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展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周静丁忠冰钟凯颖王丹...
    993-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高等职业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核心胜任力架构与内容.方法 基于RCF,结合教育部2022年颁布的高等职业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目标要求,以及国际语音病理与听力学协会、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的相关技术文件,在分析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职业活动基础上,构建基于RCF的胜任力架构,并详细分析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结果 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职业胜任力的结构包括核心价值观、信念、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七大领域,每个领域都细分了具体的胜任力要素和相应的职业活动.结论 基于RCF,建立了我国言语听觉康复技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有助于设置教育目标、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胜任力的专业人员.

    言语听觉康复康复胜任力高等职业教育

    构建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言语听觉康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孙文梁永胜张瑜周静...
    1003-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适应国际标准的言语听觉康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方法 基于RCF的架构以及课程理论的内容和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构建言语听觉康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内容,并且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4个层次,详细分析课程内容以及对应的核心胜任力.结果 从RCF的7个胜任力维度出发,系统阐述基于RCF构建言语听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点强调建立胜任力导向的高等职业康复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胜任力,适应岗位要求以及促进职业发展的意义.系统构建基于RCF的言语听觉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涵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3个层次.详细分析各层次设置的课程名称、主要内容以及对应的胜任力目标.结论 基于RCF构建的言语听觉康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与国际标准对标,优化课程设计,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促进康复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课程体系涵盖核心价值观、信念、实践能力、专业精神等关键领域.通过整合基础、核心和实训课程,实现了胜任力导向的高等职业言语听觉康复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

    康复胜任力架构言语听觉康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

    基于案例学习法结合PICOS架构在康复专业本科生作业治疗课程中的效果

    肖悦王喜荟龚翔孙婉婷...
    1011-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案例学习法(CBL)结合PICOS在作业治疗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对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43名作业治疗本科大三学生开展CBL结合循证实践PICOS的作业治疗核心课程教学,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采用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学期末,学生的文献质量评价、找出最佳科学证据、评价论文质量、对研究进行实用性分析、应用PICOS提出临床问题、评价研究结果的主要关联测量法、了解不同证据级别以及常用循证实践数据库方面的自我评价改善(χ2>4.778,P<0.05),对不知道采用决策程序或健康干预的不同推荐强度(χ2=7.938,P<0.01)的自我评价低于学期初.循证实践态度、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均改善.结论 CBL与PICOS联合应用能够提升作业治疗本科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循证实践能力.

    康复胜任力作业治疗本科教学基于案例学习法循证实践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中医康复专业胜任力研究

    唐强郑爽李保龙王艳...
    1018-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中医康复专业胜任力架构.方法 运用RCF理论与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调研,分析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康复专业人才的胜任力要求.结果 结合中医院校教育环境的特点、中医康复专业培养定位、核心知识及职业道德要求,综合分析并提炼了中医康复专业实践胜任力、专业精神、个人学习与发展胜任力、科学研究胜任力.结论 采用RCF探索中医康复专业人才的胜任力,有助于提升中医康复专业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高质量中医康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康复胜任力架构中医康复胜任力

    虚拟与增强现实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和适应性行为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

    杨文睿崔思栋曾莉
    1026-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认知、情绪以及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法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至2024年8月,选择主题为VR或AR干预ASD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及适应性行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综述.结果 最终纳入9项RCT,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伊朗、英国5个国家,涉及384例参与者,发表时间在2016年至2024年.研究对象年龄2~15岁.干预技术包括VR沉浸式头盔、Xbox 360 Kinect游戏控制台、CAVE式沉浸式虚拟环境、AR.干预内容为基于VR与AR的日常生活场景体验,认知、社交情景训练,情绪识别任务等.结局指标包括高水平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基本人际交往、适应性行为.干预频率通常为每次15~60 min,每周1~3次,共3~24周.基于VR的训练提高整体认知、情绪识别准确率、情绪控制与表达、基本人际交往和适应性行为;AR训练提高执行功能、空间定位能力、完成任务的专注度和记忆力.结论 VR与AR有助于提高ASD儿童青少年的整体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改善基本人际交往和适应性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儿童青少年认知适应性行为系统综述

    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应用于脑卒中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璐马江平杨二丽陈秋华...
    1034-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CMDT)应用于脑卒中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10月1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CMDT应用于脑卒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85篇,其中中文124篇,英文161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加拿大、荷兰、中国和英国为英文文献的高产国家.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郑洁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康复医学科为高产机构.Vrije University Amsterdam为英文文献高产机构.中文高频关键词包括步态、跌倒、平衡、认知和姿势控制.英文高频关键词包括双重任务、步行、步态、平衡和认知-运动干扰.近两年出现的突现词有步态训练、认知任务、平衡能力和认知-运动干扰.结论 CMDT应用于脑卒中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步态训练、认知任务、认知-运动干扰等.深入探讨CMDT的作用机制,构建脑卒中CMDT最佳康复方案,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脑卒中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文献计量学

    基于ICF的康复大数据理论架构研究

    田益凡陈迪程亚宁叶海燕...
    1043-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构建康复大数据的理论架构.方法 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康复指标清单:康复监测和评估架构配套的工具》《康复现状系统评估配套工具(STARS):康复信息收集模板(TRIC)》和《国家卫生信息系统框架和标准》等分析康复大数据的构成与功能;探讨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的康复大数据领域的内容架构;基于卫生健康计量网络框架与大数据层级分类探讨康复大数据生成模式.结果 在健康服务体系的6大要素中,信息系统要素涵盖了康复大数据这一重要分支.康复大数据的核心构成包括健康状况、健康决定因素和健康服务3大范畴,其内容架构基于WHO-FICs框架,涵盖了健康与功能,疾病、功能与健康,疾病、功能与干预3个维度.依据大数据架构建设要求,构建了康复服务中康复大数据全面的数据生成和应用模式.其中康复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包括人口统计、民事登记、人群调查、资源、服务和个人记录,其结果链覆盖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5大流程.康复大数据加工与利用流程包含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等环节.结论 基于ICF理论构建了康复大数据的理论架构.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大数据卫生健康计量网络康复服务

    适用于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ICF核心分类组合简明版临床评定工具的信度与效度

    于博洋杨延砚马奥李涛...
    1053-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验证适用于膝骨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ICF核心分类组合(ICSAKOPP)简明版临床评定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拟进行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320例.经过培训的评定者应用ICSAKOPP简明版对所有入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 d(±1 d)、术后3周(±1周)、术后3个月(±1个月)时分别进行ICF评定,记录同期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得分.邀请5名康复专业人员对ICSAKOPP简明版所有类目进行评分,计算内容效度指数(CVI).结果 64 例被剔除.ICSAKOPP 简明版各类目CVI均≥0.8,量表平均CVI为 0.938.ICSAKOPP简明版Cronbach α系数为0.813.ICSAKOPP简明版整体与WOMAC评分中等相关(r=0.681,P<0.001),身体功能维度(r=0.668,P<0.001)、活动和参与维度(r=0.657,P<0.001)与WOMAC评分中等相关.结论 ICSAKOPP简明版的内容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信度和效标效度良好.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评定信度效度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随机对照试验

    罗红徐丽
    1060-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其对脑功能重塑的机制.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枢组(n=13)、外周组(n=13)和联合组(n=14).各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中枢组给予健侧大脑M1区1 Hz低频rTMS治疗,外周组给予患侧上肢Erb点5 Hz高频rPMS治疗,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rPMS治疗,连续3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同时采用3.0 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静息态fMRI(rs-fMRI)扫描,观察M1区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变化.对联合组治疗前后功能连接有显著性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FCS)与其FMA-UE评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FMA-UE和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106.646,P<0.001)、组间效应(F>4.296,P<0.001)和交互效应(F>9.583,P<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感兴趣区(ROI)1(左/患侧M1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减弱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上回、右侧小脑后叶;与ROI2(右/健侧M1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额下回,减弱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脑岛.与外周组相比,联合组未见与ROI1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为左侧枕中回;未见与ROI2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丘脑.与中枢组相比,联合组与ROI1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中央后回、右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小脑后叶、右侧丘脑;与ROI2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额下回、右侧小脑后叶.联合组治疗前后右侧中央后回(r=0.416,P=0.013)、左侧颞上回(r=0.658,P=0.020)、左侧中央前回(r=0.695,P=0.010)、左侧额下回(r=0.537,P=0.020)、左侧楔前叶(r=0.613,P=0.030)的FCS差值与其治疗前后FMA-UE评分差值呈正相关;左侧枕中回的FCS差值与其治疗前后FMA-UE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554,P=0.039).结论 rTMS联合rPMS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出血后上肢运动功能.可能由于低频rTMS间接激活患侧运动皮质,促进皮质脊髓束向下投射,患侧上肢高频rPMS增强上行通路对感觉运动皮质的激活;通过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中重要脑区的功能重组,影响脑功能的重塑.

    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外周磁刺激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上肢运动功能随机对照试验

    改良分级运动表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王敏方篮天黄晨燚
    1069-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分级运动表象训练(mGMI)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023年6月至12月,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mGMI组(n=34).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常规运动表象训练,mGMI组增加mGMI,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mGMI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3.448,P<0.01),mGMI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504,P<0.001).结论 mGMI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运动表象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