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卓大宏

月刊

1001-1242

rehabi@263.net

010-64218095

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术后系统康复治疗在促进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范军英黄强刘晓华
    1818-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术后系统康复治疗在促进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患者作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90例,选择术后能够每周坚持到院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的康复方案;选择在术后仅来院接受常规康复指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分析一般资料后对患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心理状态评分、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满意度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两组患者术后7周、3个月、6个月的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以及主动体侧外旋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满意度情况差异显著(P<0.05),在术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患者治疗后7周、3个月、6个月的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以及主动体侧外旋关节活动度对比结果差异同样显著(P<0.05),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面对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将关节镜下修补术治疗作为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后,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引导患者开展系统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肩关节功能,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满意度.

    术后系统康复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术后康复应用效果

    床旁吞咽治疗对ICU的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意识状态的疗效观察

    胡乃晓王贞虎盘林翟蕾...
    1823-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床旁吞咽治疗对在ICU的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意识状态的疗效.方法:2021年6月一2023年9月,ICU的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ICU临床治疗,观察组在ICU临床治疗基础上增加床旁吞咽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对患者吞咽功能及意识状态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min自发吞咽频率(1.17±0.99)次,高于对照组(0.67±0.84)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吞咽激发测试第一步和第二步阳性率分别为66.7%和43.3%,均低于对照组80%和56.7%,且观察组简易吞咽激发测试第二步阳性率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床旁吞咽治疗对在ICU的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意识状态均具有改善作用.

    ICU脑卒中意识障碍床旁吞咽治疗2min自发吞咽频率简易吞咽激发测试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颈椎运动觉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谢凌锋赵益民郑倩汪航...
    1829-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颈椎运动觉(CMS)评估中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的可信性,以及在评估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受试者71例,其中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5例,健康受试者36例.两名评估人员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视频录制其测试过程并通过慢速播放对受试者测试进行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其评估者内/间信度,颈痛组和健康组进行组间对比,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指标进行效度分析.结果:ZZ图形测试及横8图形测试的评估者内/间ICC分别为0.813/0.832和0.892/0.908,对应的评估者内/间的测量误差(SEM)分别为1.15/1.10,1.24/1.37,最小可检测变化(MDC)分别为3.18/2.73,3.44/3.05.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与健康者的ZZ图形测试及横8图形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于区分正常人和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ZZ图形试验和横8图形试验的理想界值分别为10.5,16.3.结论:颈椎运动觉(CMS)评估中横8图形测试及ZZ图形测试具有较好的评估者内及评估者间信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区分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及健康人群,可考虑作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颈部运动觉评估方法.

    颈椎本体感觉信度效度关节运动觉

    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在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

    周莉毛二莉林娟万春利...
    1834-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在颈、胸段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康复作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颈、胸段SCI后NBD患者59例,采用随机对照设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NBD康复护理,对照组额外进行了手动腹部按摩疗法,观察组接受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研究周期4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后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评价(2.0版)、大便的性状(Bristol粪便分型法)、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QOL-BRE)及肠道相关并发症(药物依赖、腹痛/腹胀、漏粪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国际脊髓损伤肠道功能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排便性状Bristol粪便分型Ⅳ(理想型:香蕉状便)(62%)高于对照组(26.7%)(P<0.01);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肠道相关并发症(药物依赖6%、腹痛/腹胀0、漏粪发生0、肠梗阻0)低于对照组(药物依赖50%、腹痛/腹胀30%、漏粪发生27%、肠梗阻17%)(P<0.05).结论:腹部高频深部振动疗法可促进颈、胸段SCI神经源性肠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对药物依赖,降低肠道相关并发症,提高其生存质量,操作简易方便高效.

    高频深部振动疗法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腹部按摩便秘

    脑卒中患者躯干平衡与呼吸功能的体外膈肌起搏及相关性研究

    张丽琼孙庆霖陈叶冬李光武...
    1839-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体外膈肌起搏(EDP)治疗脑卒中患者,观察卒中后患者躯干平衡、肺功能及膈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躯干平衡与呼吸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例)和对照组(n=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EDP治疗,共治疗4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改良版躯干损伤量表(mTIS)评分、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立位到仰卧位肺活量的变化百分比[△VC(%)]、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DE-QB)、用力呼吸膈肌移动度(DE-DB)、膈肌增厚率(TF),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mTIS、FVC、FEV1、DE-DB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TIS、FVC、FEV1、FEV1/FVC、DE-QB、DE-DB、T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DE-QB外,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mTIS评分与DE-QB、DE-DB、TF均呈正相关(P<0.05),△VC与mTIS、DE-DB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EDP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躯干平衡功能的恢复;卒中后患者的躯干平衡能力与膈肌功能有关,而与肺功能无相关性.

    脑卒中体外膈肌起搏躯干平衡呼吸功能膈肌功能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核心肌肉超声形态变化与疼痛和腰椎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郑军凡叶金海陈述荣陈耿钊...
    1847-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肌骨超声技术实时评估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相关肌肉特征指标,并分析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6月期间福州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确诊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80例,同时将同时间段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VAS和ODI问卷对两组对象进行评分,基于肌骨超声技术实时检测腹横肌与多裂肌安静位与收缩位的肌肉厚度.最后对NLBP患者肌骨超声实时肌肉特征监测指标与VAS及OD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AS评分结果显示,健康组为(0.58±0.73)分,NLBP组为(3.29±0.42)分,两组VA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40.729,P<0.001).ODI评分结果显示,健康组为(4.25±0.36)分,NLBP组为(14.41±1.63)分,两组ODI评分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t=-67.162,P<0.001).腹横肌检测结果显示,安静位时,健康组的厚度为(3.89±0.31)mm,NLBP组的厚度为(2.85±0.26)mm.收缩位时,健康组的厚度为(5.18±0.35)mm,NLBP组的厚度为(3.64±0.29)mm.多裂肌检测结果显示,安静位时,健康组的厚度为(2.19±0.14)cm,NLBP组的厚度为(1.82±0.16)cm;收缩位时,健康组的厚度为(3.15±0.22)cm,NLBP组的厚度为(2.41±0.21)cm.与健康组相比,NLBP组无论在安静位还是收缩位,其腹横肌肌肉厚度(t=-31.401,-48.751;P<0.001)和多裂肌肌肉厚度(-20.610,-29.335;P<0.001)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安静位时,VAS评分与腹横肌厚度(r=-0.69,P<0.001)、多裂肌厚度(r=-0.45,P<0.001)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收缩位时,VAS评分与腹横肌厚度(r=-0.59,P<0.001)、多裂肌厚度(r=-0.31,P<0.001)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安静位时,ODI评分与腹横肌厚度(r=-0.58,P<0.001)、多裂肌厚度(t=-0.36,P<0.001)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收缩位时,VAS评分与腹横肌厚度(r=-0.54,P<0.001)、多裂肌厚度(r=-0.22,P=0.0029)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可作为实时检测方法来评估NLBP患者的相关肌肉特征指标.

    肌骨超声肌肉厚度非特异性腰痛相关性分析

    中文版约翰霍普金斯改编认知检查量表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封景文虞琰卢浩张瑜...
    1853-1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文版约翰霍普金斯改编认知检查量表(the John Hopkins adapted cognitive exam,ACE)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为其在国内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100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患者作为RICU组和4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中文版ACE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①RICU组ACE总分和MMSE总分呈显著相关(r=0.709,P<0.001);两者相同子项目相关系数在0.444-0.804,低度至高度相关;中文版ACE各子项目与ACE总分低度至高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438-0.769(P<0.001).②RICU组和对照组间,在中文版ACE中定向力、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及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MMSE中定向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和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中文版ACE总分90.5时约登指数最大(0.49),MMSE总分26.5时约登指数最大(0.525).受试者操作曲线曲线下面积ACE为(0.813±0.035),MMSE为(0.841±0.032),两者无显著差异(Z=1.00,P=0.317).结论:中文版ACE可以作为RICU患者认知障碍筛查的工具,且较MMSE更适宜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使用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中文版约翰霍普金斯改编认知检查量表呼吸危重症患者认知障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效度

    上海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满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解海霞陈润迪李楠周君安...
    1858-1861,1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的满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期研制的脊髓损伤社区康复需求评估表、社区融入问卷、视觉模拟标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自评焦虑及抑郁量表,对280例上海社区患者进行调查,其中65例参加复测研究.应用信效度分析、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 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评估表内部一致性、复测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都良好.22个评估条目分属于以下五个维度:家庭外支持、家庭支持、社区无障碍、社会和赋能、家庭和小区无障碍.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总体满足程度为65.2%,满足程度最低的维度是社区无障碍(52.0%)和家庭/小区无障碍(55.1%),家庭支持需求满足程度最高(80.0%).多因素分析发现:除了家庭支持外,只要健康水平较差,患者其他四个维度的需求满足水平低的可能性就更大;无业、退休、受伤原因是疾病、离异/丧偶或受伤10年以下患者的家庭和小区无障碍环境需求,以及无业患者家庭外支持满足情况低的可能性都更高;家庭收入10万以下或受伤10年以上患者家庭支持满足情况低的可能性都更大;颈胸段受伤、城市户口患者社区无障碍需求满足程度低可能性更大;城市户口、社会支持程度低或社区无障碍需求满足程度低的患者社会和赋能需求满足程度低的可能性都更大;辅具服务需求满足程度低的患者无障碍环境需求满足程度低的可能性也更大.结论:上海社区脊髓损伤者社区康复需求满足情况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改善家庭和社区无障碍环境是未来重点方向.

    脊髓损伤社区康复需求满足情况信效度分析影响因素上海

    基于脑机接口的功能性电刺激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meta分析

    韩诗雨解益董安琴
    1862-1869页

    重庆市社区老年人康复辅具使用与需求现状调查

    余诗畦朱莹杨力凝罗迪...
    1870-18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