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长PFNA是否捆扎固定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

    张立峰红荣贾燕飞郝廷...
    86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加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钢丝捆扎治疗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6月本科收治的26例股骨转子间的股骨转子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3例采用单纯加长PFNA固定(未捆扎组),13例采用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固定(捆扎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捆扎组的切口长度[(8.4±1.7)cm vs(12.3±2.9)cm,P<0.001]、术中透视次数[(49.2±21.5)次vs(62.6±15.3)次,P<0.001]均显著少于捆扎组,但是,捆扎组恢复部分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捆扎组[(29.0±7.2)dvs(59.7±14.8)次,P<0.001].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及Harris评分、髋伸-屈及髋内-外旋ROM显著改善(P<0.05).捆扎组术后 1 个月 VAS 评分[(5.6±0.7)vs(7.3±1.0),P<0.001]、Harris 评分[(64.7±8.3)vs(53.1±9.6),P<0.001]、髋伸-屈 ROM[(83.2±18.9)° vs(54.7±22.3)°,P<0.001]、髋内-外旋 ROM[(46.4±13.7)° vs(35.8±15.1)°,P=0.017]及术后 6 个月 Harris评分[(82.9±7.6)vs(69.5±10.3),P<0.001]均显著优于未捆扎组.影像方面,捆扎组Baumgaertner骨折复位评级显著优于未捆扎组[优/良/差,(11/2/0)vs(3/4/6),P=0.002].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颈干角、双侧股骨长度差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捆扎组颈干角[(125.8±7.7)°vs(117.4±12.3)°,P=0.047]、双侧股骨长度差[(3.0±2.1)mm vs(4.8±3.4)mm,P=0.049]均显著优于未捆扎组.两组骨折愈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PFNA联合钢丝捆扎股骨治疗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早期效果优于单纯使用PFNA.

    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髓内钉捆绑

    Tile B骨盆骨折外固定是否耻骨支置钉的比较

    艾义翔艾先强高杰艾鹏程...
    87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外固定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是否耻骨支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外固定架治疗42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2例采用髂骨-耻骨支联合置钉外固定(耻骨钉组),另外20例单纯髂骨置钉外固定(无耻骨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耻骨钉组手术时间[(36.8±5.8)min vs(24.5±5.1)min,P<0.001]、切口总长度[(6.1±0.6)cm vs(4.1±0.5)cm,P<0.001]、术中失血量[(27.9±7.2)ml vs(17.1±6.8)ml,P<0.001]和术中透视次数[(9.1±1.8)次 vs(6.6±1.6)次,P<0.001]均显著多于无耻骨钉组,但前者下地行走时间[(22.8±2.4)d vs(41.9±3.8)d,P<0.001]、住院时间[(12.2±1.8)d vs(19.4±2.8)d,P<0.001]、完全负重活动时间[(45.7±6.6)d vs(60.7±9.4)d,P<0.001]均显著优于无耻骨钉组.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髋伸屈ROM、内外旋ROM和Majee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耻骨钉组在VAS评分[(2.8±1.1)vs(4.2±1.7),P=0.004]、髋伸屈 ROM[(147.8±13.3)° vs(139.5±11.9)°,P=0.038]、内外旋 ROM[(69.8±8.4)° vs(64.2±6.2)°,P=0.020]和 Majeed评分[(76.1±9.3)vs(65.2±7.0),P<0.001]均显著优于无耻骨钉组.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骨-耻骨支联合置钉外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无耻骨钉支架.

    TileB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髂骨置钉耻骨支置钉

    膝骨关节炎内侧半月板挤出与下肢力线的相关性

    沈大惠孙寿康徐祥钧宋扬...
    878-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力线参数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内侧半月板挤出(meniscal medial extrusion,MME)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22-2023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共307膝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MME与下肢力线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下肢力线参数对MME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以MRI测量MME结果,307膝分为两组,212膝MME>0.3 cm为重度组,占69.1%.95膝MME≤0.3 cm为轻度组,占30.9%.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组的 AMA[(6.9±1.0)° vs(5.9±0.8)°,P<0.001]、JLCA[(5.4±1.3)° vs(2.9±1.1)°,P<0.001]、mLDFA[(88.1±2.8)° vs(83.5±4.2)°,P<0.001]显著大于轻度组,而前者的 MPTA[(86.1±3.0)° vs(86.6±3.1)°,P<0.001]、mHKA[(1.6±0.8)° vs(2.9±1.9)°,P<0.001]显著小于后者.两两相关分析表明:MME与AMA和JLCA、mLDFA呈显著正相关(P<0.05).MME与FTA、MPTA、mHKA呈显著负相关(P<0.05).ROC 分析提示,AMA、JLCA、mLDFA 值高于 6.33°、3.55°、86.34°预测 MME≥0.3 cm 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ve,AUC)分别为0.807、0.954、0.791.[结论]AMA、JLCA及mLDFA与KOA患者的MME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MME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

    膝骨关节炎半月板半脱位下肢力线

    本刊网站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883页

    9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2年生存调查

    李家琛杨朝晖
    884-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生存情况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72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针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单因素比较死亡与生存两组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1~87个月,术后6、12、24个月分别死亡27例(15.7%)、53例(30.8%)、102例(59.3%).按术后6个月是否生存,单因素比较显示,死亡组的BMI显著小于生存组[(19.7±3.6)kg/m2 vs(21.2±3.7)kg/m2,P=0.049],死亡组的ASA分级显著重于生存组[Ⅱ/Ⅲ/IV/V,(2/10/15/0)vs(23/82/39/1),P=0.031],死亡组术前 Hb 水平显著低于生存组[(92.4±16.6)g/L vs(100.1±18.2)g/L,P=0.043].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ASA级分期重(HR=5.295,P<0.001)、骨折类型复杂(HR=2.264,P=0.013)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HR=0.290,P=0.003)、术前Hb高(HR=0.983,P=0.037)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术后死亡率尤其是24个月死亡率较高,同时BMI小、ASA分期重、骨折分型复杂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

    股骨粗隆间骨折死亡率影响因素生存分析

    骨盆后环损伤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

    李文龙刘振兴孙兆云王星...
    889-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2月收住本院创伤骨科病区中心的45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采用3D导板辅助,24例采用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导板组手术时间[(84.8±2.6)min vs(113.3±2.2)min,P<0.001]、螺钉置入时间[(40.9±0.4)min vs(65.3±1.6)min,P<0.001]、导针调整次数[(0.8±0.7)次 vs(4.0±0.9)次,P<0.001]和 X 线曝光时间[(35.2±0.8)s vs(77.3±1.4)s,P<0.001]均显著优于徒手组.随访时间平均(24.1±7.5)个月.导板组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85.6±2.7)d vs(95.1±0.6)d,P=0.046]显著早于徒手组.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髋伸屈和内外旋ROM、Majee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导板组VAS评分[(2.6±0.3)vs(3.7±0.2),P=0.042]、髋伸-屈ROM[(121.2±1.1)° vs(103.2±1.6)°,P=0.046]和髋内外旋 ROM[(78.0±0.5)° vs(55.5±0.9)°,P<0.001]、Majeed 评分[(36.5±2.3)vs(26.8±0.3),P<0.001]均显著优于徒手组.影像方面,导板组置钉位置[优/良/差,例(%),19(90.4)/1(4.8)/1(4.8)vs 14(58.3)/7(29.2)/3(12.5),P<0.001]、骨折复位质量[优/良/差,例(%),18(85.7)/2(9.5)/1(4.8)vs 11(45.8)/9(37.5)/4(16.7),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 周/10~16 周/≥16 周,例(%),17(80.9)/3(14.3)/1(4.8)vs 11(45.8)/10(41.7)/3(12.5),P<0.001]显著优于徒手组.[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骶髂螺钉固定骨盆后环骨折损伤小,可以取得更佳的早期治疗效果.

    骨盆骨折3D打印慨髂螺钉回顾性研究

    关于本刊网站开放获取稿件下载相关事宜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894页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徐玉娟马良辰田富宝朱宁...
    895-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是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最终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而SONFH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存在各种假说.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促发因素之一.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炎症信号通路能被短期内过量或长期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激活,致NF-κB活化,使其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继而转入细胞核启动基因表达释放出大量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使破骨细胞分化增强,骨吸收增加,同时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诱发其凋亡,对骨的结构造成影响,破坏骨稳态,最终引发股骨头塌陷、坏死.本文对TLR4/NF-κB信号通路参与SONFH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SONFH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TLR4受体股骨头坏死糖皮质激素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梁馨文韩亚兵王世林潘玮敏...
    901-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腱损伤为临床常见病,由于肌腱自身愈合能力较差,自然愈合常形成瘢痕组织,无法达到功能性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现有治疗手段虽均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完全恢复损伤肌腱的原有结构及功能.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作为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的新兴手段虽已广泛应用,但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肌腱损伤的研究较少,且具体机制并不完善.本文针对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肌腱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组织工程技术作一综述,为肌腱损伤的临床治疗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肌腱损伤

    畸形性骨炎:1例报告与综述

    白元帅袁普卫康武林董佩...
    906-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畸形性骨炎为骨重建异常的一种非炎症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痛、骨骼膨大、骨畸形和骨折.本病在国内极为罕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尚不清楚,文献中多数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目前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依靠血碱性磷酸酶升高及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来诊断.本文报道1例畸形性骨炎的病例,结合免疫组化更加明确诊断,并通过回顾文献,着重介绍其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方法,旨在为畸形性骨炎的研究与诊治提供参考.

    畸形性骨炎诊断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