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卓大宏

月刊

1001-1242

rehabi@263.net

010-64218095

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康复医学大趋势

    励建安
    1-3页

    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p38/JNK-白细胞介素-6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

    卞铨意朱莹白定群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A-FLS)异常细胞表型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滑膜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用免疫荧光检测Vimentin蛋白表达来鉴定RA-FLS.将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分为4组:对照组、LIPUS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组和TNF-α+LIPUS组或3组: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组和IL-6+LIPUS组.CCK8和EDU实验分别检测LI-PUS对RA-FLS细胞活性和增殖的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LIPUS对RA-FLS迁移能力的影响,RT-qPCR检测RA-FLS中重要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基因表达,ELISA进一步检测LIPUS对RA-FLS中关键效应分子IL-6蛋白水平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LIPUS对RA-FLS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较纯净的RA-FLS.在体外培养的RA-FLS中,首先,LIPUS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活性(P<0.001)和增殖(P=0.007),但它对其迁移及迁移相关 MMPs(MMP2和MMP9)转录水平的作用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NF-α诱导的炎性环境下,LIPUS能够抑制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mRNA水平上的高表达(P<0.001),但其对白细胞介素-lβ(interleukin-1β,IL-lβ)、MMP1和MMP13的抑制作用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LIPUS抑制TNF-α诱导的RA-FLS中IL-6的分泌(P<0.001),同时也抑制IL-6诱导的RA-FLS增殖(P=0.003).LIPUS能够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 MAPK(P=0.033)的磷酸化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磷酸化(P=0.019),但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 1/2,ERK1/2)蛋白的磷酸化则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LIPUS能够减少炎性状态下RA-FLS的异常增殖而不作用于其迁移,该作用可能与p38/JNK-IL-6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低强度脉冲超声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介素6增殖

    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唐鑫陈婕田浩梅张泓...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运动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运动预处理4周大鼠在造模前每周行5次中等强度不负重游泳训练30min,持续4周,而运动预处理2周大鼠持续2周.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脑血流变化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TLR4及Iba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延长(P<0.05).与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缩短(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提示造模前、造模后2h、造模后3d及造模后7d各组间平均脑血流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预处理4周模型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时间因素对平均脑血流量的简单效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各组大鼠侧支循环开放进行观察,相较于模型组,于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观察到更少的微血管直径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运动预处理4周假手术组及运动预处理2周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2周模型组Iba1、TLR4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中等强度运动预处理2周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运动预处理4周对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应不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状态以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运动预处理血管性痴呆脑血流量小胶质细胞

    骨骼肌钝挫伤大鼠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王浩刘海潮陈少清李明...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方法:通过170g重物,70cm高度,用底部直径0.5cm弹簧缓冲聚合式打击部,以引导下落的撞击方法,连打5次,建立大鼠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h、12h、24h、3d、7d、14d,采用CatWalk分析系统评估大鼠步态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局部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局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变化.结果:①CatWalk步态参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变化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与健康侧肢体组相比:受伤侧肢体组肢体的最大接触面积、足印面积和站立相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HE染色:观察到3d后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大量溶解坏死,14d尽管瘢痕组织仍然存在,但HE染色上的组织修复与空白组几乎没有区别.③超微结构:打击后0h部分肌浆网出现空泡现象,3d肌纤维和部分肌浆网溶解,炎症反应加重,到14d基本恢复正常.④TNF-α表达水平:0h开始至12h这段时间内,TNF-α含量即开始逐渐升高达到高峰,并在损伤后12-72h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到14d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以锤重170g、70cm高度、底部带弹簧缓冲装置的直径0.5cm圆钝型打击头,连打5次,可对大鼠骨骼肌造成中度损伤,其自然恢复时间至少14d,适用于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的建立,可为今后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骨骼肌钝挫伤动物模型步态分析超微结构肿瘤坏死因子

    嗅三针对帕金森病痴呆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和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

    郭婕赵颖倩李华王渊...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小鼠海马CA1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以及相关核心病理底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D认知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电针组(AE),每组10只;采用单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tract,MFB)注射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PD模型并筛选PDD小鼠.建模筛选成功后,电针组选取嗅三针进行电针治疗,各组小鼠干预14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穿梭箱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病理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1区α-syn、Aβ、ApoE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海马CA1区ApoE与GFAP的共定位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穿梭箱主动回避次数增加(P<0.05),电击刺激平均时间减少(P<0.01).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变性坏死,细胞核体积变小、浓染、结构不清,呈核固缩表现;而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有明显改善,大部分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圆而大,染色浅,形态清晰.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α-syn、Aβ、ApoE蛋白以及ApoE与GFAP共定位率均较模型组减少(P<0.01,P<0.01,P<0.01,P<0.05).结论:嗅三针可提高PDD小鼠认知能力并改善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ApoE表达从而减少海马CA1区α-syn、Aβ沉积有关.

    帕金森病痴呆嗅三针载脂蛋白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α-突触核蛋白淀粉样蛋白-β

    有限资源下创新性吸气肌训练方案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罗泽汝心王渝强周亚馨郭应强...
    39-4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有限资源下匹配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择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干预方案,干预组额外增加术前3天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术后14天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记录,在入院和出院当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测试,并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长.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经术前3天强化吸气肌训练后,干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时的肺功能与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期间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术前3天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在择期心脏瓣膜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水平.

    吸气肌训练术后肺部并发症心脏瓣膜病预康复心脏手术

    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韩允史媛媛宋文静崔桂云...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对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0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利用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20min/次,2次/日,训练1周.利用Vicon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收集试验组训练前后和对照组时空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运动学参数、非优势侧及优势侧地面反作用力参数(包括前-后侧峰值、内-外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结果:①训练后,试验组患者步速及双侧步长均明显增加,步频、双支撑期明显减小,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优势侧步长、步频及双支撑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及跖屈最大角度及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增加,膝关节着地角度减小,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的阶段延迟,与训练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患者双侧(膝关节着地角度、踝背屈最大角度、踝关节第一峰值出现阶段、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优势侧(髋关节着地角度、踝跖屈最大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双侧地面反作用力前-后侧峰值及纵向第一峰值明显提高,地面反作用力内-外侧峰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侧后侧峰值、内侧峰值及优势侧各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基于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的可视化步行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冻结步态患者步行平衡稳定性及步伐连贯性.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可穿戴式步行引导仪三维步态分析地面反作用力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调控ceRNA网络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分子机制

    陈建敏王志勇张楠楠陈清法...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缺血性脑卒中(IS)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探讨IS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IS相关的miRNA、mRNA和lncRNA测序数据,借助R软件获取差异基因,通过starBase、miRDB和miRwalk数据库进行lncRNA-miRNA和miRNA-mRNA关系预测,并构建ceRNA网络.预测与差异分析的结果取交集后筛选出差异靶基因(DETmRNAs),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采用Cytoscape软件识别核心靶基因.结果:共筛选出存在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s 20个,mRNAs 1512个,lncRNAs 278个,并成功构建了51ncRNAs-6miRNAs-102mRNAs互作的ceRNA网络.筛选出的285个DETmRNAs所富集的功能主要包括染色质的组织、磷蛋白磷酸酶活性的负向调节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白细胞经内皮迁移、血小板激活等信号通路,最终识别出排名前 10 的核心靶基因为 CREB1、MAPK1、GSK3B、SP1、PIK3R1、NR3C1、NCOR1、NFATC1、SETD2、NSD1.结论:构建ceRNA网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IS的分子机制和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后续康复治疗靶点的确定和制定康复策略提供一些线索.

    缺血性脑卒中生物信息学GEO数据库ceRNA调控网络生物标志物

    爱丁堡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在脑性瘫痪儿童中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任婕金晟冯林徐纯鑫...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爱丁堡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Edinburgh visual gait score,EVGS)的信度,并与三维步态分析进行比较,评价其有效性;同时分析EVGS各项内部以及与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的相关性,为EVGS在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从2019年至2021年所有在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三维步态分析实验室进行三维步态分析的727例痉挛型CP儿童中随机抽取20例CP,分别由4名不同经验背景的评估者采用EVGS对20例CP的步行视频进行评估,并在间隔1个月后再次评估同一视频.采用同类相关系数分析(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4名评估者的间信度,以及同一评估者的重测信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EVGS总分及各项与三维步态分析数据和GMFC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评估者间第一次评估ICC值为0.947(P<0.001),第二次评估ICC值为0.952(P<0.001),两次评定结果均显示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组视频采用EVGS的一致性结果较好.各评估者前后两次重测结果显示ICC系数均≥0.75(P<0.0010),表明间隔1个月,同一评估者前后两次评估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VGS与三维步态分析结果为中等相关,在校学生评估的总分与校标相关性最大.EVGS与GMFCS等级具有相关性.EVGS各项内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足、骨盆及躯干控制的评估分项对EVGS评估整体步态的结果具有影响.结论:EVGS量表的评估者间信度以及同一评估者重测信度均具有较高可信性,未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背景下的评估者使用EVGS同样可以达到较高信效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VGS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仍存在不足,EVGS评估结果与CP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水平具有相关性,在设备有限情况下,EVGS可以作为步态分析的替补工具,是目前较为可靠的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之一.

    爱丁堡观察性步态评估量表脑性瘫痪步态分析一致性检验

    步态运动学特征及MRI总负荷与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患者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焦爱菊赵玮婧文淑梅张敏...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估步态运动学特征联合MRI总负荷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步态障碍患者跌倒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一2020年3月30日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中法神经康复科诊断为CSVD且以步态障碍为主要症状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临床数据,根据TUG测试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跌倒风险(high risk of falling,HRF;TUG时间≥ 15s)组和低跌倒风险(low risk of falling,LRF;TUG时间<15s)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评估步态运动学特征联合MRI总负荷对CSVD步态障碍患者跌倒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43例患者,平均年龄(71.07±8.17)岁.其中女性26例(60.4%),高血压患者30例(69.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TUG后,步长(OR 0.821,95%CI 0.702-0.959,P=0.013)为CSVD步态障碍患者跌倒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MRI总负荷(OR 4.217,95%CI 1.444-12.317,P=0.009)为CSVD步态障碍患者跌倒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步长和MRI总负荷联合对CSVD步态障碍患者的跌倒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904),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90%.结论:步长联合MRI总负荷对CSVD步态障碍患者的跌倒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MRI总负荷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