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卓大宏

月刊

1001-1242

rehabi@263.net

010-64218095

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脊髓损伤患者躯干控制障碍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王宁华顾新周谋望谢欲晓...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躯干稳定性是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躯干控制训练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日益显著,为提高康复疗效提供了新思路.但国内尚缺乏脊髓损伤后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统一规范和临床实践参考.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康复医学、生物力学与工程学及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组反复讨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躯干控制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做出了临床推荐,旨在为轮椅依赖的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一个全面规范的康复诊疗与智能化辅具决策相结合的干预方案.

    脊髓损伤躯干控制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电针早期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大脑皮层TDP-43及HMGB1/RhoA信号通路的影响

    卢苑蓉刘隽阳郭婕李华...
    312-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早期干预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小鼠大脑皮层TARDNA结合蛋白43(TARDNA binding protein,TDP-43)及HMGB1/RhoA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早期干预改善ALS小鼠运动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符合SOD1G93A基因表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SOD1G93A)、针刺干预组(electroacupuncture,EA)、利鲁唑组(Riluzole),同窝SOD1G93A阴性小鼠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每组15只.电针组针刺干预百会穴、双侧天柱穴、双侧天枢穴,5次/7d,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利鲁唑组予利鲁唑30mg/(kg,d)灌胃治疗,1次/d,5次/周,持续2周.采用后肢功能神经学评分和转棒疲劳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法观察大脑皮层TDP-43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HMGB1、RhoA蛋白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MCP-1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转棒潜伏期时间减少和神经学评分增高(P<0.01),血清MCP-1、TNF-α含量和大脑皮层Iba-1、HMGB1、RhoA蛋白表达以及TDP-43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利鲁唑组转棒潜伏期时间增加和神经学评分降低(P<0.01,P<0.05),血清MCP-1、TNF-α含量和大脑皮质Iba-1、HMGB1、RhoA蛋白表达以及TDP-43阳性细胞率均降低(P<0.01,P<0.05).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皮层神经元细胞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有明显病理变化,电针组和利鲁唑组神经细胞损伤减轻,结构较完整,可见部分正常细胞器.结论:电针干预可改善ALS模型小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RhoA信号通路进而减轻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有关,并推测其对于减少ALS病理底物TDP-43的沉积具有正相关作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电针神经炎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TARDNA结合蛋白-43

    鸢尾素对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抗炎作用的研究

    黄信萍李鑫张博庞伟...
    320-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鸢尾素干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6只新生SD(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M组),于7日龄、10日龄采用腹腔注射胆红素溶液的方法建立高胆红素血症模型.末次注射后,从A组、M组中随机选取6只大鼠,用于验证模型建立成功,然后将M组随机分为B组与C组,C组大鼠侧脑室注射80μg/kg剂量鸢尾素溶液,余各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侧脑室注射后,根据不同处死点,将A、B、C各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在各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皮质或海马神经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的浓度.结果:平面翻正反射:12h时,3组大鼠所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时,B、C组大鼠长于A组大鼠(P<0.05);48h时,B组大鼠长于A、C组大鼠(P<0.05),A、C2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3组大鼠方向趋向性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E:A组大鼠皮质神经元结构清晰完整,但海马神经元数量出现减少;B、C组大鼠皮质、海马等区域神经元数目减少,结构紊乱,可见不同程度病理损害,C组优于B组.Elisa:B组脑组织各时间点TNF-α、IL-1β、1L-6的浓度均高于A组(P<0.05);C组脑组织各时间点TNF-α、1L1β、IL-6的浓度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脑组织TNF-α浓度在12h时高于A组大鼠(P<0.05),在24h、48h低于A组大鼠(P<0.05);C组大鼠脑组织IL-6的浓度在12h、24h均低于A组大鼠(P<0.05),48h时,C组大鼠脑组织IL-6的浓度与A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大鼠脑组织IL-β的浓度在3个时间点均与A组大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鸢尾素可有效减少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L-6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

    高胆红素血症大鼠鸢尾素炎症

    基于脑电信号的上肢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脑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研究

    胡静璐郭冬菊王德正徐舫舟...
    326-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记录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健康人进行指定的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MI)及运动执行时的脑电信号,评估不同任务态初级运动区(motor area,M1)及运动前区(premotor area,PMA)相关节点的功能连接的差异,并探索其与共同运动、分离运动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19例健康人,所有受试者根据视觉指令完成运动想象与运动执行任务,采集执行任务时的脑电信号,选取包括M1和PMA上的12个信道数据进行分析.对8-30Hz频带脑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采用基于改良S变换提取特征,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避免个体差异,分别对左右手运动想象以及两种运动执行时12个节点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以明确脑功能连接,并对节点度进行x2检验观察差异.结果:在脑卒中患者中,各节点关联度在运动想象及运动执行中的分布趋势与健康人类似;与运动执行相比,运动想象时各节点功能连接强度和密度都有升高趋势,与健康人结果类似.健康人在进行左手运动想象时,M1区的C4节点关联度明显高于对侧C3(P<0.05),当右手运动想象时,在左侧PMA区FC3和FC1的功能连接总和明显高于对侧FC4和FC2总和(P<0.05);当进行右上肢分离运动时,C3节点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手运动想象的功能连接的核心区域在左侧PMA区,且各信道节点关联度高于运动执行,而左手运动想象功能连接分布较平均.共同运动与分离运动模式所激活的主要脑区存在差异.

    运动执行运动想象功能连接相关性分析分离运动

    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吴德萍刘智程高劼徐晨烨...
    334-339,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goal directed training,GDT)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重度脑性瘫痪儿童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 therapy,NDT).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A区)、坐位(B区),精细功能评估(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中视觉追踪(A区)、上肢关节活动能力(B区)、坐位分级测试(level of sitting scale,LSS)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GMFM-88中A区与B区评分、LSS评分、FMFM中A区与B区评分及ADL评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各项评分均升高.组别、时间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对GMFM-A、GMFM-B、LSS及FMFM-B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时间和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对FMFM-A评分和ADL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基于目标导向性训练可以提高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坐位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改善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性瘫痪目标导向性训练运动功能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尹宏伟余永林杨安琪徐莉...
    340-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20例为治疗组,采用配对设计,年龄、性别、功能状态匹配的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悬吊训练、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表面肌电(sEMG)测试、动态平衡反应位移测试、静态平衡评分测试和儿童平衡量表(PBS)测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RMS数值,动态平衡反应位移、静态平衡评分及PBS评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RMS数值,动态平衡反应位移、静态平衡评分及PBS评分均增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臀大肌、臀中肌和股四头肌RMS数值差值(臀大肌P=0.021;臀中肌P=0.016;股四头肌P--0.004)、动态平衡反应位移差值(前侧P=0.014;左侧P=0.003;右侧P--0.003)、静态平衡评分差值(P=0.005)及PBS评分差值(P=0.004)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加有效地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

    外骨骼机器人痉挛型双瘫平衡儿童脑性瘫痪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健康体适能水平及影响因素

    李鑫李颖妍庞伟杨婷婷...
    347-354,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健康体适能水平,探讨ASD儿童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为其全面康复治疗和家庭运动指导提供参考.方法:选取ASD组儿童50例和正常组儿童50例,健康体适能水平采用身体质量指数、20m往返跑距离、网球掷远距离、立定跳远距离、等长俯卧撑时长、单脚站时长平均值、坐位体前屈距离7个指标,收集整理ASD儿童的影响因素情况.分析学龄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别、BMI、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平均每天久坐时间、平均每天TPA时间、平均每天MVPA时间、母亲文化水平、父亲文化水平、家庭收入、儿童主要看护人年龄对学龄前ASD儿童健康体适能影响.结果: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SD组网球掷远距离低于正常组(P<0.05),20m往返跑距离、等长俯卧撑时长和单脚站时长平均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儿童(P<0.001),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两组BMI、立定跳远距离和坐位体前屈距离成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平均每天睡眠、总体力活动(total physical activi-ty,T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对20m往返跑距离有良好拟合作用(20m往返跑距离=-9.561+1.048x平均每天睡眠时间+0.076x均每天TPA时间+0.066x平均每天MV-PA时间);平均每天TPA时间对等长俯卧撑时长有良好拟合作用(等长俯卧撑时长=-87.625+0.428×平均每天TPA时间);平均每天TPA、MVPA时间对单脚站时长平均值有良好拟合作用(单脚站时长平均值=6.627+0.094x平均每天总身体活动时间+0.071 x平均每天中高强度活动时间).结论:学龄前ASD儿童的心肺适能、运动适能、上肢肌肉适能低于正常儿童,综合康复干预方案应适当加入体适能训练.学龄前ASD儿童睡眠时间越长、TPA时间越长、MVPA时间越长可能心肺适能、运动适能越好,应增强学龄前ASD儿童睡眠时间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有效时长.

    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健康体适能

    多功能斜颈矫形器配合手法矫正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中的应用

    张健赵澎
    35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斜颈矫形器矫配合手法矫正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畸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6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传统矫正手法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功能斜颈矫形器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手法矫正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颈部处于不同体位时矫形器对于患儿的矫形情况.采用表面肌电进行数据分析,对颈部侧屈及旋转两种体位下进行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采集,得到每档患儿胸锁乳突肌肌电信号特征后进行分析.然后对斜颈患儿整体治疗进行评估.结果:在不同体位下检测患儿胸锁乳突肌时域均方根值(RMS),发现试验组患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从整体评估来看,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患儿,本矫形器固定确切、可靠、舒适且具有可调节性,配合手法矫正使得临床疗效显著,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儿斜颈状况.

    先天性肌性斜颈矫形器表面肌电矫正

    学龄前儿童感觉处理测量量表的汉化及信度与效度研究

    刘晓佩覃程郭津耿希峰...
    36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学龄前儿童感觉处理测量量表(sensory processing measure-preschool,SPM-P)进行汉化,并在学龄前儿童中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按照Brislin翻译模型,对SPM-P源量表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SPM-P量表.2021年9月—2021年12月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对395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检验量表信度与效度.结果:中文版SPM-P量表包含社会参与、视觉、听觉、触觉、身体意识、平衡与动作、计划与构想及整体感觉系统8个维度,共75个题项.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9,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00-0.899;条目内容效度(I-C VI)值为0.920,平均内容效度(S-CVI/Ave)值为0.984,内容效度良好;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度较好(x2/df=2.41,CFI=0.992,TLI=0.960,RMSEA=0.060,SRMR=0.046);中文版 SPM-P量表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筛查问卷的对应评估维度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585至-0.399,效标效度良好.结论:中文版SPM-P量表在国内学龄前儿童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适用于国内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标准化评估,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学龄前儿童感觉处理测量量表感觉统合失调信度效度

    髌股关节痛业余跑者的下肢肌力特征分析

    戴剑松陈钢锐王沛珣顾忠科...
    369-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业余跑者的下肢肌力特征.方法:招募PFP业余跑者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作为膝痛组,并匹配30例无损伤的业余跑者作为非膝痛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并计算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双侧肢体力量对称指数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组别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检测.结果:男性PFP业余跑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及对称指数、股四头肌力量及对称指数显著小于非膝痛组,胭绳肌/股四头肌比值显著大于非膝痛组;女性PFP业余跑者的髋关节外展力量及对称指数显著小于非膝痛组.结论:PFP业余跑者与非膝痛跑者表现出不同的下肢肌力特征,其男性与女性PFP业余跑者下肢力量特点表现并不一致,PFP康复训练中应考虑功能性及性别差异.

    髌股关节痛跑步下肢力量对称指数腘绳肌/股四头肌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