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黄晓琳

双月刊

1001-2001

kfk@tjh.tjmu.edu.cn

027-83662686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中国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康复》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论述全面康复的学术性期刊,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康复水平,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全面介绍国内外康复医学及全面康复的现状、最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林建李萍高雅章明勇...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共济失调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绳带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绳带组采用弹性绳带加压下进行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3米起立-走测试(TUGT)及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的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和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TUGT和SA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绳带组的BBS评分和10M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GT和SAR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能显著提高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弹性绳带脑卒中共济失调平衡功能步行功能

    认知功能疗法和生物反馈治疗伤残性下背痛

    Kent P陈泽健夏楠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组织...
    7页

    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对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麦韵怡范颖洁梁高哲陈柯竹...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站立数字作业治疗(OT)对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均进行为期4周、每周5d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揿针治疗,主穴取患侧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配穴取合谷、中渚、后溪,留针4h后取下,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站立数字OT训练,20 min/次,1次/d.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上肢部分(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揿针联合站立数字OT训练可有效减轻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卒中后肩痛揿针站立数字OT视觉模拟量表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通督益肾"法温针灸联合功能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樊雨楠何梦娇高山钥贾静...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通督益肾"法探讨温针灸联合功能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和功能磁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对百会、肾俞(双)、命门(双)、膀胱俞(双)、太溪(双)进行温针灸,2组治疗各30min,均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膀胱尿动力学、排尿情况、导尿次数等指标差异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排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充盈期逼尿肌压力、膀胱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77.1%,P<0.05);结论:"通督益肾"法温针灸优于单纯针刺,且联合功能磁刺激显著提高了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

    脑卒中温针灸功能磁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

    对抗疗法与整骨疗法对于患者的预后比较

    Miyawaki A顾明辉夏楠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组织...
    16页

    跷脉针刺联合对称负重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足内翻角及坐站转移能力的影响

    巴焕李宁吴仪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跷脉针刺联合对称负重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足内翻角及坐站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训练组和研究组各65例.训练组开展对称负重式训练,研究组在训练组基础上实施跷脉针刺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6周后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痉挛状况[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步态参数、足内翻角、坐站转移能力[5次坐立测试(FTSST)]及下肢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结果:干预6周后,2组下肢MAS分级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下肢MAS分级优于训练组(P<0.05);2组CSS评分及5次坐立测试(FTSST)数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训练组(P<0.05);2组步速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大于训练组(P<0.05);2组步宽、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步长偏差、足内翻角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均小于训练组(P<0.05);2组FMA下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训练组(P<0.05).结论:对SPAS患者实施跷脉针刺联合对称负重式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肌张力、痉挛状况及步态,显著提高坐站转移能力及下肢功能.

    跷脉针刺对称负重式训练脑卒中偏瘫肌张力坐站转移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骆黎静陈喜军段爱红张宇迪...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产后NLBP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针对下背部肌筋膜触发点的TEN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后EPDS评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4周EPD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TNES可有效改善产后NLBP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以及抑郁情绪状态,减少NLBP的复发.

    产后非特异性下背痛核心肌群训练经皮神经电刺激

    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赵红霞李沿江陈晓勇陈煦...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采用西药+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研究组49例采用雷火灸+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病情变化情况、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功能、炎症反应、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血清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MMP-3、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ycholm膝关节评分表(LKSS)评分、股四头肌总功量值(STW)、峰力矩值(PT)、平均功率(AP)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VAS、WOMAC评分、血清IL-1、IL-6、TNF-α、MMP-3、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而LKSS评分、STW、PT、A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KOA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股四头肌功能及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病情好转,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清MMP-3、MMP-9水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雷火灸等速结合本体感觉训练股四头肌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

    《中国康复》杂志实行网站投稿

    31页

    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的初步应用

    张亚男刘鹏王海侠巩尊科...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CARS、ATE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CARS、ATEC的语言、社交、感知觉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WeeFI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WeeFIM的认知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然情境下的结构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ASD患儿的语言、社交和认知功能.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自然情境结构化教学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