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弱精子症相关microRNAs和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柳月娟杨静亚张东红陈迎弟...
    1972-1976,2215-2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弱精子症相关的microRNAs(miRNAs)和基因,为弱精子症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筛选文献确定与弱精子症相关的miRNAs,然后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其靶基因.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选择与弱精子症相关的数据集GSE92578,通过GEO2R软件分析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上述miRNAs的靶基因和分析获得的DEGs取交集,获取最终的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上述DEGs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基因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分析获得关键基因,再通过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cytoHubba获取节点基因.结果:通过文献共筛选出7个差异表达的miRNAs和84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过程(BP)主要包括同源蛋白绑定,蛋白激酶绑定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动;细胞组成(CC)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膜、溶酶体膜和顶体等;分子功能(MF)主要包括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进行正向调节、蛋白质转移、细胞外基质组织和磷酸化作用的正向调节等.KEGG相关通路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路、血小板激活和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并通过cytoscape获得10个节点基因分别为AKT1、MAPK3、BRD4、DN-MT3A、FURIN、LMNB2、COL5A2、COL5A3、COL11A1、COL27A1.结论:本研究获得的 miRNAs、hub 基因和相关通路,在弱精子症病理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参考靶点.

    弱精子症生物信息学miroRNAs基因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网上投稿

    编辑部
    1976页

    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关联因素分析

    陈前王荣胡国梁卢赛芳...
    1977-1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的希望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于本院重复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调查患者希望水平,以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评估反刍性沉思,简易医学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社会支持情况,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C-ERRI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PSSS、SCSQ消极应对及积极应对评分与HHI评分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调查问卷235份,有效回收219份,有效回收率为93.2%;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HHI评分为32.49±4.86分,其中高水平20例(9.1%)、中水平188例(85.8%)、低水平11例(5.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CSQ消极应对评分与HHI评分呈负相关,C-ERRI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PSSS评分、SCSQ积极应对评分与HH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不孕年限长、治疗周期长、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不足、社会支持不佳、消极应对方式为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重复辅助生殖助孕女性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年龄、不孕年限、治疗周期、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均是其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应对措施.

    不孕女性重复辅助生殖希望水平影响因素

    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及与夫妻支持、健康素养的相关性

    杨静邱畅高如徐燕...
    1983-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夫妻支持、健康素养与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夫妻支持问卷(CSQ)、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调查量表(HeLM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对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06例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回归分析CSQ评分、HeLMS评分与FoPQSF评分的相关性,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6份,有效回收189份,有效回收率为91.8%.调查的宫颈癌患者FoPQSF评分为39.52±6.74分,其中≥34 分 105 例(55.6%);CSQ 评分 68.61±10.59 分、HeLMS 评分 65.77±9.56 分,Pearson 回归分析 CSQ 评分、HeLMS评分与FoPQSF评分呈负相关性(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家庭人均月收入低、肿瘤分期高、CSQ评分低、HeLMS评分低均为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本次调查的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发生率及水平均较高,夫妻支持、健康素养与癌症复发恐惧呈负相关,临床应针对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宫颈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心理,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宫颈癌癌症复发恐惧夫妻支持健康素养相关性影响因素

    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郑洁檀亚玲毛燕吴倩...
    1988-1992,1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的宫颈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疾病接受问卷(IAQ)评分,统计患者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特征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宫颈癌患者中,疾病接受度低58例(36.3%)、疾病接受度中等87例(54.4%)、疾病接受度高15例(9.4%).宫颈癌患者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医疗支付方式、子女数量、不同疾病分期、发生复发或转移者IAQ得分有差异(P<0.05);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年龄小、未婚、医疗支付方式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子女数少、疾病分期高、发生复发或转移均为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重视影响宫颈癌患者疾病接受度影响因素,积极给予咨询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

    宫颈癌疾病接受度影响因素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策建议

    吴蕾刘峥嵘张娟
    1993-1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子宫肌瘤切除术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调查患者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术后3个月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婚姻调适测定量表(MAT)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及婚姻调适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98例患术后FSFI各维度评分均总分(27.34±4.32分)均较术前(29.10±3.12分)降低(P<0.05);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职业状况、手术方式、心理状况及婚姻调适水平均与术后性生活质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3.155,95%CI 1.309~7.607)、HAMD评分高(OR=4.604,95%CI 1.483~14.295)、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OR=3.397,95%CI 1.207~9.563)均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普遍降低,且患者年龄大、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心理状况不佳均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加强宣教、心理护理、提高社会支持度及运动指导等进行干预.

    子宫肌瘤切除术性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关联因素及对策分析

    甄雪左力田雨飞李道醒...
    1999-2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关联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本院新生儿父亲170例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新生儿父亲及配偶的一般资料,采用综合母乳喂养知识量表(CBKS)、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表(FBSES-SF)评估新生儿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婴儿喂养态度、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Pearson分析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与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因素.结果:170例新生儿父亲填写问卷,问卷回收合格率为95.3%(162/170).问卷合格的162例新生儿父亲FBSES-SF得分49.82±7.14分,IIFAS得分49.02±5.24分,CBKS得分61.14±6.5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父亲文化水平、配偶胎次、新生儿类型、出院前喂养方式与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有关,婴儿喂养态度、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与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新生儿父亲文化水平低、配偶胎次1胎、婴儿喂养态度低、出院前喂养方式非母乳、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低是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临床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以提高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母乳喂养新生儿父亲支持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相关性对策

    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与产妇产后抑郁的关系

    张洁崔静静俞秋波
    2005-2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与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220例,调查产妇一般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情绪调节问卷(ERQ)、母婴健康素养评估问卷评估产妇产后抑郁、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情况,Pearson分析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与产妇产后抑郁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220例产妇产后6周内失访2例,问卷回收不合格9例,共剔除11例,纳入209例.209例产妇中发生产后抑郁32例(15.3%)(产后抑郁组),未发生产后抑郁177例(84.7%)(非产后抑郁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非计划妊娠、产妇类型、足月分娩、新生儿疾病与产妇产后抑郁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母婴健康素养、ERQ认知重评与产妇产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ERQ表达抑制与产妇产后抑郁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计划妊娠、初产妇、新生儿疾病、ERQ认知重评低、ERQ表达抑制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低是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产后抑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重视相关因素予以针对性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情绪调节策略母婴健康素养相关性

    孕晚期孕妇分娩恐惧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文婷丁露颖杨玉佳邵清春...
    2011-2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孕晚期孕妇分娩恐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12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90例孕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分娩恐惧量表(CAQ)、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焦虑自评量表(SAS)收集孕妇分娩恐惧发生情况、产前焦虑情况、孕妇分娩自我效能感,分析分娩恐惧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娩恐惧发生率为5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SAS得分高为孕晚期孕妇恐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61;95%CI 1.224~2.829),有孕产史、CBSEI-C32得分高为孕晚期分娩恐惧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90,95%CI 0.393~0.886;OR=0.177,95%CI 0.118~0.266).结论:孕晚期孕妇分娩恐惧发生率较高,分娩恐惧受孕产史、焦虑情绪、分娩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影响,临床工作时应予以关注,并针对性制定干预策略.

    孕晚期分娩恐惧影响因素

    25岁以下未育女性人工流产后即时落实宫内节育器和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临床对照观察

    尚禹李来宝张英敏林雪...
    2016-2019,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25岁以下未育女性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和使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的可行性和使用情况.方法:将≤25岁未育早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女性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意愿术后放置IUD或使用COC避孕.IUD组148例,COC组204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避孕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妊娠发生.IUD组1例因完全脱落而终止使用,终止率为0.7%.COC组术后3月的累积停用率69.1%,6月达92.1%,停用的主要原因是嫌麻烦/不能坚持服药,占31.4%.术后1,3个月的不适主诉率IUD组高于COC组(P<0.010,P<0.001).结论:≤25岁未育女性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IUD或使用COC避孕均可行高效.IUD组6个月续用率高;COC副作用轻,但需加强咨询,提高续用率.

    25岁以下未育女性人工流产宫内节育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