月1日至7月31日,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武汉市汉中社区801例≥40岁居民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801例中,脑卒中28例,脑卒中患病率为3.5%,高危人群255例,占31.8%.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从高到低占比分别为:高血压占24.3%,血脂异常占23.6%,缺少运动占17.6%,吸烟占13.1%,糖尿病占12.0%,脑卒中家族史占9.0%,肥胖或超重占8.6%,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占3.0%;男性高危人群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高危人群的检出率也不断升高(x2=33.95,P<0.001);同型半胱氨酸很可能是通过高血压的方式导致脑卒中的发生(x2=42.63,P<0.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成为高危人群的另一重要危险因素(x2=5.74,P<0.05).结论 湖北省武汉市汉中社区≥40岁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以吸烟、高血压以及超重与肥胖为主,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高危因素有很大关系,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筛查与防治将是之后脑卒中的筛查与预防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

    卒中流行病学患病率危险因素社区卫生服务吸烟高血压肥胖症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