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文化视角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

    赵一璇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体现了公民的政治热情,也呈现出其独有的直接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然而,伴随这些优势,网络政治参与同样面临着参与不均衡、行为非理性等诸多挑战.本研究依托红色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分析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拓展参与渠道等方式,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质量和效率,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红色文化网络政治参与爱国主义民主政治政策优化

    高校国防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分析

    刘晓芳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是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实际的转化工作中还存在成果转化机制与模式不明晰、政策缺乏、积极性不高、转化率低等现实问题,其转化程度落后于民用科技成果的转化.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国防科研成果转化的角度出发,探究转化政策制度明晰化、流程手续规范化、人才团队专业化、激励评价落实化等激励机制,提升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军士学员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马丽颖赵雪倩李春彦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军士学员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学员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薄弱以及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性较差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支架式教学理论,并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用于军士学员英语课程以及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军士学员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包括线上支架引导促学,强化线上线下衔接,重视课后巩固实践,进一步给出了阶段性的实施策略,依次为支架导学,独立探索,串联衔接,协作交流,教学反馈.

    支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军士教育英语教学

    浅谈新四军军部的变迁

    王晔玮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成为华中抗战的一支劲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军部是新四军领导机关的总称,首先在湖北汉口成立,后随革命形势的发展,先后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建立.回顾新四军军部的变迁史,从武汉初创到盐城重建到新四军番号被取消,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最终完成其历史使命.

    新四军军部变迁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

    赵春格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来支撑国家的利益,抵御外来的侵略.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国防或者国防力量单薄,那么他们的抵抗也会变得脆弱无力,就无法保卫国家.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要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

    新时代国防意识中国共产党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田玉龙闫思宇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经五千年演变传承,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且丰富磅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乃至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珍稀教育价值、研究意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与关键要素,红色文化同样有着重要教育价值及应用意义.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宏观背景,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入侵、文化冲突日益显著,极易诱使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及科学辩证观的民众(尤其是尚处于三观塑造阶段的大学生个体)误入歧途,产生不良思想或不良行为.故此,高校应通过多元方式全面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并将红色文化科学合理地融入其中,进而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民族信念、文化自信,促使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及良好道德品格,激发其家国主义、爱国情怀,以培养其成长为合格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本文便围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展开如下探究.

    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分析应用探究

    沉浸式教学法在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朱烨昕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沉浸式教学法能增强教学的亲和力,提升学员的获得感.为解决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沉浸式教学的实效性.

    沉浸式教学法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

    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建设高素质军队法治人才队伍

    张烨辰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其中"十一个坚持"的提出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具体践行路径.围绕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探讨,在贯彻依法治军的背景下,该理论为践行军队法治人才队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进一步丰富了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积淀和实践导向.

    习近平法治思想高素质军队法治人才队伍

    高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活动创新

    陈琳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往往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情感认同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探讨了创新实践活动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方面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与认同.本文提出了设计和实施创新实践活动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

    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政课实践活动创新研究教育模式

    红色文化理念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价值和实践路径

    石涵羽刘彬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红色文化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探索红色文化理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价值成为当下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本研究旨在理解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创造性思维.研究通过对 120 名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分别应用传统教育模式和融入红色文化理念的教育模式,并对其创作能力、设计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融合红色文化的艺术设计教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与历史的理解程度均有显著的提高.通过量化数据和质性分析,验证了红色文化理念在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促进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研究不仅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现实指导,而且对于推进高校文化教育的深入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红色文化艺术设计教学教育改革社会责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