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汤林华

双月刊

1000-7423

zgjsczz@vip.163.com;zgjsczz@126.com

021-54562376,021-64377008-1305

200025

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保山市2023年疟疾疫情及防控措施分析

    杨和仙黄东升聂凡刚
    418-420,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省保山市2023年疟疾疫情情况和防控措施,分别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相关报表收集保山市2023年疟疾疫情资料和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现住地址统计,2023年保山市网络直报疟疾病例共55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其中间日疟病例51例,恶性疟2例,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1例.地区分布腾冲市最多,为41例(占74.6%);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占90.9%(50/55),女性占9.1%(5/55).年龄分布中,病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67岁,其中30~34岁人群病例数最多,有11例(占20.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35例(占63.6%);全年除2月份无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高峰月为6月,共14例(占25.5%);感染来源主要输入国为缅甸(51例,92.7%).全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6 271例,重点村寨主动病例侦查42次,媒介调查21次,疫点调查处置56次,开展督导98次,开展技能培训10次,培训人员611人.保山市2023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数较2022年(5例)大幅度上升,要加强各级防控能力,提高监测敏感性,认真落实"1-3-7"工作规范,持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流行特征防控措施保山市

    珠海市首例输入性人田鼠巴贝虫感染病例报道

    赵阳阳焦亮
    42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67岁,美籍华人,2023年8月28日晚(美国当地时间)出现发热症状,最高体温39.7 ℃.于8月29日在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就诊,胸片提示双侧磨玻璃影,诊断为肺炎,予以阿奇霉素、苯佐那酯、阿莫西林、愈创木酚口服治疗.患者于8月31日(北京时间)到达珠海,因持续发热,于9月1日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患者长期居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巴贝虫流行州),有虫子叮咬史.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3.00 g/L↓,嗜酸粒细胞0.00 × 109/L ↓.尿常规示尿隐血4+↑,尿蛋白2+↑.血涂片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虫体.血样荧光定量PCR扩增显示巴贝虫阳性.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1 338 308条田鼠巴贝虫序列.予米诺环素(每次0.1 g,12 h 1次)+克林霉素(每次0.6 g,6 h 1次)抗感染治疗.9月11日,患者好转出院.出院前血常规示血红蛋白76.00 g/L,血小板计数208.00 × 109/L,谷丙转氨酶39.60 U/L,谷草转氨酶37.20 U/L.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田鼠巴贝虫首例输入性病例珠海市

    腹腔多发合并胸壁细粒棘球蚴病1例

    祖力皮喀尔·图孙尼亚孜蒋铁民温浩
    424-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患者,男,67岁,汉族,甘肃农民.2023年5月12日因"发现右侧胸壁包块2月余"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30余年前有肝细粒棘球蚴感染史,2021年12月曾因肺细粒棘球蚴感染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有家畜、犬类密切接触史.入院查体,右上胸部近腋窝处触及一大小约30 cm × 20cm、柔软的实性包块,质韧、边界清、压痛阳性.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清学检查示棘球蚴和弓形虫抗体IgG阳性.腹部增强CT、腹部B超示肝脏、左上腹腔、脾周、右侧腹腔及胸壁多发囊性病灶,右侧胸壁下病灶局部通过肋间隙突入胸壁皮下,部分病灶钙化.诊断为"腹腔多发合并胸壁细粒棘球蚴病",行手术摘除包囊.术后病灶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病灶部分区域见均质红染,散在分布棘球蚴样结构伴部分钙化.术后患者恢复良好,6月13日出院.患者即出院日起口服阿苯达唑片剂,10~15 mg/(kg·d),早、晚餐后分服,继续治疗6个月.术后3月复诊,患者未诉特殊不适,腹部、盆腔增强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肝棘球蚴病腹腔棘球蚴病胸壁棘球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