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现实根基、价值探析和培育路向

    文笙旸覃荣杰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回信中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 6 个方面完整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产生于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现实需要;为新时代强师兴国提供精神动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价值导向,为教师职业成长树立精神标杆,为强国复兴伟业贡献教育力量;舆论宣传、榜样示范、制度建设等举措是培育和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有效路径.

    教育家精神现实根基价值探析培育路向

    大数据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精准育人途径

    薛冰倩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精准育人而言,大数据技术将会把以前无法量化的信息进行量化、数据化,实现对学生精准的数据画像.从而改善传统思政教育中对于学情差异化无法精准把握的现状,是高职思政教育从"大水漫溉"走向"精准滴溉",实现精准育人的目标.但是从目前大数据加持下的高职思政教育精准育人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基于此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建议.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精准育人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

    余磊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在新形势下处理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和根本遵循,其有着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理论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受益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实践维度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全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理路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高扬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契机.大数据技术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还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在信息化浪潮中显得相对滞后,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探索如何将大数据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创新教育路径,实现思政教育的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加精准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行为习惯,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不仅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积极发挥辅导员岗位优势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李春轶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建设如火如荼,身兼干部和教师两种身份的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等方面优势明显,成为"大思政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岗位优势,本文提出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辅导员岗位发展的历史必然,"大思政课"引领重塑了辅导员岗位职责,多角度说明了辅导员岗位职责的优势,阐述了辅导员发挥岗位优势,融入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路径.

    大思政课高校辅导员岗位优势

    新时代党建引领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莫玉婵
    20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党建引领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党建引领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党建引领高职思政课教师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路径和策略

    钱苏宁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思政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了解中职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施策略,让中华传统文化和中职语文教学得到全面融合,以求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坚定文化自信,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思政中华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路径

    "互联网+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力量

    张英琦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众所周知,红色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了宝贵的精神地位,也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着重要的帮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将互联网技术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各个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创新路径.在此背景下,作者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对"互联网+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中开展的路径以及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互联网+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党建+学生管理"互动模式

    周鑫种宇宏
    214-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学生管理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弊端初显,高校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探讨了高校党建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旨在为高校党建和学生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高校党建学生管理互动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贾莉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由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因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需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以此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