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胶粘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胶粘剂
中国胶粘剂

刘芳

月刊

1004-2849

bjb@chinaadhesives.com.cn

021-64363641-8124

200235

上海市漕宝路36号

中国胶粘剂/Journal China Adhesiv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胶粘剂专业性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胶粘剂最新研究成果、基础研究、分析测试技术、生产应用技术、发展动态、综述、专利介绍、会议信息等。涉及领域主要有:化工、轻工、纺织、建筑、机械、电子、冶金、汽车、航天、船舶、包装、林木、家具、印刷等。主要读者对象:胶粘剂管理、销售、生产、研究、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离子导电弹性体黏合剂的进展及应用

    张庆黄继军
    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柔性电子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其重要组成之一柔性力学传感器已成为连接生物系统与传统电子器件的主要理想接口,因其可模拟人体皮肤感知特性,实现对人体多种多维度生理信号的稳定监测.作为这类传感器的核心材料,可拉伸柔性导体成为限制柔性力学传感器快速发展的关键,迫切需要克服内在弱点与突破发展瓶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可拉伸柔性导体在应用中需要附着在皮肤或者各种基体上,因此稳固黏附性和自修复性是关键特性.作为一种新型柔性导体,全固态离子导电弹性体黏合剂由于解决了水侑机凝胶水蒸发和凝固、离子凝胶中液体经挤压易泄露以及难以兼顾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等问题,已经成为智能柔性电子器件的理想候选核心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离子导电弹性体黏合剂的黏附机理、自修复机理,以及近年来主要弹性体黏合剂的类型和合成方法,并对其在柔性电子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性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展望了弹性体黏合剂目前发展和实际应用存在的挑战和问题,为高性能弹性体黏合剂的分子设计以及在柔性电子产品的应用提供可行性依据和有益启示.

    离子导电弹性体黏合剂柔性电子可拉伸柔性导体自修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环氧树脂胶粘剂化学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聂振宇韩璐姜政阳阚成友...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树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胶粘剂材料,但传统环氧胶粘剂往往达不到如今多样化的性能需求,需要改性后使用.本文从环氧胶粘剂固化关键成分的角度,分类综述了近十年来环氧胶粘剂化学改性方法,如新型环氧树脂和固化剂的合成、复合改性等.结合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对环氧胶粘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胶粘剂环氧树脂化学改性方法

    石蜡强韧化环氧树脂体系的试验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孙怡陈宏峰李言罗艳龙...
    28-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硫醇-烯点击化学合成了一种具有柔性烷基侧链的特种环氧树脂(D12),随后利用其作为增容剂,将正二十烷(C20,石蜡模型化合物)均匀混合到环氧树脂基体(DGEBA)中,固化得到一系列D12和C20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体系(EPDA-X体系).通过结合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 DGEBA/D12/C20三元体系的强韧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当D12和C20的物质的量比为1∶2且二者在固化体系中的质量分数为2.5%时,体系具有最优异的综合性能,拉伸强度为99.3 MPa,拉伸模量为2.8 GPa,断裂伸长率为4.5%.三者均高于纯EP体系,实现了环氧树脂强度、模量和韧性的协同提升.(2)EPDA-X体系中存在微相分离结构,且初步证明体系中的微相分离结构是由C20在D12侧链周围自组装引起的.自组装效应所形成的物理缠结结构可以为体系提供额外的物理交联点,从而可以实现环氧树脂强度、模量和韧性的协同提升.(3)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所有体系的杨氏模量,发现EPDA-X体系的模量均高于纯EP体系.EPDA-X体系径向分布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C20与D12的主链相互作用很弱,但与D12的侧链相互作用很强.这进一步证明了C20在D12的侧链周围发生了自组装效应,从而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证明了C20和D12自组装协同强韧化环氧树脂的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增韧机理环氧树脂石蜡自组装

    增塑剂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与影响

    吴季鸿周启艳张晓辉石一峰...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在丙烯酸酯压敏胶中的扩散行为,制备了丙烯酸异辛酯(2-EH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AA)体系的压敏胶.采用分子量分布(GPC)、动态力学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和力学测试等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不同增塑剂浓度下交联剂用量,以及同一交联剂用量下不同增塑剂和增黏树脂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样分子量的增加,增塑剂DOP的扩散行为会减缓并趋于平衡;随着胶样交联程度的提高,增塑剂DOP的扩散行为会明显减缓;同时改变交联剂与DOP用量时,交联剂和DOP均会使初粘力和剥离强度降低;DOP进入含增黏树脂体系丙烯酸酯胶层后,粘接升降行为还会随增黏树脂含量而改变.

    增塑剂压敏胶扩散

    无机填料改性小麦蛋白/单宁复合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程增会王基夫张代晖王春鹏...
    43-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小麦蛋白(WG)和缩合单宁(CTs)为原料,制备了无甲醛的生物基木材胶粘剂.利用蒙脱土、高岭土、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和羟基磷灰石为填料进行改性,采用共混的方式制备填料改性复合胶粘剂.考察了无机填料种类对WG/CTs复合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并进行耐水胶合强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沸水煮不溶率、黏度等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填料后,WG/CTs复合胶粘剂的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胶粘剂的热稳定性也比对照组胶粘剂有所提高;不同无机填料改性胶粘剂的耐水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胶合板的湿态强度均超过0.7 MPa,达到国家Ⅱ类胶合板标准的要求;沸水煮不溶率测试结果显示,轻质碳酸钙改善了胶粘剂的耐水性;SEM图和胶层裂纹评估显示,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与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表明碳酸钙填料对胶层的韧性没有影响,是较好的填料选择.

    小麦蛋白缩合单宁无机填料胶粘剂胶合强度

    长开放期EPI木材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余桂勋黄鹤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特定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一款苯丙乳液(SAEP2),并将其应用于木材胶粘剂.系统地考察了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和浓度、异氰酸酯固化剂用量以及钙粉用量对胶粘剂开放期及粘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胶粘剂开放期会随着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和浓度、异氰酸酯固化剂用量、碳酸钙粉末用量的增大而缩短;当m(SAEP2)∶m(10%的BP17水溶液)∶m(钙粉)=1∶1∶1,且异氰酸酯固化剂用量为13%时,制备的SAEP2胶粘剂湿强度达标(可达5.4 MPa),而开放期长达150 min.

    木工胶粘剂开放期苯丙乳液聚乙烯醇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表面接枝嵌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丙烯酸结构胶体系中的性能研究

    黄冰孙一童李海平葛于晶...
    57-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氧化硅微球为模板,将其表面修饰上活性官能团.通过表面引发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连续引发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聚合,得到表面接枝嵌段聚合物的纳米二氧化硅微球,并对其进行表征.将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用于丙烯酸结构胶体系,并和未修饰二氧化硅微球的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结构表征证明了目标产物合成成功;将表面修饰的二氧化硅微球用于丙烯酸结构胶体系,聚合物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在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剪切强度等性能的表现均优于未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在固化体系中具有增强增韧的作用,表面接枝聚合物改性后,其性能表现更优.

    纳米二氧化硅微球改性接枝胶粘剂

    有机硅密封胶用纳米碳酸钙的电阻率研究

    田伟吴佳伟李华汪丽红...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碳化法合成纳米碳酸钙(NCC),考察了原料产地、晶形控制剂、表面处理剂种类及用量、工艺水质等对纳米钙电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剂种类及用量对纳米钙电阻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原料产地次之,晶型控制剂和工艺水质影响较小.这是因为纳米钙颗粒吸附或夹杂的离子种类及浓度是影响纳米钙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影响机理是:在电场作用下,由工艺引入的Na+、OH-通过纳米钙颗粒间形成的毛细管定向迁移和输送,发生贯通材料基体的离子隧穿,较高的浓度和摩尔电导率加剧了纳米钙电阻率的衰减;由原料引入Mg2+、Fe2+、Ca2+以及CO32-等离子浓度低,难以发生离子隧穿,只能溶解于微量自由水形成分布稀疏的"盐池",依靠相互连接而迁移导电,对电阻率的影响较小.

    有机硅密封胶纳米碳酸钙电阻率

    《中国胶粘剂》征稿简则

    《中国胶粘剂》编辑部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