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安精神对锻造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李亚男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孕育了延安精神,被美国作家斯诺誉为"东方魔力".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先进作风,是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坚持不懈地继承和挖掘延安精神这个宝藏,教育引导广大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优良传统,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建队育人方向"不偏"、核心"不变"、动力"不减",为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不断注入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延安精神人民军队新时代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策略分析

    吴猛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培养策略,从完善教育课程、丰富教育形式、强化责任担当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高职院校总体国家安全观培养策略

    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践探索

    王美静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革命初期,对于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毛泽东进行了不懈的实践探索,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回顾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探讨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实践路径,总结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中国革命新道路实践探索

    延安时期八路军留守部队开展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

    赵昊云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路军留守部队的整风运动是历史要求和客观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八路军留守部队通过整风学习和纪律整顿,肃清了部队领导作风中的军阀主义倾向和教条主义倾向,促进了部队内部及部队与地方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路军留守部队的整风、整顿的经验亦辐射至全军,成为人民军队政治建军之路上的重要历史经验.在当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下,汲取延安时期八路军留守部队整风的历史经验对于强国强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八路军留守兵团整风运动政治整训政治建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德吉白珍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同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重要定力、引力、动力以及活力.本文就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价值进行了阐述,对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基本原则予以了总结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时代路径.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探索进程当中,要坚定围绕党的领导,以为民谋福为导向,通过先进文化引领、唤醒厚重历史等路径的实施,来夯实定力、焕发引力、激发动力和活力,全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前行的力量.

    民族精神共同体思想原则路径

    新时代爱国教育: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人民至上"的理念

    赵新苗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致力于讨论新时期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念的"人民至上"理念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融合与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念的产生、发展与核心内容为下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关键讨论"人民至上"理念融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强化人民主体地位,激发爱国热情,关心人民利益,推进热爱祖国心态,重视人民造就.

    新时代爱国教育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人民至上融入路径

    寻根井岗山:红四军军械处旧址

    袁和平
    121-123页

    高校军事理论课引入《孙子兵法》的教学研究

    黄陆军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的创新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瑰宝,其战略思想与现代军事理论教育有着深刻的契合性.将《孙子兵法》融入军事理论课程,能够深化学生对军事战略思维的理解,提升军事理论教学的文化内涵,构建知识体系的历史连续性.通过分析军事理论课程体系与《孙子兵法》的结合点,探索传统军事智慧与现代军事理论教育的融合路径,为提升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军事理论课孙子兵法教学研究军事思想教学创新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路径

    刘宇鑫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教育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价值导向,激励他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融合的价值体现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融合的价值,分析如何有效地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出既具专业能力又富有爱国情怀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理路

    孙玮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兴,则国家兴.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凝聚了国家发展的根基血脉.如何承担起涵养爱国主义精神,切实履行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一重大文化使命,是教育必须解答好、落实好的任务.本文从思想指南、精神动力、价值追求、奋斗目标四个维度构建了高校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的实践理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