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869-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循证方法,达成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后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专家共识.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形成问题清单和推荐意见,运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根据RIGHT清单报告专家共识结果.结果 在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的综合康复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完成.针对气道功能的康复、气道功能的管理、拔管前的评估及拔管、拔管后的监测及康复管理4个领域,形成17条共识意见.结论 针对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相关问题达成专家共识意见,有助于提升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的质量与安全性.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康复呼吸治疗吞咽治疗专家共识

    不同引导行为下中重度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回应共同注意的特征

    韩旭伶赵航孙睦迪赵梅萍...
    882-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引导行为下中重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幼儿回应共同注意的特征.方法 2023年3月到5月,从嘉兴市阳光康教园选取21例中重度ASD幼儿、16例与其同龄的发育迟缓幼儿,从附近幼儿园选择16例与其同龄的典型发育幼儿,进行回应共同注意试验,观察回应人数、回应率、回应所需引导行为的变异系数.结果 ASD幼儿中,约半数能在转头引导下回应,其余需在提示度更高的引导行为下回应;转头引导下,ASD组回应率低于典型发育组(χ2>6.170,P<0.05);ASD组引导行为的变异系数大于典型发育组(d=4.039,P<0.001).结论 中重度ASD幼儿具备回应共同注意的基本能力,但弱于典型发育儿童.评估和干预ASD幼儿的回应共同注意能力时应关注主试的引导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回应共同注意引导行为幼儿

    不同方法干预3~6岁轻中度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同注意的效果

    杨宇然王茜陈翠翠杜晓新...
    88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回合操作教学法(DTT)、关键反应训练(PRT)及DTT结合PRT干预3~6岁轻中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共同注意的效果.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上海市泰亿格儿童康复中心36~72月龄ASD儿童39例,随机分为DTT组、PRT组和混合组,分别接受DTT、PRT以及DTT结合PRT,共10周.干预前后采用ASD儿童共同注意评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DTT组脱落2例,PRT组脱落1例,最终纳入36例.干预方法(F=11.225,P<0.001)和干预阶段(F=416.935,P<0.001)主效应均显著,交互效应显著(F=10.501,P<0.001),混合组干预期和迁移期评分最优(P<0.05).结论 DTT和PRT均能提升ASD儿童共同注意,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同注意回合操作教学法关键反应训练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言语与语言障碍康复的系统综述

    周静张晓晓丁忠冰陈建超...
    894-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估言语与语言康复和教育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PsycINFO、ERIC、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结果 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挪威、波兰、新西兰6个国家,涉及610例IDD儿童,来源于言语语言病理学、唐氏综合征研究、言语语言听力研究等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研究对象年龄2~12岁,主要健康状况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孤独症、唐氏综合征.干预类型包括传统言语治疗(个体化治疗和小组治疗)、增强与替代沟通(设备辅助和手语及图卡)、家庭参与的语言训练计划(家长培训和家庭互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软件和远程健康)、基于游戏的干预(互动游戏和结构化游戏).每次15~150 min,每周1~10次,持续10~144周.康复结局体现在5个方面:增加口语表达中的词汇量;改善语言理解、符号识别和词汇理解能力;表达性语言和接受性语言能力提高;参与的游戏多样性和游戏参与水平改善,沟通率、社会交往和互动能力提高;整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提高.结论 结合个体化治疗、家庭参与、技术辅助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法的康复干预,对IDD儿童口语生成、语言理解、言语生成、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系统综述

    基于ICF构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运动康复方案

    戴栖武庆昌管彦舒沈海勤...
    903-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全面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功能特点,并构建功能导向的个别化运动康复方案.方法 运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ICF,对ADHD儿童的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以及相关环境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基于ICF"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残疾和健康模式,结合身心交互理论,参照《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2020)中针对残疾儿童青少年的部分,构建适用于ADHD儿童、以功能为导向的运动康复方案.结果 ADHD儿童的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精神功能(b1)方面,突出表现为注意力功能(b140)、能量和驱动功能(b130)以及高级认知功能(b164)障碍.在活动和参与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和应用知识(d1)、一般任务和要求(d2)、交流(d3)、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d7)等方面存在局限.此外,用品和技术(e1)、支持和相互联系(e3)、态度(e4)等环境因素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根据指南内容身体活动方式可分为运动技能类活动、体适能类活动和运动项目类活动.建议ADHD儿童每天至少进行60 min中高强度的体适能类活动(如有氧运动)、运动技能类活动(如基本动作练习),且每周至少进行3次力量/抗阻训练和体育竞赛等高强度运动,同时运动康复方案还应确保提供无障碍环境和适应性辅助技术,以促进ADHD儿童整体功能康复.结论 基于ICF理论架构,结合身心交互理论,参照《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2020),构建功能导向的运动康复方案,特别是注意功能以及学习和精神功能.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运动康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基础上联合神经反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吕倩倩王萌萌吴易凌杨晓真...
    914-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基础上联合神经反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效果.方法 2020年8月至2024年5月,杭州市儿童医院6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ESDM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反馈训练联合ESDM治疗,共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中文版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和中文版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3版(PEP-3)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TEC评分低于对照组(t=3.545,P<0.05),PEP-3认知(t=2.236,P=0.029)、情感表达(t=2.293,P=0.025)、问题行为(Z=2.099,P=0.0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ATEC评分治疗前后差值(Z=3.620,P<0.001),以及PEP-3认知(Z=2.920,P=0.004)、问题行为(Z=4.209,P<0.001)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神经反馈训练能促进ESDM对ASD儿童的效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神经反馈训练早期介入丹佛模式随机对照试验

    人工智能应用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诊断与干预:基于ICF的Scoping综述

    蒋长好蒋现新黄辰钟晓珂...
    922-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述人工智能在老年人睡眠障碍识别、监测与干预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人工智能在老年人睡眠障碍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Scoping综述.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来自7个国家,涉及36 344例老年参与者,发表时间集中于2020年至2024年,研究类型涉及横断面研究6篇、前瞻性研究1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主要来源于临床医学、睡眠、康复医学、信息工程学等领域.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监测老年人睡眠全过程,预测与识别睡眠障碍,基于移动平台进行生物反馈、线上咨询和认知行为治疗等干预.结论 人工智能不仅可提高睡眠障碍的诊断准确性,还能为临床干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基于大数据及智能算法的线上睡眠干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

    老年人睡眠障碍人工智能Scoping综述

    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

    何鋆怡王海芳陈健孔乔...
    930-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3年11月12日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有关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91篇文献.自2002年起,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领域应用的研究比较稳定,主要涉及脑卒中、脑肿瘤、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治和大脑功能连接等主题.研究热点包括失语症恢复机制、脑功能改变、功能连接和语言偏侧性等.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期刊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神经病学等基础学科对技术发展也有贡献.结论 基于语言任务的任务态fMRI在揭示大脑在神经精神疾病状态下如何处理语言的机制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功能磁共振成像语言任务神经精神疾病文献计量学

    "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的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分析

    周立芳郎紫涵吴逸轩徐娜...
    939-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量化评价我国"十四五"期间出台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分析政策结构和内容.方法 基于多源流理论,采用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模型指标设计方法,构建政策评价一级指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长期护理:全民健康覆盖一揽子计划》和《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计划》中老年人长期照护干预和支持措施架构,构建政策评价二级指标;形成包含9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体系.以2021年11月至2024年1月国家出台的8项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为研究对象,采用ROSTCM 6.0进行高频词提取,采用Gephi软件绘制关键词语义网络图,采用老年人长期照护评价体系对政策结构和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护理、社区、康复、养老机构等内容.各政策的PMC指数平均6.77.政策内容覆盖完美1项,优秀5项,可接受2项.在政策内容维度,政策功能、政策受体和基础建设3个一级指标在0.85以上;照护者援助、老年人支持和人力资源建设3个一级指标在0.7以下.结论 我国"十四五"期间出台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在政策功能、政策受体和基础建设方面覆盖较为全面,在照护者援助、老年人支持和人力资源建设方面仍需提升.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需要强化综合照护支持网、营造老年友好环境和支持非正式照护方面的政策内容与措施.

    老龄化长期照护政策评价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

    基于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步态数据分析重返运动的风险

    周易文钟亚平魏梦力王海锋...
    948-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术后的步态数据,分析其重返运动的风险.方法 2023年5月至6月,在武汉体育学院招募ACLR术后运动员39例,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表面肌电和三维测力台,记录稳定步态和串联步态数据,并采用K-STARTS测试计算重返运动得分.各步态指标与K-STARTS测试总分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中关键指标与重返运动的风险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在稳定步态中,步时与K-STARTS测试总分呈负相关(r=-0.479,P=0.002),股直肌(r=0.448,P=0.004)和股外侧肌(r=0.595,P=0.001)的激活峰值振幅对称指数与K-STARTS测试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串联步态中,重心横向位移距离与K-STARTS测试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1,P=0.034),股外侧肌的激活峰值振幅出现时间对称指数与K-STARTS测试总分呈正相关(r=0.320,P=0.047).回归分析显示,基于稳定步态构建的模型(F=15.818,P=0.001,R2=0.650)的解释度优于基于串联步态构建的模型(F=7.692,P=0.001,R2=0.397).结论 在稳定步态中,步态节奏变异性、对称性指标与重返运动风险相关;在串联步态中,步态平衡性、对称性指标与重返运动风险相关;相比于串联步态,基于稳定步态信息构建的重返运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度更佳,可能更适合作为重返运动风险测试的简易方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重返运动步态风险评估模型运动员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