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

顾明远

月刊

1002-4808

xuekan@edujournal.net

010-64845699

100078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

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着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广大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与过渡学校建设

    朱秀红刘善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学龄人口依学段呈现"排浪式"波动.这种趋势形成的教育需求骤增骤减变化给教育资源配置带来严峻挑战:体制机制梗阻无法满足教育需求快速变化对资源调整的及时性要求;教育投入的"沉没"属性难以兼顾教育资源短期紧缺与长期过剩的时效矛盾.建设过渡学校成为应对这种挑战的有效策略.为建好过渡学校,应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协作性,保障建设效率;提高美观性和舒适性,促进与现有学校自然融入;注重均衡性和公开性,提高家长社会的教育信任.为了规避学龄人口过峰后的资源富余风险,应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拓展教育资源的服务功能并妥善消解过剩资源.

    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教育资源过渡学校富余风险

    我国少子化进程中基础教育的战略应对

    何沛芸黄斌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在滑陷人口结构性危机,基础教育面对人口变化的挑战应采取怎样的战略举措,是亟待学界作出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课题组借助各类统计数据,深入探讨我国少子化进程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不适配,同时从"被动应对"与"主动应对"两方面,对世界主要国家基础教育应对人口变动的典型举措进行系统梳理.相较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我国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存在增速放缓但总体规模仍处于高位、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不同学段适龄人口呈波动状推移式变化等"本土特征".面对人口变动冲击,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基础教育政策制定需改变战略思路,从"引入口"与"促发展"两方面切入,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对区域人口流动与家庭居住空间的规划性功能,以及对外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性功能.

    基础教育少子化人口红利人才红利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背后的教育考量

    课题组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是教育改革面临的基础性、战略性影响因素,教育则是提升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2022年印度人口数量超过中国开始居全球首位,位次转变背后更要关注两国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教育发展对两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通过对中印两国教育现状以及人口、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系统考察发现,印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限制着其"人口红利"的释放.与印度相比,受益于更优的教育发展水平,我国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人力资源总量优势.站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维度看待中印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发展,我国应充分汲取印度教育经验教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印度人口人口结构印度教育中印教育

    国际视野下人口变化及其教育应对的策略分析

    叶雨欣
    25-3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不少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数量减少、少子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人口质量挑战等共性问题,相应地,对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布局和教育质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人口变化的国别教育策略研究发现,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以侧重维稳或维系优势为主;应对少子老龄化时通常另辟蹊径或转弊为利;应对区域人口分化时注重均衡或突显公平;应对人口质量挑战时重视提升质量或引领先锋.研究建议,我国在未来应做好前瞻布局,确保不同教育学段平稳过渡;统筹规划,针对性部署不同类型教育;优化调整,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扩优提质,提升国家的教育核心竞争力.

    人口变化教育应对教育策略教育布局

    新质生产力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张家军黄儒军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基于中国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提出的高级生产力形态,在价值层面、科技层面、结构层面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内涵特征,是绿色化、智能化、高阶化的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对于驱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它可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创新动力,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公平发展保障.为使新质生产力真正成为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创新以奠定基础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注重人才引领以强化基础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研发教育智能技术以打造基础教育发展的技术引擎,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以构筑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支点.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渐进中创新: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政策变迁

    郭璨樊平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督导政策变迁先后经历了初步建立(1949-1976年)、恢复构建(1977-2009年)、巩固发展(2010-2019年)和深化发展(2020年至今)四个阶段,整体呈现出较强的渐进式变迁特征.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督导政策体系经过75年的建立健全,在确立教育督导法理权威、确保教育督导工作规范、保障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仍存在政策体系结构尚不完整,政策内容缺少对一些重大、关键问题的回应等不足.当前,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使命和历史责任,迫切需要健全教育督导法治体系结构、提升教育督导法律地位,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填补教育督导政策内容空白,以此建立完整的教育督导政策体系.

    教育督导政策政策变迁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须知

    43页

    何以聚变:集团化办学扩优提质的困境表征、溯因及优化进路

    李威璎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如何释放出创新性办学模式的潜能,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目标的实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集团化办学为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面临一系列集团内部聚而不变的困境.追根溯源,集团化办学的组织设计机制、内部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以及评估机制等尚不健全.为了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推动集团化办学真正实现聚变效应,应建构从"学校人"向"学区人"转变的组织设计机制,尝试从"松散式"向"紧密式"转变的集团内部管理机制,改变以"形式"为主到以"效用"为主的资源分配机制,探索以"学校"为单位向以"集团"为单位转变的评估机制.

    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高质量发展扩优提质优质均衡

    "双减"背景下学科知识的价值追问及知识教学的进路

    徐猛马宏韬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批判应试教育的过程中,理论界关于知识客观性与相对性的争论,导致实践者课程知识观的迷失.学校将"双减"政策对高负担学习的否定曲解为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弱化,对核心素养的追求异化为特色课程的粗制滥造和跨学科学习的浅尝辄止.理论之争只是知识属性与获取方式之争,并非价值之争.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知识及其获得过程产生的育人价值.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表现为实践价值、主体价值、社会价值,回归境域性、体现非理性、升华精神性的学科知识富有育人价值.为教学建立行动范式的学科实践、构建行动场域的复杂的学科实践、形成实现机制的整体性的复杂学科实践,能充分激活学科知识的育人价值.

    "双减"政策学科知识知识的价值知识教学

    科学教学中工程实践的关键特征及其实施策略

    高潇怡李亭亭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工程教育是科技人才自主培养的基础工程,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战略意义.以工程实践为着力点深化科学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工程实践中明确的问题性、知识整合性、思维驱动性和社会性特征,对于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增进对科学的情感认同,乃至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当前科学教学中依然存在工程实践与科学探究界限模糊、过分强调制造产品、刻板遵循设计流程以及片面强调动手操作等诸多误区.为应对这些挑战,设计体现工程实践三重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创设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具有挑战性的工程实践活动并为其提供问题解决脚手架,成为科学教学中开展工程实践的可行策略.

    工程实践K-12工程教育科学教育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