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机械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周佑启

半月刊

1004-132X

paper@cmemo.org.cn

027-88011893

430068

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工业大学772信箱

中国机械工程/Journal China 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刊。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重大学术进展,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的最新学术信息,围绕机械企业科技进步传播重大科技成果,就机械工程界的热点开展讨论,不断跟踪世界机械工程最新动向,注重完善机械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以探询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术成果交流,提高科技人员素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为宗旨,以深内涵、广视野、强应变、高品味、厚基础为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压气动压力伺服系统的鲁棒控制

    张迪嘉高路平周少梁高隆隆...
    1141-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气动压力伺服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和未建模动态制约了其控制精度的提高,针对此提出了基于RISE的自适应鲁棒控制算法用于高压气动压力伺服系统的控制.考虑到核心元件高压电-气伺服阀的控制性能对高压气动压力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的影响,设计了交叉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伺服阀位置控制算法有助于避免正弦信号失真、减小稳态压力抖动,系统压力控制算法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动态跟踪能力.

    高压气动压力伺服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高压电-气伺服阀动态压力跟踪

    MoSe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的减摩机理

    燕松山肖正力毛娅胡瑞...
    1151-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不锈钢摩擦副零件摩擦因数大、易磨损的不足,利用粉末冶金不锈钢基体贯通孔隙特征和异质结纳米润滑剂超滑效应,采用真空浸渍和水热合成两步法工艺制备出了 MoSe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并对其摩擦学特性与减摩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摩擦过程中,加入到基体孔隙的MoSe2/石墨烯异质结润滑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均匀润滑膜,显著减小了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在常温、载荷40 N、转速100 r/min工况下,MoSe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因数低至0.106,磨损率降至6.45×10-5 mm3/(N·m),与不锈钢基体相比,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 86%和93%.

    纳米复合材料不锈钢异质结自润滑石墨烯

    多闭环厚板折展蜂窝机构的几何设计与性能分析

    畅博彦关鑫金国光梁栋...
    115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厚板折纸理论设计出一种单闭环空间折展机构,并用螺旋理论对机构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引入Myard类型约束和Sarrus类型约束,提出将机构自由度降低为1的2种方法,对应得到M型和S型折展蜂窝单元.将2种折展蜂窝单元的运动特征与平面镶嵌原理相结合,构造出M型和S型折展蜂窝机构.研究了设计参数对机构折展率的影响规律,并以提高折展率为目标对机构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M型折展蜂窝机构完全展开后可形成单侧平整的表面;S型折展蜂窝机构的折展率更大.

    折展机构蜂窝结构Myard机构Sarrus机构折展率

    基于位形相似性聚类的机器人参数标定研究

    高文斌占庆元
    1168-1177,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非几何参数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与机器人位形之间的相似性映射关系,通过聚类算法将机器人参数标定位形空间划分为多个子空间,并在各个子空间中完成参数标定;利用相似性关系将待补偿位形归类到对应的子空间,根据子空间的参数标定结果控制机器人运动,实现非几何参数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的有效补偿.以UR5机器人为标定对象进行试验,与普通标定补偿方法相比,采用所提方法标定补偿后的位置误差模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分别减小了 60.24%和66.62%.

    误差补偿参数标定非几何参数误差位形相似度K-means聚类算法

    航空高速齿轮泵齿轮端面摩擦副的润滑特性

    陈源熊典峰李运堂高永操...
    117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外啮合齿轮泵齿轮端面摩擦副磨损严重的问题,在齿轮端面开设仿特斯拉阀型槽和椭圆孔组合的新型复合织构以改善润滑特性.基于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建立齿轮织构端面摩擦副的润滑理论分析模型,分别在有无织构条件下仿真分析了端面液膜内流体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研究了工况和结构参数对齿轮端面开启性和密封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织构产生的流体动压力可使齿轮端面摩擦副非接触运行,对减摩增效具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齿轮端面摩擦副的开启性和控漏性,织构结构参数即槽深取7~9 μm、高度差取5~6μm、倾斜角取0°~10°、形状因子取0.4~0.5为宜.

    高速齿轮泵端面摩擦副复合织构液动润滑结构优化

    钨极高压微电弧温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李瑞君赵亮姚攀王勇俊...
    1188-1193,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一体式微球形钨探针的制备成功率,对制备过程中高压微电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钨极高压微电弧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以计算电极间距在0.5~2.0 mm、电压在1~12 kV时的电弧温度分布;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进而得到了电弧温度与放电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最后,基于Boltzmann作图法搭建了光谱测温系统,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弧呈椭球形分布,近阳极区存在高温屏障,阳极温度远低于阴极温度;电弧温度与电压、电极间距之间均为类抛物线性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3%.该模型可用于计算电弧温度,从而实现钨探针的可控制备.

    电弧温度磁流体动力学Boltzmann作图法微球形钨探针

    考虑附加损伤和缺口效应的缺口件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程琴高建雄袁逸萍朱鹏年...
    1194-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利用局部应力应变法预测缺口件多轴疲劳寿命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基于临界平面理论,综合考虑缺口的应力梯度和尺寸以及附加强化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提出一种多轴加载下缺口件疲劳寿命的预估方法.采用3种不同材料的缺口件实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将提出模型与2种经典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提出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另外两种,预测结果几乎都在二倍寿命误差带内.

    多轴疲劳缺口件缺口效应附加损伤

    微量供油下的线接触副润滑增效分析

    李书义郭峰黄柏林金薇...
    1205-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发现亲/疏油交替供油的功能润湿表面能提高微量供油下有效润滑的成膜性能.基于此,建立了有限长滚子副润滑模型,分析了交替供油的亲/疏油带宽及工作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增强规律.研究发现,微量供油条件下可利用交替供油方式达到线接触副润滑增效的目的,但供油交替变换使接触区润滑性能不稳定,且润滑增效作用会受功能表面亲/疏油带宽和卷吸速度的影响.

    线接触副微量润滑功能表面供油

    基于网络权重参数敏感度分析的终身视觉回环检测方法

    沈晔湖李欢张大庆苗洋...
    1212-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系统中通过回环检测判别机器人是否到达过先前的位置,可有效消除位姿估计造成的累积误差.随着数据量的增大,现有方法会导致网络模型泛化性能降低.为实现可持续回环检测,提出一种网络权重参数敏感度分析视觉回环检测方法,将残差神经网络与广义均值池化相结合来构建轻量化特征提取网络;设计了可变相似感知区域,将可变滑动窗口和相似度矩阵相结合来提取三重样本;提出的网络权重参数敏感度分析方法降低了网络模型的灾难性遗忘.与典型方法MAC相比,所提方法在Nordland等数据集的召回率提高了 42%左右.

    回环检测终身学习对比学习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网络权重参数敏感度分析

    基于接触区域自适应调整的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磨削轨迹精确计算方法

    刘哲杨德存阳智麾江磊...
    1222-1231,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的加工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接触区域自适应调整的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磨削轨迹精确计算方法.通过圆弧头立铣刀结构特征分解构建了后刀面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砂轮和后刀面之间的磨削接触区域,自适应修正砂轮姿态,避免磨削干涉,实现了后刀面几何参数控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保证了曲面的光滑连接.最后,在VC++平台算法模块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加工仿真和磨削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圆弧头立铣刀后刀面磨削轨迹接触区域自适应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