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侧双入路镜下骨剌切除跖腱膜松解治疗跟痛症

    夏宇李文张磊石厚银...
    96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双入路镜下跟骨骨刺清理加跖筋膜松解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0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疗的58例跟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9例行经外侧双入路踝关节镜下骨刺清理加跖筋膜松解术(手术组),29例行保守治疗(保守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随访和影像结果.[结果]手术组29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无切口处感染等并发症.保守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随访过程中,手术组无不良现象,无症状复发;保守组2例分别在6、12个月足跟痛复发,再次给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随时间推移,两组VAS、AOFAS和Maryland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间VAS、AOFAS和Maryland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6、12 个月手术组在 VAS 评分[(3.1±1.1)vs(5.2±1.2),P<0.001;(1.6±0.8)vs(4.6±1.4),P<0.001;(0.6±0.6)vs(3.9±1.3),P<0.001]、AOFAS 评分[(73.9±10.4)vs(52.2±14.1),P<0.001;(86.1±5.6)vs(59.0±13.3),P<0.001;(93.5±2.9)vs(62.4±13.0),P<0.001]和 Maryland 评分[(73.9±10.8)vs(53.0±14.0),P<0.001;(86.1±5.5)vs(59.3±12.5),P<0.001;(93.3±2.6)vs(63.0±13.4),P<0.001]均显著优于保守组.影像方面,手术组29例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跟骨骨刺消失,至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跟骨骨刺复发患者.保守组跟骨剌的影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外侧双入路镜下行跟骨骨刺清理加跖筋膜松解术治疗跟痛症具有疗效好、医源性创伤少等优点.在防止跟痛症的复发方面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跟痛症跟骨骨刺跖筋膜外侧双入路关节镜术保守治疗

    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的特点与单髁置换术

    杨涛涂意辉薛华明马童...
    967-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膝外侧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外侧半月板切除后继发性膝骨性关节炎(post-meniscectomy knee osteoarthritis,PMKO)与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primary knee osteoarthritis,PKOA)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3月因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外侧UKA 32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半月板切除史,将患者分为两组:继发组(半月板切除组)38例,按照年龄、性别及术肢侧别进行1∶1配对,选择38例纳入原发组(无半月板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临床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继发组外伤史的比率[(例,有/无),(36/2)vs(0/38),P<0.001],术前 Q 角[(15.3±3.0)° vs(12.8±3.3)°,P<0.001],术前外侧室 Kellgren-Lawrence(K-L)分级的严重程度[0/1/2/3/4,(0/0/1/13/24)vs(0/0/3/21/14),P=0.020]均显著大于原发组,而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5.6±3.9)° vs(8.2±4.5)°,P=0.014]显著小于原发组.继发组中男性在半月板切除后的无症状生存率显著大于女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63.2±24.6)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均无翻修病例.两组末次随访VAS、OKS评分、ROM、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和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翻修病例.[结论]外侧UKA治疗膝外侧室骨性关节炎术后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外侧半月板切除史对于外侧UKA的术后疗效影响不显著.

    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炎膝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膝外侧单髁置换术中期疗效

    基于PearlDiver数据库水泥与非水泥全膝置换比较

    杨挺张志昌池嘉伦秦立伟...
    973-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PearlDiver数据库的大数据,比较非水泥型与水泥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美国大型医疗记录数据库PearlDiver 2015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TKA治疗的103 231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17 299例采用非水泥型TKA,85 932例采用水泥型TK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d内的内科并发症及术后2年内的外科并发症.[结果]非水泥组TKA术后90 d内输血率[例(%),403(2.3)vs 1 631(1.9),P<0.001]和患者再入院率[例(%),1 440(8.3)vs 6 542(7.6),P<0.001]显著高于水泥组,但前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例(%),495(2.9)vs 2725(3.2),P=0.032].两组间肺炎、肺栓塞等其他内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水泥组术后2年假体无菌松动发生率显著低于水泥组[例(%),318(1.8)vs1811(2.1),P=0.031].两组伤口并发症、假体周围感染、关节僵硬、假体周围骨折、关节翻修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TKA中,与水泥TKA相比,非水泥TKA的围手术期失血风险显著升高,而其术后假体无菌松动的概率则相对降低.两种TKA在假体周围感染、关节翻修及其他并发症风险方面无明显差异.

    膝关节骨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非骨水泥型骨水泥型术后并发症

    本刊对部分稿件实行开放获取发表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978页

    胫腓双骨折内固定是否固定腓骨的比较

    陈尚桐陈跃平黄川洪董盼锋...
    979-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胫腓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是否固定腓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4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9例固定腓骨,25例不固定腓骨.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固定组手术时间[(112.4±13.3)min vs(81.0±11.2)min,P<0.001]、切口总长度[(7.0±1.3)cm vs(4.9±1.2)cm,P<0.001]显著长于未固定组,但前者术中透视次数[(3.0±0.9)次vs(5.1±1.4)次,P<0.001]、术后首次触地时间[(8.4±1.4)d vs(24.9±3.0)d,P<0.001]均显著少于后者.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固定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未固定组[(22.1±1.3)周vs(23.4±1.0)周,P<0.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HSS、AOFAS评分及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固定组 VAS[(0.2±0.3)vs(1.3±0.8),P<0.001]、HSS[(88.8±0.7)vs(87.3±2.1),P<0.001]、AOFAS[(91.3±6.6)vs(79.7±14.0),P<0.001]评分及膝伸-屈 ROM[(134.9±5.5)° vs(126.2±6.1)°,P<0.001]、踝背伸-跖屈 ROM[(58.1±8.4)° vs(44.2±10.4)°,P<0.001]均优于非固定组.影像方面,固定组的骨折复位优良率显著高于未固定组(P<0.05),固定组的影像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非固定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中,固定腓骨临床结果更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胫骨腓骨骨折骨折固定术腓骨固定腓骨不固定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定向肌群训练的意义

    刘艳萍刘霞申思冯志...
    985-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引导训练对术后恐动症、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1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7例,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38例给予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引导训练(训练组),3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组).比较两组恐动症TSK-17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NRS评分和生活质量SF-12评分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间上述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d,训练组的TSK-17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32.2±7.0)vs(37.2±6.5),P=0.002],前者的SF-12评分显著高于后者[(63.1±9.2)vs(56.6±9.1),P=0.003],但两组间的Harris和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训练组的TSK-17[(25.3±4.3)vs(30.7±5.5),P<0.001]、NRS 评分[(1.1±0.6)vs(2.4±1.0),P<0.001]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 Harris 评分[(75.3±4.5)vs(70.6±6.8),P<0.001]和SF-12评分[(70.9±7.4)vs(65.8±9.0),P=0.008]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末次随访时,训练组的TSK-17评分[(4.8±4.6)vs(7.3±5.7),P=0.033]和 NRS 评分[(0.6±0.5)vs(1.1±0.8),P=0.005]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训练组的 Harris[(81.8±5.4)vs(79.6±4.6),P=0.045]和SF-12评分[(77.8±8.3)vs(73.9±7.2),P=0.03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老年THA术后患者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定向引导训练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率,增强髋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髋关节置换术恐动症定向肌群术后康复

    L5S1椎间盘突出与后关节突发育的关系

    何克云胡朝晖胡巍罗同青...
    99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L5S1椎间盘突出与后关节突发育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0年本科收治的旁侧型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突出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07例腰椎MRI无LDH作为正常组,分别在MRI上测量两组L5S1关节突关节角度(facet joint,FJ)及两组邻近L4/5FJ.计算左右侧FJ差值,差值>10°定义为双侧FJ不对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L5S1 LDH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突出组102例,正常组10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性别、BMI、L4/5(∠C)、L5S1(∠C)、L4/5(|∠α-∠β|)、L4/5不对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突出组L5S1(|∠α-∠β|)[(10.2±5.4)° vs(4.9±7.6)°,P<0.001]、L5S1 不对称发生率[例(%),59(57.8)vs 14(13.0),P<0.001]、L4/5 与 L5S1∠C 差绝对值[(18.0±13.6)° vs(14.1±9.3)°,P=0.016]、L4/5 与 L5S1∠α 差绝对值[(12.0±8.2)° vs(8.7±5.9)°,P<0.001]、L4/5 与 L5S1∠β 差绝对值[(9.4±7.8)° vs(7.4±5.0)°,P=0.026]显著大于正常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L5S1(|Lα-∠β|)(OR=1.245,P<0.001)、L4/5与 L5S1∠C差绝对值(OR=1.049,P<0.001)是L5S1旁侧型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5S1旁侧型LDH与L5S1(|∠α-∠β|)、L4/5与L5S1∠C差绝对值具有相关性.

    L5S1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赵久卿刘文科刘炯
    996-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技术已经成为ACL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法.有学者提出ACLR是继发髌股关节OA的危险因素之一,髌股关节OA与膝关节OA密切相关.因此,减少ACLR术后髌股关节OA的发生也是减少或延缓膝关节OA的重要环节.目前关于ACLR术后发生髌股关节OA的机制尚未清楚.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CLR术后髌股关节OA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前交叉韧带损伤髌股关节骨关节炎危险因素前交叉韧带重建

    3D打印生物工程骨支架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寒邢辉
    1001-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织工程学支架在人体骨缺损的修复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常规方法尚未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骨组织工程中,制备高性能支架是研究的重点.该领域主要生产具有理想形状、结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以提高支架生物性能和提升修复骨缺损的效果.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的许多行业广泛运用.3D打印技术通过定制形状和结构,有可能制备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使其具有仿生宏观或微观结构、合理的机械性以及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相容性.本文简要综述了 3D打印制备不同类型骨组织支架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 3D打印设计和制造骨组织工程支架最新理念.

    3D打印骨缺损支架材料修复组织工程

    本刊网站征集视频授课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0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