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张友南

双月刊

1674-0599

zjyxb01@163.com

0769-6568690 6568790

343600

江西省井冈山市红军北路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CHS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郑新立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于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握好以下战略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抓紧进行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积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环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

    习近平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

    李玉梅高鹤鹏陶晓波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国内外互联网建设作出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党对网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全新高度,是新时代新征程引领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有: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两个维护"的能力和水平;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突破核心技术难关;建设中国特色先进网络文化;筑牢网络信息空间的安全防线;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论述探析

    赖先进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制度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深入、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核心内涵上的制度之治论、建设内容上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结合论、建设路径上的守正创新方法论、实施步骤上的"三步走"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要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地完善发展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井冈山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典"意蕴

    杨少华王梅莲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其"经典"意蕴集中体现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及其背后的科学理念.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对"革命"的精准定性与定位,对"枪杆子"正规军的重视与改造,"上山"举措开启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变,创造了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战争等.在这些实践创新的背后,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理论清醒与高度自觉.正是以"从斗争中创造革命新局面"为发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实现了中国化,最终催生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结晶.

    井冈山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历程

    李蓉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创建的、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其能够创建发展和作为硕果仅存,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通过统一战线,使革命力量一点点地得到发展,使敌人的力量一点点地削弱,最后汇聚起巨大的革命力量,保证了革命的胜利.

    陕甘革命根据地统一战线工作

    闽浙赣边革命的兴起及其历史影响

    易凤林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五四浪潮之下,闽浙赣边的方志敏、黄道等先进知识分子通过成立江西改造社、创办《新江西》刊物等方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边区民众的革命觉醒,体现了主义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他们充分利用学缘、地缘、血缘等地方社会的关系网络,实现了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开拓和发展.汇于大革命的洪流,闽浙赣边的组织力得以积极发挥,边区革命逐渐兴起.总体而言,闽浙赣边革命的兴起既是它响应中国革命的主动行为,也体现了地方革命的特色.从历史的长时段而言,闽浙赣边革命运动的兴起为闽浙赣苏区的创建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为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厚实的思想土壤、准备了最基本的党组织力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锻炼了革命人才队伍.

    闽浙赣边马克思主义地方社会

    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论析

    宋月红龚浩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科学阐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旨归,充分吸收运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鲜明特质,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

    2023年毛泽东研究综述

    师吉金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是毛泽东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2023 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毛泽东与"第二个结合"、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毛泽东与调查研究、毛泽东与党的建设思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毛泽东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军事、国家安全观等思想理论.2023 年毛泽东研究成果的特点体现在成果的数量较多、质量较高,和新时代党的方针政策、工作重点密切相关,侧重于归纳毛泽东研究的新时代价值等方面.2023 年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不足,即对毛泽东研究的领域和不同时段还不均衡、运用党的文献不够等.对毛泽东研究的展望,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待毛泽东,使用多方面的文献资料,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毛泽东"第二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调查研究党的建设

    新技术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机遇、挑战和应对

    许宝健郭彦林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变化.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新平台、新方法、新运用、新业态等诸多新机遇的同时,也给意识形态治理带来了复杂多变、去中心化、技术异化等风险挑战.应对新技术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强化技术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效规制资本成为推动意识形态治理的驱动力量,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成效,不断提高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

    新技术主流意识形态机遇和挑战

    以金融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吴垠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新的历史阶段,系统性纵深推进科技创新,使其与金融领域结合并全面深化拓展,更好地赋能金融科技,是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避金融领域各种风险、建设现代化金融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落实金融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战略挑战和目标要求,需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在金融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更好地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以金融赋能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金融科技创新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