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卓大宏

月刊

1001-1242

rehabi@263.net

010-64218095

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红外光学技术在脑功能成像和神经调控中的应用

    吴毅
    153-156页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各级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及康复诊疗业务流程标准

    戎荣谷雨璇董曼玉李文...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各级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和诊疗流程标准,为开展中国康复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9月-2021年3月基于文献回顾,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结果,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和诊疗流程标准.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1.79%(28/39)和100%(28/28).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和0.84.第1轮各项指标重要性评分为4.28(3.25-4.68),变异系数为0.10-0.27,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为0.201(P<0.001).第 2 轮重要性评分为 4.38(3.79-4.96);变异系数为 0.04-0.18,Kendall's W值为 0.262(P<0.001).最终制定涵盖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转诊标准和分级诊疗流程3部分40条目的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和诊疗流程标准专家共识.结论: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初步构建了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和康复诊疗流程标准,以期促进中国康复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

    德尔菲法康复机构功能定位诊疗流程专家共识

    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明哲张英杰单春雷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功能康复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经颅交流电刺激组(T组)及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组(EA+T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后2h,EA组选取双侧曲池、足三里进行电针干预;T组选取右侧M1区(motor cortex M1,运动皮质M1区)进行tACS干预;EA+T组选取电针结合tACS干预;S组与M组均进行气麻30min/次,连续7天.记录大鼠造模前(B)-造模后7天(D7)的神经缺损评分;B-D7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值,记录血流量;D7时取脑RT-PCR方法检测缺血侧的炎症-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结果: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2h、D1时,M组、EA组、T组、EA+T组与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D3、D5、D7时,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M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EA组、T组、EA+T组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2h、D1、D3、D5、D7与B相比显著上升;D1、D3、D5、D7与2h相比显著下降(P<0.05).血流量:EA+T组与S组均在2h时下降、D1时上升、D3时下降;EA组则从D3时上升;而M组在D1、D3、D5时与其他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RT-PCR:运动皮质△Ct法分析(参照基因):EA+T组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2,Caspase 12)表达显著低于T组(P<0.05);EA组、EA+T组的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1(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1,NLRP1a)均显著低于S组(P<0.05).缺血区2-△△Ct分析:M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的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1-2)显著高于S组、EA组、EA+T组(P<0.01);M组的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otein,Bax)、Caspase 12、细胞癌基因 fos(cellular oncogene fos,fos)均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tAC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可能通过调控ATF4、Bcl-2、Bax、Caspase 12、C-fos的表达发挥调节作用,联合应用在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方面,可能优于单独电针或tACS干预,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电针颅交流电刺激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区VEGF/VEGFR2/Dock6信号通路的影响

    孙晓莹周璐唐丽亚刘锦灿...
    170-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VEGF/VEGFR2/Dock6信号途径探索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脑组织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雄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每组18只.造模前,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运动预处理组大鼠给予适应性跑步训练3d,电动跑台坡度为0°,速度10m/min,每天1次,每次20min.适应性训练结束后,运动预处理组给予为期3周的正式跑步训练,每周连续训练6d,休息1d,电动跑台坡度为0°,速度15m/min,30min/d.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采用Koizumi栓线法加以改良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不插栓线.采用Zea-Longa评分和改良神经严重程度评分(mNSS)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缺血侧大脑皮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大脑皮质CD31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测定VEGFA、VEGFR2、Dock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Zea-Longa评分:再灌注麻醉清醒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2组大鼠Zea-Longa评分均增高(P<0.01),且2组间Zea-Longa评分无显著性意义;再灌注72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Zea-Longa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大鼠Zea-Longa评分显著降低(P<0.05).②mNSS评分:再灌注72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大鼠mNSS评分显著降低.③TTC染色: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大(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相对减小(P<0.05).④HE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出现显著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病理学改变减轻.⑤CD31免疫组化: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中CD31(P<0.01)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中CD31(P<0.01)进一步升高.⑥VEGF、VEGFR2、Dock6蛋白质免疫印迹: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VEGF(P<0.05)、VEGFR2(P<0.05)、Dock6(P<0.01)蛋白表达含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运动预处理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中VEGF(P<0.05)、VEGFR2(P<0.05)、Dock6(P<0.01)蛋白表达含量进一步升高.结论:运动预处理可有效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以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这一作用可能与其激活VEGF/VEGFR2/Dock6信号途径有关.

    缺血再灌注运动预处理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细胞分裂蛋白6

    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徐冬艳王卫宁梁思捷刘加鹏...
    17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浦东院区)40例监护或者辅助具下,可以独立步行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训练组(WBVT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每天40min.WBV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20min/次/天.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在全身振动平台上无振动站立,20min/次/天.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4周后,采用穿戴式三维步态评估仪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估,使用表面肌电图仪采集患者步行过程中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长头的肌电信号,并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两组的步速和步幅均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WBVT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WBVT组膝关节摆动角度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侧单支撑相(SS),WBVT组双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干预前后均有差异(P<0.05);在患侧摆动相(SW),两组双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干预前后均有差异(P<0.05),但干预后WBVT组患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有节律的蹲起同步训练能够改善患者步行速度、步幅和下肢肌肉协同收缩率,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全身振动蹲起训练脑卒中协同收缩率步行功能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仇慕磊王传杰陈本梅蒋理想...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8)和对照组(n=18).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健侧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治疗,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皮质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强度指数(motricity index,M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MEP、CMCT、FMA、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4周后试验组MEP、CMCT、FMA、M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侧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机器人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康复机器人脑卒中手功能

    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在主观认知下降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初探

    周秋敏高雅新王彤钟倩...
    191-19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华山版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Huashan version,AVLT-H)在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记忆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查招募的老年人,根据入组标准分为三组,即正常组、SCD组和MCI组,并完成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eijing version,MoCA-BJ)及 AVLT-H,从而获得MMSE、MOCA、AVLT-H 的即刻回忆N1、N2、N3、延迟回忆N4、N5、线索回忆N6及再认N7得分;结果:①三组老年人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发现MMSE、MoCA及AVLT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7).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发现,MMSE和MoCA评分在SCD与NC之间(P<0.001)、MCI与NC之间(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MCI与SCD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1评分在MCI与NC之间(P=0.013)、MCI与SCD之间(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SCD与N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N2、N3、N4、N5、N6及N7评分在MCI与NC之间(P<0.001)、MCI与SCD之间(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SCD与N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分别以NC组和SCD组为状态变量对MMSE、MoCA和AVLT-H得分进行曲线下面积检测,发现对于区分MCI和SCD,AVLT-H各项得分具有较大的曲线下面积,且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N1和N7的敏感度最高;对于区分MCI和NC,AVLT-H和Mo-CA得分具有较大的曲线下面积,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N4、N6和N7的敏感度最高.结论:AVLT-H可完善MMSE、MoCA对于MCI和SCD的界定诊断,值得将AVLT-H作为MCI和SCD的常规评估方法,即联合使用AVLT-H、MMSE或MoCA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华山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微小核糖核酸-125b、血浆磷酸化Tau-181蛋白的影响

    张凤霞张旻朱珊珊
    196-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神经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浆微小核糖核酸-125b(microRNA-125b,miR-125b)、血浆磷酸化Tau-181 蛋白(phosphorylated Tau181 protein,P-tau181)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轻中度AD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8).对照组采取认知训练及重复经颅磁伪刺激,试验组采取认知训练结合重复经颅磁真刺激.磁刺激强度为100%的静息运动阈值,频率为10Hz,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持续4周,刺激脑区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和左侧颞叶区.在治疗前、后进行Addenbrooke-Ⅲ认知检查(the Addenbrooke Ⅲ cognitive examination,ACE-Ⅲ)、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scale,MMSE)及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评估,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微小miR-125b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P-tau181的浓度.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ACE-Ⅲ、MMSE和NPI评分以及miR-125b、P-tau181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TMS能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神经精神行为症状,这可能与rTMS促进血浆miR-125b的表达和抑制P-tau181蛋白产生相关.

    重复经颅磁刺激阿尔茨海默病血浆微小核糖核酸-125b血浆磷酸化Tau-181蛋白

    康复操干预训练改善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的抑制能力: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张燕会唐傲周成林徐畅...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操干预训练对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抑制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大脑活动特征.方法:将52例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10周干预前后分别完成停止信号任务和苯丙胺渴求量表,记录和分析反应时、苯丙胺渴求度得分、P3波幅.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后测时干预组完成停止信号任务的反应时显著降低(P=0.003)、诱发的P3波幅显著增加(P=0.031),对苯丙胺渴求度得分显著降低(P=0.012).结论:对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进行康复操训练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抑制能力,从而降低对苯丙胺的渴求度.

    康复操训练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抑制能力苯丙胺渴求度

    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功能活动及足底压力评估

    柯竟悦马圣楠董洪铭沈双...
    210-217,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足底压力评估,探究运动贴扎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67例来院就诊的单侧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贴扎(KT)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各区压力峰力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足底压力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第3周、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均出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3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足底压力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足跟内侧的峰力值体重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第5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功能活动的量表评分、足底压力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贴扎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活动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中足、后足负重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相比单纯的体外冲击波治疗,辅以运动贴扎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后足功能、纠正异常的足底负重、改善患者步态.

    足底筋膜炎运动贴扎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压力评估疼痛生物力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