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黄晓琳

双月刊

1001-2001

kfk@tjh.tjmu.edu.cn

027-83662686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中国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康复》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论述全面康复的学术性期刊,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康复水平,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全面介绍国内外康复医学及全面康复的现状、最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态局部一致性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语言网络特征的研究

    李思静席艳玲
    515-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s-fMRI)研究脑卒中后Broca失语(BA)的语言网络的动态局部一致性(dReHo)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维、汉语BA患者21例,以及与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者28例.将健康者28例随机分为维语健康组13例和汉语健康组15例;将BA患者21例随机分为维语患者组9例和汉语患者组12例.4组完成语言行为学评定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对影像数据预处理后进行动态局部一致性的计算,使用双因素协方差分析,获取失语与语种存在交互作用的脑区,并对维、汉语BA患者dReHo的时间变异性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之间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4组研究对象在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海马和左侧缘上回dReHo的时间变异性存在交互作用.维语患者组左侧眶部额下回dReHo的时间变异性高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左侧海马dReHo的时间变异性低于维语健康组和汉语患者组(P<0.05);汉语患者组左侧眶部额下回dReHo的时间变异性低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左侧海马dReHo的时间变异性高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左侧缘上回dReHo的时间变异性低于汉语健康组和维语患者组(P<0.05).维、汉语患者组dReHo的时间变异性异常的脑区与语言行为学的相关性:维语患者组在左侧眶部额下回的dReHo的时间变异性与词命名、姓名地址呈正相关(P<0.05);汉语BA患者在左侧海马的dReHo的时间变异性与听写呈正相关(P<0.05).结论:静息态下维、汉语BA患者语言功能脑区的dReH o的变化存在差异.其中,左侧眶部额下回dReH o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在维语BA患者的语音加工过程发挥代偿作用;而左侧海马dRe-Ho 的时间变异性增强可能与汉语BA患者语言功能重组有关.

    动态局部一致性Broca失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左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与失语症的相关性分析

    张欣张庆苏
    52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左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和失语症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接受语言功能评估的438例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总分及分项得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评分(FMA-UE评分),对以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病程将患者分为3组,病程≤30d的患者108例,30d<病程≤90d的患者219例,病程>90d的患者111例.结果:CRRCAE总分与FMA-UE得分之间有相关性(r=0.55~0.65,P<0.01);3组的CRRCAE总分、各分项得分,均与FMA-UE得分之间有相关性(P<0.01),CRRCAE总分与FMA-UE得分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5~0.65,P<0.01),病程>90d的患者有最强的相关性(r=0.65,P<0.01).将损伤部位作为控制变量,对以上数据进行了偏相关分析,3组的CRR-CAE总分、各分项得分,与FMA-UE得分之间仍然存在轻中度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左侧脑卒中患者失语与上肢运动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临床中可考虑设计一些运动相关的失语症训练方法,来改善语言功能.

    失语症上肢脑卒中语言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记忆相关训练的脑功能激活变化研究

    罗红徐丽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多模块3D-虚拟现实技术(VR)记忆相关训练对大脑功能激活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6例健康受试者,每人进行一次15min的多模块3D-VR记忆相关训练,26例受试者在训练前后分别接受53通道静息态fNIRS功能成像设备监测10min,对2次测试中所有通道采集到的额叶血氧信号及额叶功能评价指标HbO血氧浓度beat值及血氧信号均值进行对比,分析额叶功能变化及对皮层激活的影响.结果:与训练前比较,Oxy-Hb beta值在通道14、22、24、43有显著下降(P<0.01),Oxy-Hb血氧均值在左侧额叶通道14、22、24、43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多模块3D-VR记忆相关训练,对大脑左侧额中回、左内侧额上回、左额叶背外侧、右侧额中回(通道14、22、24、43),以上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相关脑区有显著激活.

    多模块3D虚拟现实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血氧浓度皮层兴奋性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嗜睡症

    Winter Y何宇张志强
    529页

    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效果观察

    耿健娄田刘萍萍苟琳...
    530-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智力障碍儿童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我科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2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儿心量表)各项评分,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各项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儿心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大运动、适应能力、社交、发育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精细动作及语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M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S-M量表中患儿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集体活动、粗分及标准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S-M量表中运动、集体活动、自我管理及粗分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独立生活、作业操作、交往及标准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可有效改善轻、中度智力障碍患儿智能及社会生活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脑电仿生电刺激轻中度智力障碍

    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观察

    王艳波计弯弯
    534-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N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CNNP患者分为电针组、悬吊组与联合组,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另行电针治疗,悬吊组患者另行悬吊训练,联合组另行悬吊训练与电针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采用肌骨超声成像评定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低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3组患者A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AROM均高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3组患者多裂肌横截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联合组大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电针组与悬吊组各项评定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CNNP可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关节活动度,增加多裂肌的横截面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悬吊训练电针

    针对运动员的冲击波治疗

    Rhim H何宇张志强
    538页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长期卧床老人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周梦烨庄任郭川汪超兰...
    539-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长期卧床老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将40例长期卧床老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无效NMES.干预前以及干预14d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股总静脉和腘静脉的峰值流速和管腔直径,并计算静脉瘀滞指数;同时采集D-二聚体水平并测量双下肢小腿围度.结果:干预14d后,研究组双侧股总静脉峰值流速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双侧股总静脉、腘静脉瘀滞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双侧股总静脉和腘静脉峰值流速、双侧股总静脉和胭静脉峰值管径均较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左侧股总静脉、左侧胭静脉瘀滞指数较干预前增加(P<0.05).组间差值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双侧下肢股总静脉、右侧胭静脉的峰值流速及管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双侧下肢股总静脉、胭静脉瘀滞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NMES可改善长期卧床老人下肢股总静脉、胭静脉的峰值流速,降低瘀滞指数,具有预防DVT形成的应用前景.

    神经肌肉电刺激长期卧床深静脉血栓血流动力学

    《中国康复》杂志实行网站投稿

    543页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人群单次易罐治疗后下背部区域机械敏感性即时变化的研究

    徐仁杰金文杰杨云赵超臣...
    54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人群和健康人群单次易罐治疗后局部机械敏感性的即时变化情况.方法:选取CNLBP患者19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19例进行配对设计为对照组.2组受试者的下背部区域均接受10min的单次易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5min评估2组受试者下背部区域的压痛阈值.结果:单次易罐治疗后,2组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NLBP人群和健康人群下背部区域的机械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单次易罐治疗或许能即时降低CNLBP人群和健康受试者局部的机械敏感性.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易罐机械敏感性压痛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