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全身麻醉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低体温因素分析

    樊倩楠严志勇吴浩刘晶莹...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139例,术前1 d的营养状况评分为0~11分.对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 术前营养评分0~11分的139例老年患者中,有79例(56.83%)发生了术中低体温.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MNA-SF营养评分0~7分、BMI<18.5 kg/m2、全身麻醉时间≥2 h、术中冲洗液量≥1 000 mL及术中补液量≥1 000 mL是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使用加温毯保温是避免发生术中低体温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术前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行PFNA内固定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患者年龄较大、营养状况较差、BMI较低、全身麻醉时间较长、术中冲洗液量及补液量较多容易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使用加温毯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营养不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老年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

    血清SOX6、VCAN表达对胃癌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分析

    黄小平李轶李萍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6(SOX6)、多功能蛋白聚糖(VCA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胃癌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5例为胃癌组,依据病理分期将患者分为Ⅰ、Ⅱ期组(37例)和Ⅲ、Ⅳ期组(68例);另选取本院收治的胃良性病变患者85例为良性组;同时选取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qRT-PCR法对血清中SOX6、VCAN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earman法分析SOX6、VCAN表达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OX6、VCAN表达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中SOX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良性组,VCA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Ⅲ、Ⅳ期组患者血清中VCAN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患者,SOX6表达水平低于Ⅰ、Ⅱ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中SOX6表达与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485,P<0.05),VCAN表达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51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OX6、VCAN预测胃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1(95%CI:0.873~0.955)、0.915(95%CI:0.865~0.950),敏感度分别为92.38%、79.05%,特异度分别为 83.53%、95.29%;二者联合诊断胃癌患者的AUC为 0.969(95%CI:0.934~0.989),敏感度为94.29%,特异度为90.59%.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SOX6表达水平降低,VCAN表达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同时可间接预测胃癌病情程度.

    胃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6多功能蛋白聚糖相关性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SMURF1检测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汪金常新韩春荣万珂...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Smad泛素调节因子1(SMURF1)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44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甲状腺癌组(76例)和良性组(68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血清SMURF1水平测定;分析超声造影参数、血清SMURF1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癌组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平均灌注强度(SImean)及最大灌注强度(SImax)均低于良性组,SMURF1 mRNA水平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参数SImax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2.89%,特异度为72.06%,准确度为77.78%,Kappa值为0.552.血清SMURF1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65.79%,特异度为94.12%,准确度为79.17%,Kappa值为0.589.SImax联合SMURF1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Kappa值分别为97.37%、85.29%、91.67%、0.832,均高于SImax、SMURF1单独诊断(P<0.05),且二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为0.927,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联合vs.SImax=3.999,P<0.001;Z联合vs.SMURF1=3.270,P=0.001).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SMURF1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可在保证甲状腺癌患者诊断效率的前提下,避免临床甲状腺癌患者的过度诊断.

    甲状腺癌超声造影Smad泛素调节因子1诊断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朱萌胡学昱赵婷婷邱荣...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术后PF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37例行TK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随访期间PFF的发生情况,收集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KA后PFF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老年TKA后PFF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患者出院后随访12~72个月,中位时间47个月.随访期间31例(5.77%)患者发生PFF.年龄、骨质疏松、帕金森病、股骨前切迹(AFN)是老年TKA后PFF的危险因素(P<0.05),假体十字固位、骨水泥固定是保护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老年TKA后PFF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老年TKA后PFF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826~0.887),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8.34%.结论 老年TKA后PFF的发生风险较大,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防范,根据高危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预测模型危险因素

    郑氏4C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何秋敏张崇媛张思思胡尧...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郑氏4C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U-LSSS)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腹腔镜术)和观察组(郑氏4C悬吊法TU-LSSS),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3年PFS率、3年OS率更高(P<0.05).随访3年,疾病进展或死亡共11例.经单因素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4 cm)、临床分期(≥ⅠB2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是宫颈癌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郑氏4C悬吊法TU-LSSS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郑氏4C悬吊法TU-LSSS治疗宫颈癌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3年PFS率和OS率.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需根据不同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处理.

    郑氏4C悬吊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宫颈癌疗效预后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

    舒乐黄湘俊彭书旺李澜...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B组.A组45例患者行无充气经腋窝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B组43例患者采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美观总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3 d、5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 d(P<0.05),且术后5 d低于术后3 d(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无充气经腋窝入路与经胸乳入路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均有效,但无充气经腋窝入路手术切口隐蔽,术后美观度更高,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也更少.术中出血量较多是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

    腔镜无充气经腋窝入路经胸乳入路甲状腺癌疗效并发症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贾贵鎣黄燕黄河段光友...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转化治疗是目前将不可切除晚期肝癌降期转化为可切除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可为患者提供肝移植的机会.然而,疼痛为肝癌TACE和HAIC治疗的主要并发症,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率为19.3%~71.2%,HAIC治疗过程中近64.6%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目前,TACE和HAIC引起疼痛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栓塞剂阻塞肿瘤供血动脉后局部肝组织肿胀、肝组织被膜压力增高或肿块包膜被牵拉、栓塞剂与抗肿瘤药物对肝动脉的化学刺激、邻近正常脏器的误栓及肠管缺血所致的内脏痛觉敏化有关.疼痛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多卡因、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干预措施;另一种是腕踝针、中药汤剂等其他干预措施,但治疗效果参差不齐.本文就肝癌TACE及HAIC治疗所致疼痛情况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疼痛肝癌

    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

    甘泉赵阳杨帆郑梁...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眦赘皮主要表现为内眦间距过宽及睑裂较短,影响眼睛的美感.内眦赘皮矫正术在改善眼部形态、提升面部美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术后术区瘢痕形成及增生一直困扰医生及患者,如何预防或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仍是临床需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内眦赘皮矫正术瘢痕V-Y成形术A型肉毒毒素激光治疗内眦重建术

    环状RNA参与卵巢癌铂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彬馨范雅丹吕春燕梅子曼...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因早期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晚期以及高复发率,成为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卵巢癌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是对铂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耐药.环状RNA(circRNA)因其特殊的结构在细胞中较mRNA更稳定,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circRNA可作为miRNA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与蛋白结合,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作为外泌体circRNA参与调控卵巢癌铂耐药的敏感性.circRNA有望成为新的铂耐药标志物及耐药治疗新靶点.为了进一步探讨circRNA与卵巢癌铂耐药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有关circRNA与卵巢癌铂耐药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

    环状RNA卵巢癌铂耐药机制综述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定位方式的研究进展

    汪玉棋郐国虎蒋伟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47年以来,帕金森病(PD)的治疗迎来了微创手术时代,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晚期PD逐渐被认可和应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临床医师对DBS核团定位精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DBS核团定位方式主要包括解剖层面和生理层面,分别对应影像学定位方式和微电极信号定位方式.近80年间,DBS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治疗晚期PD的有效方法.本文就DBS定位的发展及定位操作的原理进行综述.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定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