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悟思想伟力 汲取真理力量——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杜珊珊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明确提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大命题.[1]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得出的重大结论,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内在逻辑,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宣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浅论纪念馆宣教的使命

    顾丽娜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念馆宣教作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纪念馆宣教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纪念馆宣教,弘扬红色基因的思路和措施,旨在推进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进程.

    纪念馆宣教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与创新路径

    韩静茹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该文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与创新路径为主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进行审视,提出了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创新路径的思考.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审视创新路径

    新时代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路径

    乐亮宇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力量,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和政党气质,具有引领价值观念和凝聚激励功能.在新时代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层面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亲和力、说服力、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实践路径

    多元一体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基于西部大开发背景

    李凯佳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斗、美美与共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在新时代维护这一格局、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纲要与主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有着重大影响.分析这一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部大开发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与现实价值

    李小芃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经过百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指引党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干部队伍建设是党自我革命的内在组织力量、群众立场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根基、反腐倡廉法制建设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保障、党自我革命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开展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必要条件,是党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是党自我革命不断创新面向未来的永恒动力.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基本经验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研究

    王霁彤王飞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就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导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领导人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为人民而服务,最终的成果也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创新发展与贴近实际相结合、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相贴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路径,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优秀文化.

    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文化

    试论马克思人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王梦雅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马克思人学观当代价值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王维力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以期积极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

    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外部干预因素探析

    王勇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脆弱性程度较高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经受来自内部和外部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外部的干预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南半岛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多数还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阶段,其面临的外部干预因素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大国、联合国和东盟等主体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相关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形式的干预,干预的实施总体上呈现主体多元化、范围逐渐扩大、方式更倾向多边主义的特征.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外部干预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