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局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

张绍祥

双月刊

1672-5042

jjssxzz@yahoo.com.cn,guogjin@yahoo.com.cn

023-68752649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局解手术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Anatomy and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重庆市解剖学会及第三军医大学主办,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局解手术学学组协办,是全国唯一的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外科手术学相结合的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伴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进展

    赵鸿鲜高仕长
    749-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踝关节损伤,下胫腓联合对踝关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治疗上,金属螺钉一直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目前可吸收螺钉、纽扣缝线、锚钉缝线增强修复下胫腓联合韧带等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且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但由于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不同,应具体把握其适应证.

    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联合螺钉纽扣缝线

    鹰嘴豆素A对骨关节炎的体外作用机制研究

    何鹏李秀成何争珍周显臣...
    753-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鹰嘴豆素A(BCA)对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大鼠原代软骨细胞进行培养,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加诱导剂及干扰剂)、模型组[10 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和BCA组(10 ng/mL IL-1β诱导+0、3、6、12、24、48 μmol/L BCA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进行细胞活性评估,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水平,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BCA与Nrf2之间的亲和力.结果 MTT法筛选BCA浓度后,选择6、12、24 µmol/L BCA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减弱(P<0.05),SA-β-ga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内Ⅱ型胶原蛋白(COL2A1)、蛋白多糖(ACA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CA组上述情况均出现明显逆转(P<0.05).此外,BCA可以显著减弱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KB-α)的降解和NF-κBp65的核转位,并促进Nrf2在细胞核中的表达和人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全细胞中的表达(P<0.05).分子对接研究结果则进一步证实BCA与Nrf2具有极高的亲和力.结论 BCA可通过调控Nrf2/NF-KB信号通路体外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缓解关节损伤.

    鹰嘴豆素A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F-κB信号通路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尹进陈明王加飞郑红兵...
    759-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逆行胫骨髓内钉(RTN)与经皮微创接骨板(MIP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5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RTN组(n=25)采用RTN治疗,MIPPO组(n=30)采用MIPPO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闭合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RT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短/少于MIPPO组(P<0.05).术后6个月RTN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AOFAS踝-后足评分大/高于MIPPO组(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N组患者的闭合复位成功率为72.00%,低于MIPPO组的96.67%(P<0.05).RTN组患者软组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MIPPO组(P<0.05),而2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N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微创术式,与MIPPO相比,其具有创伤小、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关节功能恢复快的特点.

    胫骨远端骨折逆行胫骨髓内钉经皮微创接骨板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陆向荣陆大明蒋梁华陆振良...
    764-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肱骨外科颈骨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肩关节功能安全性

    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陈希聪蔡剑曾会粮陈国材...
    768-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单侧IFOF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机器人辅助组(50例),对照组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机器人辅助组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患者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应激反应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总透视时间、置钉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2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机器人辅助组术后2d血清NE、Ang Ⅱ、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7d、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上述评分高于术后7d(P<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患者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相比,机器人导航辅助下PFNA治疗IFOF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愈合效果更佳,机体应激更小,更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机器人导航辅助应激反应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儿童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肖元刘昕周英叶家军...
    773-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儿童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股骨头坏死情况,并根据是否出现股骨头坏死将患儿分为股骨头坏死组和股骨头正常组,分析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122例患儿中有22例(18.03%)出现股骨头坏死,儿童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患儿年龄、Delbet分型、初始移位程度、受伤机制、手术时间、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有关(P<0.05),但与患儿性别、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方式无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10岁、Delbet Ⅰ~Ⅱ型、初始移位程度为Ⅲ型、高能量损伤及不可接受复位均为儿童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大龄儿童、Delbet Ⅰ~Ⅱ型、初始移位程度大、高能量损伤及不可接受复位是儿童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儿童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切开复位闭合复位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热/冷缺血后供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邹基凤盛浩肖亚宋亚军...
    778-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热缺血、冷缺血后供肾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0 μmol/L Dex组)和Dex组(1 μmol/L Dex组),每组7只.采用放血法处死大鼠,热缺血30 min后摘取肾,对照组供肾直接固定或-80 ℃保存,模型组和Dex组供肾分别置于含0 μmol/L Dex和1 μmol/L Dex的威斯康星大学器官保存液中4 ℃冷藏24 h,模拟供肾冷缺血状态.肾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比色法测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pMLKL)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无明显异常,模型组部分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Dex组肾小管损伤较模型组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Dex组肾损伤评分、NAG活性升高,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增多,pMLKL和RIPK3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Dex组肾损伤评分、NAG活性降低,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减少,pMLKL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Dex对大鼠热缺血、冷缺血后供肾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抑制坏死性凋亡有关.

    热缺血冷缺血右美托咪定肾移植器官保护

    姜黄素调控HO-1改善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魏咸亭陈宝康董鑫闫康...
    783-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高糖环境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hBMSCs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姜黄素组.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评估各组细胞早期成骨分化水平;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晚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RT-PCR检测成骨诱导分化21 d后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进一步构建HO-1小干扰RNA(siRNA)模型并检测干扰效率,对比高糖+姜黄素组和高糖+姜黄素+siHO-1组成骨相关蛋白(Runx2、OCN和COL-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ALP活性降低,矿化结节形成减少,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N、COL-1)表达下降,HO-1的表达受到抑制(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siHO-1组HO-1表达显著下降,表明siRNA干扰成功(P<0.01).相比高糖+姜黄素组,高糖+姜黄素+siHO-1组成骨相关蛋白(OCN、COL-1和Runx2)的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姜黄素可改善高糖环境下h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且与HO-1的表达有关.

    姜黄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血红素氧合酶-1

    lncRNA LINC01612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长的机制研究

    乔勃伟杨尧庆
    78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ncRNA LINC01612(LINC0161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收集42例E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RT-qPCR法分别检测ESCC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ESCC细胞系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细胞)中LINC01612相对表达水平.将KYSE30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转染)、shRNA-NC组(转染shRNA-NC)、sh-LINC01612 组(转染 LINC01612 shRNA)、Vector 组(转染 Vector)、ALKBH5 组(转染 ALKBH5 过表达载体)、IGF2BP1 组(转染IGF2BP1 过表达载体)和ALKBH5+LINC01612组(共转染ALKBH5和LINC01612过表达载体).甲基化RNA免疫沉淀(MeRIP)分析评估LINC01612的m6A修饰水平;RIP分析评估m6A修饰的LINC01612与ALKBH5或IGF2BP1的结合;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LINC01612的稳定性;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LINC01612在ESCC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P<0.01).此外,ESCC细胞LINC01612表达水平较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显著上调(P<0.01).沉默LINC01612显著抑制KYSE30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升高(P<0.05).ALKBH5通过与LINC01612结合去除LINC01612的m6A修饰,从而下调LINC01612的表达.过表达ALKBH5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而过表达LINC01612抵消了 ALKBH5过表达对KYSE30细胞的影响(P<0.05).RIP分析结果显示,IGF2BP1通过识别m6A修饰的LINC01612并与其结合,增强LINC01612稳定性,促进其表达.结论 LINC01612在ESCC中的表达显著上调.ALKBH5-m6A-IGF2BP1以m6A依赖性介导LINC01612上调,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

    食管鳞状细胞癌lncRNALINC01612ALKBH5IGF2BP1m6A修饰

    扁蒴藤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影响

    李浩戎帅刘连涛
    796-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扁蒴藤素(PM)对骨肉瘤细胞阿霉素(ADM)耐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DM浓度梯度递增长期培养法在体外建立ADM耐药细胞MG-63/ADR,CCK-8检测不同浓度ADM对骨肉瘤细胞MG-63和MG-63/ADR细胞活力的影响,验证ADM耐药性;随后将MG-63/ADR细胞随机分为MG-63/ADR组(正常培养)、PM低剂量组(加入0.5 μmol/L PM)、PM中剂量组(加入1.0 μmol/L PM)、PM高剂量组(加入2.0 μmol/L PM),CCK-8检测不同浓度ADM处理下各组细胞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对ADM的敏感性;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1(p-MST1)、MST1、磷酸化大肿瘤抑制因子1(p-LATS1)、LATS1、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YAP蛋白表达.结果 25、125、625、3 125、15 625 ng/mL ADM干预下,MG-63/ADR细胞活力较MG-63细胞显著升高(P<0.05),说明ADM耐药细胞模型建立成功.与MG-63/ADR组相比,PM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数量减少且细胞逐渐皱缩、间距变大,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以及p-YAP/YAP水平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和p-MST1/MST1、p-LATS1/LATS1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PM对骨肉瘤细胞ADM耐药性具有抑制作用,其可能与激活Hippo通路、下调YAP信号有关.

    扁蒴藤素骨肉瘤Hippo/Yes相关蛋白阿霉素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