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侯深渊

双月刊

1000-758X

010-68745321

100086

北京市9622信箱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Journal Chinese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1年在聂荣臻元帅的新切关怀下创刊,聂帅亲自为本刊题写刊名。是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人员的一个学术园地。广泛报道中国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也报道有关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方向的理论探讨和技术研究,发扬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开展学术讨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圆周相关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改进方法

    刘洁张朝杰金小军金仲和...
    10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多普勒频偏、低信噪比条件下长周期伪码的扩频信号捕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周相关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改进方法.该算法对圆周相关后的结果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率估计,扩大了传统圆周相关法的扫频步进,使扫频步进不再受跟踪环路带宽的限制.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34dB、多普勒频率为500 kHz条件下算法可以正确地估计出伪码相位和多普勒频偏.在达到相同的灵敏度条件下,所提算法的平均捕获时间与传统的圆周相关法相比缩短了约47%,与基于FFT的并行频率搜索法相比缩短了约88%.另外,用于频率估计的FFT点数仅占圆周相关点数的1%,故额外增加的硬件资源很少.算法逻辑控制简单,尤其适用于大多普勒频偏、低信噪比及长周期伪码的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捕获圆周相关快速傅里叶变换

    空间挠性作动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

    叶田园刘鑫崔赪旻周元子...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空间挠性作动器在轨运行的可靠性进行评估,针对作动器在轨工况复杂、小子样、长寿命的特点,给出了作动器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首先,在分析作动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作动器可靠性特征量.然后,以寿命型可靠性试验为基本思路,针对挠性元件在轨疲劳断裂失效这一主要故障模式,根据在轨典型工况载荷数据进行疲劳试验载荷谱设计,采用试验载荷谱开展挠性元件加速疲劳寿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作动器的可靠性评估结果.最后,以某型号空间挠性作动器为例,基于挠性元件加速疲劳试验进行可靠性试验验证,得到作动器可靠性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作动器可靠度满足指标要求,评估结果符合工程实际.运用所提出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可为空间挠性作动器在轨运行可靠性的定量评估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可为航天器运动机构的可靠性验证提供参考.

    作动器挠性元件载荷谱加速疲劳试验可靠性评估

    月表温度和地形对科研站选址的影响

    张思勃刘阳王慎泉彭祺擘...
    12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月球极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水冰资源,是未来月球科学探测和基地建设的优选区域.但月球极地具有太阳光照条件差异显著、月地直接通信范围有限、月表温度变化幅度大、地势陡峭等特点,对选址研究提出了巨大挑战.定量化地研究月球极地相对宜居区的温度和地形分布,对于深入探索月球极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搭载的激光高度计(LOLA)和辐射计(Diviner)的观测数据产品,建立了 一种月球相对宜居区的评估方法;并以月球南极为 目标选取了典型的相对宜居区,对相对宜居区内的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了各相对宜居区的地形坡度、表面粗糙度和地形高度分布等情况.其中区域A(Scott M附近)地处月球南极的相对高地(约3~7 km),坡度(中位数为8°)和表面粗糙度(小于2 m)适中;区域B(de Gerlache附近)最靠近南极中心,太阳可见度可高达0.8,坡度较陡(中位数为12.4°),表面粗糙度适中(小于2 m);区域C(Amundsen附近)的地势最低(约-1.8 0.5 km),太阳可见度(小于0.6)和地球可见度(小于0.5)最小,地形坡度最缓(中位数为5.4°),但是有约26%的区域表面粗糙度大于3m.夏季夜晚,区域B和区域A内局部温度可分别超过0℃和-20℃,具有相对较好的温度环境,可作为潜在的选址区域.

    月球表面温度月球地形高度月球表面坡度月球表面粗糙度月球相对宜居区

    GEO卫星相机外遮光罩的设计方法

    刘飞赵艳彬宋效正陆国平...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太阳规避模式下相机最小太阳规避角及相机视场大导致遮光罩尺寸超出火箭整流罩可用包络的问题,研究了基于非成像时长和偏航姿态调整方案的相机遮光罩最小太阳规避角算法,提出了三块挡光板构型和圆形外遮光罩构型的方程建模及上沿优化方法,并针对典型工况仿真设计出了具有同等太阳规避效果的多种斜切外遮光罩构型.经Pro/E软件建模及阴影分析表明,在各工况下,外遮光罩与内遮光罩对内遮光罩底部的遮挡比例达到100%,也即太阳无法直射内遮光罩底部,验证了外遮光罩方程建模及上沿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并实现了以传统圆筒外遮光罩1/3的面积规避太阳直射相机内部的效果.

    太阳规避非成像时长偏航姿态斜切外遮光罩阴影分析

    海洋一号卫星观测任务规划算法设计及系统应用

    陈旺邵庆龙周晓刘金普...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洋一号卫星观测任务规划需求,提出并实现了基于遗传策略的任务规划框架,解决了卫星实际使用中成像任务受卫星其他业务影响的多类型约束成像规划问题.基于海洋一号卫星实际规划业务要求,对任务规划约束和优化目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由预处理、窗口约束处理和组合约束处理与优化组成的三阶段规划框架.设计了多约束任务规划优化目标函数,并利用交叉、变异和种群选择等遗传机制对优化问题进行了求解.基于海洋一号卫星实际观测需求数据,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有效性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给出满足多类型约束的观测规划方案,并在观测时间、观测覆盖率等方面较其他策略有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目标函数的设计遗传算法能够实现复杂约束条件的成像规划求解,算法框架可为与海洋卫星具有相似业务特点的对地观测规划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海洋一号卫星对地观测多约束优化成像任务规划遗传算法

    基于月球的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辐射定标研究

    胡柯杜文亮解延浩杨松...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使吉林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得到更好的应用,利用月球为辐射源对吉林一号光谱卫星进行了在轨绝对辐射定标研究,以对实验室定标系数进行改进.考虑到定标系数具有时效性,将观测数据按时间分组后定标,利用ROLO模型计算卫星观测时刻月球辐照度,构建ROLO模型值与卫星观测值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从而获得19个谱段的两组定标系数.最后,将定标结果与吉林一号场地定标、高分四号卫星和SeaWiFS月球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对月定标结果稳定,两组定标系数线性拟合的不确定度分别为1.72%和1.24%;在光谱形状上,利用月球定标后月球光谱曲线平滑,光谱形状与月球辐射特性一致,与场地定标相比,各波段相对大小在定性上得到极大改善;在绝对辐射值上,定标结果与高分四号卫星月球辐照度平均相对误差为8.1%,与SeaWiFS两个波段的平均误差为0.90%和7.42%.本研究说明月球定标是卫星在轨辐射定标及真实性检验的有效途径.

    吉林一号月球定标ROLO模型辐射定标

    大口径微波光学一体化空间成像技术

    王斐然刘磊任兰旭代锋...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多载荷遥感卫星系统集成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共结构大口径微波与光学一体化空间成像方法,即采用微波、光学成像系统共用卡塞格伦结构的一体化载荷设计,并通过波长分光镜对接收信号进行分光成像.载荷主反射面结构为微波天线和多光学反射镜组成的抛物面,其中光学主镜系统采用斐索干涉Golay6分布式结构组成非连续抛物面,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成像载荷进行拼接.模块化设计易于大口径微波与光学成像结构的加工、装配,相较传统多载荷卫星载荷集成度更高,系统更加简化.通过Matlab和Zemax软件对一体化空间载荷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大口径微波与光学一体化空间成像载荷,满足微波成像的最小有效面积要求和光学成像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要求.

    微波载荷光学载荷一体化模块化多载荷成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编辑部
    封2页