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及远期预后影响

    许晓东李翠于倩易建平...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与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生育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妇科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编号分为开窗术组和切除术组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或输卵管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输卵管通畅情况,卵巢储备功能指标以及术后3年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无差异(均P>0.05),切除术组手术用时(30.64±3.71 min)、术中出血量(59.77±7.50 ml)均大于开窗术组(21.38±3.04 min、43.98±6.01 ml)(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0%、30.8%)无差异(P>0.05).开窗术组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比例(96.0%)大于切除术组(80.0%),术后6个月时血清卵泡刺激素(FSH mIU/ml)(6.71±2.35)及FSH/(黄体生成素)LH(1.49±0.37)均低于切除术组(8.41±3.79 mIU/ml、2.19±0.44),雌二醇(78.39±14.90 pg/ml)、抗缪勒管激素(4.36±1.96μg/L)水平高于切除术组(50.74±19.02 pg/ml、3.61±1.75μg/L),术后3年内宫内妊娠比例(80.0%)及再次异位妊娠比例(18.0%)均高于切除术组(54.0%、6.0%)(均P<0.05)结论:相较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更小.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生育功能远期预后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抑郁评分的影响

    王鑫成王媛媛郑德旺韩梅丽...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者术后疼痛、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接收的拟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0例,两组均于麻醉前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组在取出胎儿后静注0.25 mg/kg氯胺酮.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术后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术前术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联合组均低于单一组,术后6 h、24 h的E、NE、Cor水平两组均较术前提高但联合组低于单一组,术后 24 h、48 h QoR-40 评分联合组(189.74±2.82 分、194.15±3.14 分)均高于单一组(176.13±3.27 分、183.06± 3.59分),术后24 h、5 d EPDS评分两组均高于术前但联合组(6.18±2.24分、5.47±2.06分)均低于单一组(7.64± 2.65分、6.50±2.31分)(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及抑郁情绪,改善产后恢复质量,且安全可靠.

    剖宫产小剂量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疼痛应激反应抑郁产后恢复

    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炎性因子及应激反应影响

    高振宇刘金华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2021年7月本院妇科收治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予以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丙泊酚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诱导,麻醉方法相同,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炎性因子水平、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颤、躁动、苏醒延迟).结果:两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d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70.53±10.02 ng/L、11.42±2.97 ng/L)低于对照组(96.24±12.84 ng/L、17.93±4.48 ng/L),两组术后1d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12.45±1.96μg/dl、40.17±5.93 ng/L、164.73± 41.80 ng/L)低于对照组(16.27±2.11μg/dl、54.16±7.22 ng/L、181.95±50.65 ng/L);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观察组(10.0%)低于对照组(26.0%)(均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中效果较好,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艾司氯胺酮炎性因子应激反应不良反应

    腰硬联合麻醉时腰麻针侧孔方向对剖宫产术PIH产妇应激、认知功能影响

    张子栋张延红齐佳奇王晋平...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CSEA)时腰麻针侧孔方向对妊娠期高血压(PIH)剖宫产产妇应激激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行剖宫产手术的102例PIH患者分为3组各34例,各组均行CSEA,卧位、穿刺间隙相同,Ⅰ组腰麻针侧孔方向朝头、Ⅱ组侧孔方向朝尾、Ⅲ组侧孔方向先朝头后朝尾.对比各组血流动力学、应激激素指标变化,评价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估各组认知功能,统计术后72h内认知障碍发生率.结果:3组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不同时间点心率(HR)及MMSE评分均无差异(P>0.05),Ⅰ组最高阻滞平面均广于Ⅱ组和Ⅲ组,腰麻后5min时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Ⅱ组和Ⅲ组(均P<0.05),而Ⅱ组与Ⅲ组无差异(P>0.05).术后24h血清C-肽、皮质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3组均上升且Ⅰ组、Ⅲ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与Ⅲ组无差异(P>0.05);3组术后24h MMSE评分均下降(P<0.05)但组间无差异.3组术后72h内认知障碍发生率无差异(P>0.05);3组中Ⅰ组恶心呕吐(20.6%)、低血压(32.4%)发生率最高,Ⅱ组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17.7%)最高(P<0.05).结论:腰麻针侧孔先朝头后朝尾方向给药相对麻醉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应激激素指标、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针侧孔方向应激激素认知功能

    超声定位下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椎管内麻醉在肥胖型PIH产妇剖宫产术效果

    刘小军余功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定位下椎管内麻醉在肥胖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产妇剖宫产术效果.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就诊的96例肥胖型PIH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分别接受超声定位下椎管内麻醉或传统方法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穿刺情况、麻醉效果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100%)与对照组(89.6%)无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20.1%),腰椎间隙定位时间(1.50±0.36 min)、麻醉穿刺时间(4.40±1.17 min)、起效时间(11.70±2.24 min)及穿刺次数(1.12±0.30次)均小于对照组(4.12± 1.18 min、7.25±1.20 min、16.00±2.35 min、1.84±0.50 次),麻醉效果 Ⅰ 级(97.9%)高于对照组 Ⅰ 级(85.4%);两组麻醉用药后10min血压均下降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2h血清皮质醇、C肽、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指标、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椎管内麻醉用于肥胖型PIH产妇剖宫产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激素影响小,麻醉效果好.

    肥胖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椎管内麻醉超声定位穿刺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麻醉效果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应激反应影响

    陆惠冰刘林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中应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从2018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拟行LH患者中随机选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组各32例,七氟醚低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实施0.5%或1.5%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实施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3组皮质醇(COR)、心率(HR)、血糖(GLU)、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泊酚组,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丙泊酚使用量均缩小,且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使用量更低;3组术后10min、30min VAS评分均降低,且七氟醚低浓度组(6.02±0.40分、3.07±0.11分)、七氟醚高浓度组(5.89±0.34分、3.05±0.09分)均低于丙泊酚组(7.82±0.38分、4.68±0.29分);3组术后HR均降低、MAP升高,且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变化幅度高于丙泊酚组,3组术后GLU、COR均降低且七氟醚低浓度组(4.57±0.18 mmol/L、346.07±4.81 nmol/L)、七氟醚高浓度组(4.61±0.17 mmol/L、339.11±4.32 nmol/L)均低于丙泊酚组(5.29±0.20 mmol/L、365.22±5.59 nmol/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七氟醚低浓度组、七氟醚高浓度组、丙泊酚组(4.2%、4.2%、6.3%)无差异(P=0.655).结论:LH应用不同浓度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提升麻醉质量并减轻患者手术疼痛、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未增加不良反应,高浓度七氟醚方案能减少丙泊酚使用量.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同浓度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质量疼痛应激反应

    剖宫产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

    吴圳李婷婷王晓龚建明...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影响剖宫产术后女性疼痛灾难化水平的有关因素,探究针对性干预策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2月本院剖宫产产妇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疼痛灾难化量表(PCS)、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PSEQ)、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剖宫产术后女性疼痛灾难化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269例产妇中PCS评分28.1±9.2分,其中≥38分64例(23.8%).不同文化程度、职业产妇PCS评分有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剖宫产产妇PCS评分与NRS、GAD-7、EP-DS评分呈正相关,与PSEQ、APGAR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PSEQ评分、APGAR评分越高女性剖宫产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越低,NRS评分、GAD-7评分、EPDS评分越高女性剖宫产术后疼痛灾难化水平越高(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女性疼痛灾难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疼痛强度、疼痛自我效能感、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家庭支持,完善术后疼痛管理及健康教育,提高产妇疼痛应对能力,减轻负性情绪,增强家庭支持可能为降低疼痛灾难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剖宫产疼痛灾难化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

    徐童司蒙蒙班琴
    84-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机会性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随机选取1000例疑似PFD症状患者,期间脱落4例,余996例纳入研究.采用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进行病情筛查及诊断.结果:996例进行PFD筛查,确诊643例(64.6%).643例PFD中,已婚妇女227例、产后6个月产妇120例、门诊PFD患者296例.PFD治疗总有效率已婚妇女95.6%、产后6个月90.8%、门诊就诊PFD患者94.6%.结论: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PFD的机会性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和可操作性,可促进患者的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会性筛查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诊断准确性可操作性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期甲减及甲状腺功能分析及对妊娠结局、围产儿影响

    张小娟张俊丽宋对对卫晓娟...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甲减及甲状腺功能改变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MPE组)、8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SPE组),8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相关抗体,分析不同甲状腺功能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妊娠期甲减及甲状腺功能改变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结果:SPE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5.7±1.3 mIU/L)高于MPE组(3.5±0.9 mIU/L)和对照组(3.4±0.8 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9±0.7 pmol/L)和游离甲状腺素(9.5±1.9 pmol/L)低于 MPE 组(4.3±0.8 pmol/L、12.8±2.3 pmol/L)和对照组(4.5±0.9 pmol/L、13.0± 2.2 pmol/L),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47.5%)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36.3%)高于MPE组(10.0%、6.3%)和对照组(8.8%、5.0%)(均P<0.05);胎盘早剥、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围产儿的窒息、黄疽、低血钙等不良围产儿结局发生率均高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MPE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未见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甲减及甲状腺功能改变可能是导致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会增加不良妊娠和不良围产儿结局风险.提示临床对于高危孕妇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甲减甲状腺功能改变不良妊娠不良围产儿

    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护理措施对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影响

    薛山张亚囡左青
    93-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护理措施对重度子痫前期(SPE)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本院2020年1-2022年12月收治的SPE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血压水平、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分娩方式无差异(P>0.05),分娩孕周观察组(37.8±2.8周)高于对照组(36.1±2.9周)(P<0.05);两组血压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26.8±14.0 mmHg、88.5±6.8 mmHg)均低于对照组(135.5±13.4 mmHg、92.5±6.3 mmHg).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0.2%),新生儿Apgar评分(7.8±1.0分)高于对照组(7.1±1.3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26.7%)(均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临床护理措施可降低SPE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重度子痫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血压妊娠结局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