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创"精神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实践与思考

    王甜甜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教育类型活动的分析,强调了廉洁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和廉洁自律意识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融入"三创"精神,廉洁文化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效果,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廉洁文化在校园的深入发展.此外,这种教育实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大学生"三创"精神廉洁文化教育实践

    辅导员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

    张文婷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更新迭代加快背景下,大学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优化思政教育的具体工作,不仅能有效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学生参与度,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引导,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以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概述为落脚点,探讨互联网平台在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辅导员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并提出可行性的工作开展策略,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辅导员互联网平台学生日常思政教育

    毛泽东对群众路线思想的早期探索(1921-1927年)

    许梦媛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在建党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了群众的重要力量并为发展群众路线思想作出了初步探索.在充分相信群众的基础上,贯彻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采取广泛深入群众的宣传方式,为群众路线思想的产生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石.进一步深入研究毛泽东早期对群众路线思想的积极探索,将有助于了解群众路线思想的产生过程以及对于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人民群众早期探索群众路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孟繁雄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传承文化,还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突显的非常关键.本文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其次从传统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创设良好传统文化育人环境、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化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及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对策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考

    王志辉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广东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高度契合性,因此将广东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内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路径

    高职党史课程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毛译旋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党史课程教育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树立正确历史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党史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如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僵化、评价体系偏重知识记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高职党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党史课程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高职院校党史课程教育教学问题对策

    鄂豫皖苏区教育发展研究

    林鹭
    16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应实际需求,开展了种类多样、指向性强的教育.教育内容极大丰富了苏区军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鄂豫皖苏区教育发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论青年大学生应有的历史自信

    曾芷睿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定历史自信是青年大学生理应具备的正向健康的精神力量和政治品格.历史自信源自过去,关乎未来,是对中华民族文明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然而青年学生自身的影响、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复杂网络环境的挑战正侵蚀着部分青年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的根基,值得提高警惕并采取有力措施.因此,必须通过学习认知、营造氛围、自觉前行的实践路径,引导他们深化历史认知、把握历史主动与担当历史使命,真正拥有高度历史自信,矢志接续奋斗、开创美好未来.

    新时代历史自信青年大学生

    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途径

    付文静于文倩宋伟国李颖...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开展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本文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开展形式、学生党员自身因素和联系群众情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组织生活活动的现状,并从队伍建设、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平台建设、监督体系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途径研究,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努力进行有针对性、操作性、推广性的工作创新,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媒体融合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途径研究

    "两个结合"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育人模式路径

    袁源刘振伟
    17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理念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融合,对高等教育辅导员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两个结合"概念的创新发展,并深入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两个结合"对于高校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本文以"两个结合"为视角,从丰富校园文化、推动社会实践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在育人模式上的发展路径.通过培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敢于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

    两个结合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