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汤林华

双月刊

1000-7423

zgjsczz@vip.163.com;zgjsczz@126.com

021-54562376,021-64377008-1305

200025

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旋毛虫与旋毛虫病的若干术语释义

    崔晶王中全
    427-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研究与教学工作中,一些旋毛虫和旋毛虫病术语(包括拉丁名和中文名)时常令人感到困惑.目前的相关教材与专著中尚未有这些术语的完整释义.本文对旋毛虫与旋毛虫病的若干术语进行释义,旨在为我国旋毛虫与旋毛虫病的教学与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旋毛虫旋毛虫病术语

    长角血蜱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基因的鉴定及其抵抗田鼠巴贝虫感染作用的研究

    朱昊天周勇志曹杰王亚楠...
    43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长角血蜱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8)基因进行鉴定,探究其在长角血蜱抵抗田鼠巴贝虫感染中的作用,为田鼠巴贝虫传播阻断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长角血蜱RNA,逆转录为cDNA,PCR扩增cas8,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用MEGA软件,采取邻接法构建基于cas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以叮咬田鼠巴贝虫感染小鼠的长角血蜱若蜱为感染组,以叮咬正常小鼠的同批次若蜱为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各取9只蜱,提取RNA并逆转录为cDNA,采用定量PCR(qPCR)分析感染组与对照组长角血蜱cas8基因相对转录水平差异;提取感染组和对照组长角血蜱若蜱总蛋白,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8的相对表达量.合成cas8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的双链RNA(dsRNA),分别显微注射至长角血蜱若蜱体内进行RNA干扰(RNAi)(RNAi组和对照组),12~24 h后取活性良好的蜱叮咬田鼠巴贝虫感染小鼠,饱血后立即收集蜱,qPCR检测cas8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实时PCR(探针法)检测长角血蜱体内田鼠巴贝虫的18S rRNA基因.感染组和对照组cas8基因相对转录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RNA干扰组和干扰对照组田鼠巴贝虫18S rRNA基因含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长角血蜱cas8基因长1 377 bp,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的登录号为PP407944,其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 GenBank 中的长角血蜱 CAS8(GenBank:ABG48761.1)、镰形扇头蜱CAS8(GenBank:ALQ43547.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21.26%和61.2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as8基因与GenBank中的长角血蜱cas基因(ABG48665.1、ABG48761.1)均不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关系较远;与镰形扇头蜱cas8基因(GenBank:ALQ43547.1)的亲缘关系较近,在同一分支上.qPCR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cas8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为0.562±0.036,高于对照组的0.198±0.071(t=7.910,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感染组CAS8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460±0.013,高于对照组的0.346±0.007(t=9.368,P<0.01).沉默cas8后,RNAi组cas8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为0.036±0.003,低于对照组的0.081±0.006(t=10.680,P<0.01);RNAi组田鼠巴贝虫18S rRNA基因为3.35 × 106拷贝/μl,高于对照组的1.35 × 106拷贝/μl(t=4.570,P<0.05).结论 CAS8是长角血蜱凋亡相关分子,能够抵御田鼠巴贝虫感染长角血蜱,可以作为田鼠巴贝虫传播阻断疫苗的候选靶向分子.

    长角血蜱人兽共患病田鼠巴贝虫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RNA干扰

    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亚洲璃眼蜱的宏基因组分析与病原体评估

    张钰张科刘佳伟王安琪...
    439-446,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亚洲璃眼蜱在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研究雌、雄蜱在宏基因组水平的特征并进行病原体分析.方法 2022年4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使用"守株待蜱"法采集硬蜱,利用体视镜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48只蜱(雌、雄各24只)DNA,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Ⅰ)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将雌、雄亚洲璃眼蜱分组进行宏基因组测序,非冗余基因集与非冗余蛋白(NR)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蜱携带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进行比对,获取蜱及蜱传病原体的基因功能注释结果以及抗生素抗性功能注释结果.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共采集硬蜱124只,经形态学鉴定亚洲璃眼蜱成虫119只.硬蜱DNA扩增出约700 bp的阳性条带,经测序与亚洲璃眼蜱(GenBank:MH459386.1)的序列一致性为99%~100%.宏基因组测序经质控过滤共获得469 327 812条序列读长,开放阅读框预测得到836 843~1 094 994条序列.NR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亚洲璃眼蜱携带的细菌菌落丰度占注释到的总群落丰度的99.13%,共注释到细菌32门2 040种,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分别占细菌群落丰度的51.52%和44.35%;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为优势菌种,占细菌群落丰度的16.35%.病毒菌落丰度占注释到的总群落丰度的0.004%,共注释到病毒5 门 21种.雌蜱和雄蜱携带的细菌群落和病毒群落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80、-1.729,均P>0.05).KEGG基因功能注释到亚洲璃眼蜱新陈代谢基因占比最高(54.38%),主要的功能条目为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膜转运等;共识别出11 352种蛋白通路,其中154种蛋白通路在雌蜱和雄蜱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5).ARDB注释到亚洲璃眼蜱携带154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49种抗性基因类型,主要抗性基因类型为Baca(占62.53%),抗生素类型为肝菌肽.大部分注释到的抗性基因与多重耐药相关,如Mexf、Mexb、Emrd、Mexw等.雌蜱和雄蜱在抗生素抗性基因类型的差异性对比结果显示,仅雌蜱的Emrd基因抗性高于雄蜱(t=-7.558,P<0.05).结论 本研究在宏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亚洲璃眼蜱携带的主要细菌、病毒群落及多重耐药相关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雌蜱及其携带的病原体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度和基因丰度.

    亚洲璃眼蜱蜱传疾病宏基因组学性别差异普氏野马

    多房棘球蚴通过肝脏p38MAPK通路调控棘球蚴自身生长

    徐刚毛艺李江张宏伟...
    447-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蚴对肝组织p38MAPK通路的影响及肝组织p38MAPK分子表达水平对多房棘球蚴的作用.方法 从腹腔内保种的沙鼠取多房棘球蚴原头节,选取4~6周的C57BU6J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和抑制组,每组10只.抑制组肝门静脉注射SB202190溶液(5mg/kg,20%DMSO和80%生理盐水混合溶剂),未感染组和感染组仅注射溶剂,每周注射1次,共4周;感染组和抑制组小鼠开腹手术将500个原头节注射于肝脏被膜下,饲养8周.安乐处死后,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重比(肝脏质量/体质量),取邻近(距离囊泡0.3 cm以内)及远离(距离囊泡1cm以外)多房棘球蚴囊泡的肝组织,用石蜡包埋并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糖原(PAS)染色、Masson染色并分析炎性带、肝脏纤维化范围.采用TRIzol法提取肝组织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APK14基因的表达水平.取各组邻近多房棘球蚴囊泡肝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肝脏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38MAPK及p-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 未感染组肝重比为(6.49±0.19)%,感染组增加至(6.80±0.33)%(t=2.74,P<0.05);未感染组肝体积为(5.27±0.34)cm3,感染组增大至(5.80±0.49)cm3(t=2.83,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无炎性带,感染组和抑制组炎性带面积占比分别为(51.2±14.0)%和(23.8±9.8)%,抑制组与感染组相比肝组织坏死灶减少,炎性带减少(t=3.92,P<0.01).PAS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感染组、抑制组紫红色染色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1.3±0.3)%、(7.4±1.8)%、(4.5±0.4)%,抑制组紫红色染色区域相比感染组减少(t=3.82,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无蓝染区域,感染组、抑制组蓝染区域占比分别为(34.9±4.1)%和(16.3±2.8)%,抑制组蓝染区域与感染组相比明显减少(t=9.16,P<0.01).qPCR结果显示,与远离多房棘球蚴病灶的肝组织(1)相比,感染组邻近病灶肝组织MAPK14相对表达水平为7.14±2.23(t=6.13,P<0.01);与未感染组(1)相比,感染组MAPK14相对表达水平为3.17±0.68(t=7.14,P<0.01).抑制组病灶邻近肝组织MAPK14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为0.07±0.01,相比感染组表达量(1)明显降低(t=126.83,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未感染组p38MAPK、p-p38MAPK相对表达量及p38MAPK/p-p38MAPK值分别为0.80±0.08、0.67±0.11、0.74±0.09,感染组分别为0.97±0.14、0.87±0.09、0.91±0.14,抑制组分别为0.41±0.07、0.20±0.07、0.49±0.21,抑制组与感染组相比均明显降低(t=7.97、13.32、3.74,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未感染组、感染组和抑制组p38MAPK评分分别为4(4,4)、6(6,9)、4(2,4)分,p-p38MAPK评分分别为 4(4,6)、9(8,9.75)、6(6,6)分,抑制组病灶邻近肝组织p38MAPK和p-p38MAPK的相对分子表达水平与感染组相比均明显降低(Z=-3.00、-3.11,均P<0.01).结论 多房棘球蚴可促进其邻近肝组织p38MAPK的表达及磷酸化,邻近肝组织的p38MAPK信号通路可参与维持多房棘球蚴的生长及侵袭能力.

    多房棘球蚴多房棘球蚴病p38MAPKp-p38MAPK

    卷积神经网络在辅助肝细粒棘球蚴病超声分型诊断的应用

    任艳宋涛尚丰吴淼...
    454-46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卷积神经网络(VGG19)模型在辅助肝细粒棘球蚴病(HCE)超声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肝细粒棘球蚴病(HCE,含CE1~CE5分型)患者及非棘球蚴病性肝局灶性病变(NHFLL)患者的超声图像,使用VGG19模型对超声图像进行6个类型肝局灶性占位病变(CE1~CE5、NHFLL)的诊断判定,比较各类型的判定百分比.当VGG19误判HCE与NHFLL时,比较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和相关临床资料.将超声图片按照各分型占比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均分为两组,2名低年资超声医师和2名高年资超声医师各随机选择1组进行人工分类汇总,对比低、高年资超声医师与模型诊断正确率.采用混淆矩阵、精确率、召回率、特异度和F1分数评估VGG19的诊断性能.用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 871例HCE中包括203例CE1、227例CE2、110例CE3、159例CE4、172例CE5;600例NHFLL中包括300例肝囊肿、150例肝钙化灶、150例肝实性占位病变(100例肝血管瘤、25例肝癌、25例肝脓肿).VGG19模型整体精准率为82.0%,召回率为87.9%,F1分数为84.3%.VGG19模型整体正确率为86.2%(1 268/1 471),各类型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CE5(95.3%,164/172)、CE4(91.2%,145/159)、CE3(89.1%,98/110)、CE1(84.7%,172/203)、CE2(84.6%,192/227)、NHFLL(82.8%,497/600).共有 203 例误诊,误诊率为 13.8%(203/1 471),其中 100例为HCE分型间的误诊,包括31例CE1、35例CE2、12例CE3、15例CE4、8例CE5;103例为NHFLL被误诊为HCE,包括68例肝囊肿、17例肝钙化灶、17例肝血管瘤、1例肝脓肿,无肝癌病例被误诊.VGG19误诊的HCE患者和NHFLL患者的年龄、住址类别、有无犬类接触史、文化程度、省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16、24.197、35.834、14.069、11.918,均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7,P>0.05).VGG19模型诊断整体正确率(86.2%,1 268/1 471)高于低年资医师(81.2%,1 195/1 471)(P<0.05),低于高年资医师(92.3%,1 358/1 471)(P<0.05).结论 VGG19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HCE的5种分型及NHFLL,其诊断正确率低于高年资超声医师,但高于低年资超声医师,有望推广到基层医院,联合临床信息后可辅助修正超声诊断.

    肝细粒棘球蚴病超声卷积神经网络肝脏局灶性病变

    甘肃省棘球蚴病定点医院棘球蚴病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徐丹严俊闫欢贺洪峰...
    461-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级棘球蚴病定点医院棘球蚴病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棘球蚴病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甘肃省级棘球蚴病定点医院2014年1月-2023年12月行外科手术的棘球蚴病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住院年份、性别、职业、年龄、医保类型、民族)、临床资料(入院途径、是否转科、住院时间、棘球蚴病类型、疾病转归、有无并发症、棘球蚴寄生部位、手术方式)和住院费用资料(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西药费用、耗材费用、诊断费用、其他费用).采用SPSS 2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住院费用用中位数表示,单因素分析中非正态分布数据两组间比较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结果 共收集540例棘球蚴病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504例,多房棘球蚴病患者36例;女性280例,男性260例.住院总费用合计2 080.98万元,人均住院费用38 528.41元,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3 732.87元.棘球蚴病患者人均住院费用从2014年的31 276.59元上升至2023年的45 902.34元.男、女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35 232.35、31 891.16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3,P<0.05);≥61岁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35 233.75元,不同年龄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39 843.04元,不同职业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乡族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65 401.29元,不同民族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入ICU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2 720.04元,高于未转科患者的32 526.89元(Z=-7.440,P<0.05);住院时间≥ 21 d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54 433.71元,不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3 949.85元,高于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33 555.82元(Z=-3.317,P<0.05);转院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104 536.50元,不同类型疾病转归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6 855.89元,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32 476.43元(Z=-6.060,P<0.05);肝脏棘球蚴病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2 433.02元,低于多脏器棘球蚴病患者的43 550.83元(Z=-4.933,P<0.05);行肝移植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最高,为170 030.84元,不同手术方式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棘球蚴病手术患者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为年份(t=5.937,P<0.01)、年龄(t=3.349,P<0.01)、职业(t=2.238,P<0.05)、是否转科(t=8.778,P<0.01)、住院时间(t=7.346,P<0.01)、棘球蚴病类型(t=6.049,P<0.01)、有无并发症(t=5.967,P<0.01)、棘球蚴寄生部位(t=3.767,P<0.01).结论 2014-2023 年甘肃省级棘球蚴病定点医院棘球蚴病手术患者人均住院费用逐年上升,年份、年龄、职业、是否转科、住院时间、棘球蚴病类型、有无并发症、棘球蚴寄生部位等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

    棘球蚴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甘肃省

    2013-2022年浙江省华支睾吸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柴应植陈华良余可根张轩...
    469-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华支睾吸虫感染流行现状.方法 2013-2017年,每年选择浙江省1个曾有华支睾吸虫病例报告的县(市、区)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3个乡(镇)开展人群监测,各乡(镇)选择至少100位3周岁以上当地居民采集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华支睾吸虫抗体,计算监测对象的抗体阳性率;对2013-2015年的监测对象开展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因素的问卷调查.2018-2022年,每年以宁波市宁海县为固定监测点、另选7~9个县(市、区)为流动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按地理位置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当地居民200人采集粪样(>30g),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计算检测对象感染率.2013-2017年,每年在监测点的自然水体环境中采集淡水鱼;2018-2022年,每年在固定监测点和随机一个流动监测点的自然水体环境中采集淡水鱼,鉴定鱼种后采用压片法检查囊蚴感染情况.2018-2022年,每年在固定监测点和监测中间宿主的流动监测点采集猫、犬或猪粪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感染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3-2017年浙江省共监测1516人,抗体阳性率为2.51%(38/1 516);2018-2022年共监测52 626人,粪样中均未检出华支睾吸虫虫卵,感染率为0(0/52 626).各监测点人群抗体阳性率以磐安县最高(6.00%,18/300),不同监测点间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12,P<0.01).监测人群中3~17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8.82%,6/68),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05,P<0.05).2013-2022年中间宿主囊蚴感染率为12.56%(476/3 791),感染率最高的为2018年的宁海县(33.47%,84/251),不同监测点间中间宿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2.727,P<0.01).逆鱼囊蚴感染率最高(75.00%,21/28),不同鱼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750,P<0.01).保虫宿主感染率为1.17%(3/257).结论 浙江省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水平较低,但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仍有感染,具有潜在流行风险,需加强监测防治和健康教育.

    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感染率监测

    我国多个地区麦穗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及其鉴定分析

    王居锋薛诗杰刘江永赖德华...
    475-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多个地区麦穗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及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水域的12个采样点采集麦穗鱼.消化鱼肉后,分离吸虫囊蚴进行形态学鉴定.每个采样地点选取部分阳性麦穗鱼中的囊蚴,提取单个囊蚴DNA,PCR扩增16S rDNA并测序,采用BLAST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7和Fasttree2以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取镜检吸虫囊蚴阳性的麦穗鱼饲喂12只SD大鼠(约200个囊蚴/鼠)和10只昆明小鼠(约100个囊蚴/鼠).感染后25、90、300 d,分别收集大鼠和小鼠粪样中的虫卵和肝胆管中的成虫,并进行鉴定形态.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共采集麦穗鱼665尾,检出吸虫囊蚴感染277尾,感染率为41.6%.麦穗鱼囊蚴感染率较高的地区分别为广西横州(6/6)、河南濮阳(100%,22/22)、山东烟台(98.4%,122/124)、安徽阜阳(75.0%,24/32)、陕西汉中(49.2%,95/193)、福建宁德(5/19).分离的吸虫囊蚴经形态学鉴定为华支睾吸虫囊蚴.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出的约400 bp大小条带为华支睾吸虫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华支睾吸虫(GenBank登录号:MT607652.1)16S rDNA序列一致性为10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获得的囊蚴与华支睾吸虫聚为一支.感染后25、90 d,小鼠粪样中未检出虫卵,胆管和胆囊中未检出成虫;大鼠粪样中检出虫卵.感染后300 d,2只大鼠粪样检出虫卵,3只大鼠肝胆管中分离到成虫.虫卵和成虫均符合华支睾吸虫形态学特征.结论 广西横州、河南濮阳、山东烟台、安徽阜阳、陕西汉中和福建宁德地区的麦穗鱼存在不同程度的华支睾吸虫感染.16S rDNA基因结合形态学特征可以鉴定麦穗鱼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

    华支睾吸虫麦穗鱼吸虫囊蚴16SrDNA

    多酶恒温快速扩增技术结合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基因方法的建立

    章乐生王旗汪峰峰朱海...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合多酶恒温快速扩增技术(MIRA)和荧光探针法,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方法.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非长末端重复序列反转录转座子(SjR2)片段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和荧光探针,建立荧光MIRA法反应体系,PCR检测,绘制扩增曲线.比较并筛选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和探针浓度;通过检测1 fg/μl、5 fg/μl、10 fg/μl、100 fg/μl、1 pg/μl和10 pg/μl等不同浓度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基因组DNA,评价该法的灵敏度;提取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及刚地弓形虫基因组DNA,并用荧光MIRA法检测,评价其特异度.耳缘静脉采集兔血,分离血清,制备含1 fg、5 fg、10 fg、100 fg、1 pg和10 pg日本血吸虫成虫DNA的兔模拟阳性血清并进行DNA提取,以荧光MIRA法检测,评估该法检测血清中日本血吸虫靶基因的最低限度.结果 引物对1(SjR2-1)的扩增效率较高,在反应第22个循环时(11 min)扩增出荧光产物,荧光值最高达170 000;探针量为0.6 μl/反应时具有较好的荧光强度和低荧光背景.建立的荧光MIRA法在39 ℃时第26个循环(13 min)时扩增出荧光产物,检测血吸虫成虫DNA的最低检出限为1 fg/反应.扩增产物电泳显示,血吸虫基因组DNA模板含量为10 pg、1 pg、100 fg、10fg时,均有电泳条带出现,电泳显示的检测限为10fg/反应,产物大小为186bp.仅含有日本血吸虫成虫DNA的反应管出现荧光扩增曲线,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华支睾吸虫、东方次睾吸虫、颚口线虫及刚地弓形虫等基因组DNA未出现明显荧光扩增曲线.不同浓度的血吸虫DNA模拟阳性血清中,DNA含量为1 pg和10pg时,有阳性扩增曲线出现,最快于第16个循环(8 min内)即出现阳性荧光扩增信号,该法检测模拟阳性血清中血吸虫成虫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 pg/反应.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日本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的荧光MIRA法,该法反应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具有潜在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应用价值.

    日本血吸虫多酶恒温快速扩增技术荧光探针基因片段

    南京市儿童蛲虫病综合防控措施干预效果评价

    何伊莎杨佩才殷位刚谢朝勇...
    487-495,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南京市儿童蛲虫病综合防控措施干预效果,为儿童蛲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2022年9-10月在南京市12个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对全部儿童开展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分别在主城区和郊区各选取感染率较高且环境、规模等相近的4所幼儿园,将其全部儿童、与儿童同住的1名监护人和每个班级的班主任纳入研究对象.其中主城区2所和郊区2所幼儿园为实验组,实施儿童蛲虫病综合防控干预措施;其余4所为对照组,实施传统蛲虫病防控措施,两组均开展为期1年的干预(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实验组干预分为症状监测(对疑似儿童蛲虫感染的症状进行监测)、同伴监测(对患儿同住家人和同班级儿童、玩伴采样检测)、环境监测(采用透明胶纸对阳性患儿家庭和所在班级环境粘贴采样),并从"知、信、行"3个维度切入,家庭、学校、社区多部门协同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干预仅对检测发现的阳性患儿驱虫治疗,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干预实施完成后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两组儿童开展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干预实施前后,分别对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和与儿童同住的1名监护人开展蛲虫病防治相关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5%(13/885)和1.4%(12/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2,P>0.05).干预期间,实验组症状监测共发现疑似症状儿童234人,其中有肛门瘙痒症状者占比最多(34.6%,81/234),其次为睡觉磨牙症状者(20.5%,48/234);疑似症状儿童共检出阳性8例,有肛门瘙痒症状者占比最多(5/8),其次为睡觉磨牙症状者(2/8).同伴监测共在患儿同住家人中检出阳性4例,同班级儿童中检出阳性2例.环境监测中在患儿家庭环境中检出毛绒玩具阳性样品4份,被子、床单、沙发阳性样品各2份,在患儿班级中检出课桌和椅子阳性样品各1份.干预1年后,实验组蛲虫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5%下降至0.1%(1/885)(x2=10.368,P<0.05),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0.9%,8/886)(x2=4.014,P<0.05).干预前两组在儿童卫生行为习惯、家长及教师蛲虫病"知、信、行"各知识点正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儿童饭前便后是否洗手、是否勤剪指甲、是否有咬手指习惯、是否有咬玩具等习惯行为的正确率(89.9%,796/885;88.9%,787/885;85.8%,759/885;86.8%,768/885)和是否有单独毛巾、每周洗澡频率、每个月被褥晾晒频率卫生习惯的正确率(89.2%,789/885;85.7%,758/885;78.9%,698/885)均高于对照组(61.7%,547/886;71.2%,631/886;56.2%,498/886;59.8%,530/886;78.8%,698/886;78.8%,698/886;68.6%,608/886)(x2=192.194、86.989、187.741、164.402、35.371、14.285、24.010,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儿童家长蛲虫病"知、信、行"全部题目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实验组教师对蛲虫病认知调查各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儿童蛲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儿童蛲虫感染率,实现及时阻断、精准防控,同时提升了家长、教师的蛲虫防病健康素养和认知水平,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带动儿童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阻断蛲虫病的传播和蔓延.

    蛲虫综合防控措施儿童干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