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研究进展

    包志强陈扬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骨科的常见疾病,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发生骨质疏松后,由于骨强度降低和骨脆性增加,日常活动中即可导致椎体压缩骨折,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临床医生用于OVCF治疗的有效手段,但经过临床研究发现,PVP术后容易再发椎体骨折,增加患者病痛和负担.其发展进程引起了骨科医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发生原因及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OVCF患者PVP术后再发骨折的流行病学、时间和空间性、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以减少PVP术后再发骨折的概率.

    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再骨折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居家康复的研究进展

    梁晓蕾秦德春陈秀丽夏芳...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取决于术后康复训练,而居家康复是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最具有成本效益的长效康复模式,但居家康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该文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的现况、影响因素、干预策略、局限性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患者居家康复的可控因素和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居家康复研究进展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61页

    3D打印个性化矫形器制作技术进展

    阮贝特颜威马泓泓奚小冰...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个性化矫形器制作的重要部分,根据测量数据重构患处3D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方法设计矫形器,再利用快速成型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制作.3D打印个性化外固定矫形器目前是"医工"交叉学科研究的热门领域,具有高贴合度、轻便透气、定制结构等优点,有助于功能恢复.近年来,对于个性化矫形器制造流程的效率、成本及舒适度的研究逐年增加,本文侧重于RE方法,按照制造流程从光学扫描、CAD建模、镂空最后到3D打印成型的相关技术优化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逆向工程3D打印支具矫形器快速成型

    Felix Ⅳ-A假体周围骨折:1例报告和综述

    卜鹏慧杨治张伪松胡守业...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假体周围骨折已成为一个日益常见和具有挑战性的骨科问题.临床中TKA术后胫骨假体周围骨折较股骨远端以及髌骨骨折少见,胫骨结节骨折合并髌腱损伤则更为罕见,在文献中很少被描述,其诊断与治疗充满挑战性.本文介绍了1例74岁女性患者,右膝骨关节炎行TKA术后4年,因下楼摔伤致右胫骨结节骨折伴髌腱损伤,骨折类型为Felix ⅣA型.手术采用缝线桥固定骨折,并联合半腱肌腱环形重建髌腱,在固定骨折断端的同时修复膝关节伸膝装置.术后10个月随访,患者获得了完全主动的膝关节伸展功能,无伸膝迟滞.此外,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胫骨假体周围骨折全膝关节置换术髌腱损伤半腱肌腱转移

    经皮植骨椎弓钉固定治疗严重Kümmell病

    曲新田管华鹏魏传付徐展望...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经皮植骨椎弓钉固定治疗严重Kümmell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9年6月-2021年6月采用经皮植骨椎弓钉固定治疗严重Kümmell病患者14例.全麻后取俯卧位,透视定位进钉点,做体表标记,牵引按压复位.经皮置入椎弓钉,先旋出伤椎一侧螺钉,顺导钉道置入植骨通道,将骨粒以通道植入椎体裂隙中,再行对侧相同操作.最后紧固钉-棒系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长平均(112.6±28.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1.4±77.6)ml.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评分[(7.1±0.8),(3.1±0.6),(1.6±0.6),P<0.001]及ODI评分[(75.4±4.1),(30.9±3.7),(16.0±3.5),P<0.001]均显著降低.影像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与术前相比,术后Cobb角[(29.1±4.4)°,(12.8±3.8)°,(13.6±3.2)°,P<0.001]和前缘高度[(11.8±4.0)mm,(20.1±1.5)mm,(19.6±1.2)mm,P<0.001]均显著改善.[结论]经皮植骨椎弓钉固定治疗严重Kümmell病手术微创,技术可行,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

    Kümmell病经皮植骨椎弓钉植骨漏斗

    C臂三维影像牵引器复位动力交叉钉固定股骨颈骨折

    朱德志张艳军常锐王伯珉...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C形臂三维影像下牵引器复位动力交叉钉(femoral neck system,FNS)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C形臂三维影像下牵引器复位FNS内固定治疗.患侧垫高40°,斜侧卧位,于股骨髁上穿针,安装骨折牵引器,施加纵向牵引力,内收内旋患肢使骨折复位.股骨大粗隆行纵行3 cm切口,暴露股骨近端外侧壁,放置定位导向器,沿定位导向器钻入导针股骨头软骨下5 mm,沿导针安装FNS,关闭切口.[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54.2±11.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7.5±18.3)ml,透视时间平均(65.1± 3.2)s.随访时间平均(14.5±4.2)个月,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I级16例,Ⅱ级5例,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5±1.5)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4.5±4.2)分.[结论]C形臂三维影像下牵引器复位(FNS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提高复位精准度,骨折固定稳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三维成像牵引复位动力交叉钉(FNS)

    郑重声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81页

    牵拉和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治疗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解焕鑫杨华清杨启昌章耀华...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牵拉技术结合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术治疗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Ilizarov技术结合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术治疗的脑瘫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37例(48足),包括Diméglio Ⅲ级32足,diméglio Ⅳ级16足,评估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平均(96.9±1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9.7±10.4)ml,部分负重时间平均(6.7±0.9)d,外固定架调整时间平均(8.0± 1.1)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9.9±1.7)周,外固定时间平均(12.2±1.0)周.随访时间平均(18.3±3.6)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ICFSG[(37.8±4.0),(8.7±6.4),P<0.05]、MAS 评分[3.0(3.0~4.0),1.0(0~3.0),P<0.05]显著降低,踝关节活动度[(12.4± 6.9)°,(33.7±10.4)°,P<0.05]和 AOFAS 评分[(42.1±7.7),(81.2±9.3),P<0.05]显著增加.影像学指标 TC[(8.9±3.4)°,(30.0±6.1)°,P<0.05]、TF[(-24.2±13.0)°,(2.6±6.7)°,P<0.05]和 LTC[(5.0±2.4)°,(34.8±7.3)°,P<0.05]显著增加.[结论]脑瘫引起的痉挛性马蹄内翻足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术治疗,矫形效果确切且安全.

    Ilizarov技术马蹄内翻足选择性胫神经缩窄术脑性瘫痪痉挛

    膝关节置换术艾司氯胺酮对止血带损伤的影响

    沈俊朱光亮方培培李晓明...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艾司氯胺酮对止血带损伤的影响.[方法]106例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53例应用艾司氯胺酮(用药组),53例常规全麻(未用药组).比较两组临床与检验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用药组止血带60 min[(109.7±8.3)mmHg vs(115.7±9.5)mmHg,P<0.001]和松止血带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102.6±7.4)mmHg vs(99.3±6.9)mmHg,P=0.019]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相应时间点,用药组 NRS 评分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0.05).术后7d用药组股部周径显著大于未用药组[(42.7±5.4)cm vs(40.4±5.1)cm,P=0.026],两组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1.9% vs 15.1%,P=0.031).检验方面,充气前,两组IL-6、LA、MD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松止血10 min用药组IL-6[(407.3±26.7)pg/ml vs(432.5±28.7)pg/ml,P<0.001]、LA[(0.8±0.2)mmol/L vs(1.0±0.2)mmol/L,P<0.001]、MDA[(4.4±0.6)μmol/L vs(4.8±0.6)μmol/L,P<0.001]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艾司氯胺酮具有抑制止血带高血压,减轻止血带疼痛,预防股四头肌萎缩的作用.

    膝关节置换艾司氯胺酮止血带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